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载,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景公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有一天他到纪地游览,得到一个金壶,急忙打开来看,发现里面藏着一部丹书(用红笔写的书,即古人所谓的天书),上写着:“鱼无反(翻),勿乘驽马。”景公自作聪明地说:“好啊!象天书上所说的,吃鱼不要翻过来吃,就是嫌它腥吧;不驾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道吧”。陪同在他身边的宰相晏子乘机进谏说:“不对。鱼无反,是不要用尽民力的意思吧;勿乘驽马,是不要把无才的人放在身旁吧”。景公不满意晏子的解释,于是辩解道:“纪国有天书,怎么还灭亡了呢?”晏子申辩说:“纪国有天书

  • 标签: 春秋时期 晏子春秋 习俗 天书 民俗学 齐国
  • 简介:<正>在中国地方菜系中,山东菜(又称“鲁菜”)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影响遍及京津和整个北方地区.山东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济南菜和胶东菜.胶东菜因起源于福山(原为福山县,今为烟台市福山区),也称做“福山菜”,因为烟台港口名声远播,又叫“烟台菜”.福山作为胶东菜的发源地.其烹任技术见诸文字记载已有七百年的历史,而且代代相传,历久不衰.长期以来.福山作为“烹饪之乡”,在继承、挖掘、发展、创新的原则下,使胶东菜的风味流传国内外.目前.福山人在世界各地开设的餐馆有700多家,对鲁菜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以福山为代表的胶东菜所以能在饮食文化中占如此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有不可替代的个性,这便是以海味菜品为主,偏重清淡,讲究保持原味,强调一个“鲜”宇.有记载的福山海味菜谱约有300余种,目前继承下来的也有100余种,堪称为“海味大观”.

  • 标签: 胶东菜 胶东半岛 食俗 胶东沿海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
  • 简介:<正>山东古运河,像一条流动的金色飘带,迤逦鲁之南北,在其漕运繁忙的鼎盛时期,河中舟楫辐辏,两岸商埠相映,商贾云集,店林立.南北佳肴,东西风,市井民俗,犹如运河上的陈年古酒,融和酿造出一股令人着迷、使人陶醉的馨香.“鲤鱼跳龙门”就是山东运河上最具代表性的美味佳肴之一.它是山东黄运两岸设宴中必备的大件莱,名字响,造型美.味道独特,有定规,特别是婚娶喜筵中,更是必设无疑.两岸乡镇的饭馆酒肆招厨,百姓办席请局长(指乡镇中专门置办红白宴席的乡厨),首先强调的就是会不会做“鲤鱼跳龙门”.

  • 标签: 跳龙门 鲤鱼 古运河 玄驹 糖醋 酥鱼
  • 简介:“放施”是在江苏省南通县东部,海门县北部地区至今尚在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祭祀习俗。通过念经,拜忏,器乐演奏,民间舞蹈,气功杂耍等活动反映在该地区民间祭祀过程的心理特征。“放施”这一习俗综合了通东地区民俗的特点和民间艺术精华,独具规模,影响很大。

  • 标签: 放施食 祭祀 拜忏 代表音乐 民间舞蹈 气功杂耍
  • 简介: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冲击后的饮食风俗改革,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所历经的一次现代化的本土尝试。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只是满足人类温饱需要的生理行为,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形成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 标签: 分食 共食 移风易俗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