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民俗学在近十几年来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状态。

  • 标签: 民俗学 历史 传统
  • 简介:本文讨论并分析了盐类,大气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陶质文物的影响,对有关陶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作了简要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个人在加固陶器中的体会

  • 标签: 陶器 加固 文物保护 高分子材料
  • 简介:<正>一、命名方法方法规定了本院所藏瓷器标准化命名的顺序内容.本方法的编写着重考虑到电脑检索的方便,也照顾到其它方面因素.本方法的编写参照采用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局1987—01—28发布1987—1O—01实施·中国标准局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博物馆藏中国产瓷器编目卡的正式全称定名.2、方法的基本构成

  • 标签: 官窑 瓷器 命名方法 南京博物院 天青釉 标准化
  • 简介:<正>西方法律在近代中国的最早传播,应该是林则徐于1839—1842年主持翻译的《各国律例》,这是我国最早简略介绍西方近代国际法的中文译著.继其之后,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梁廷(木丹)的《合省图说》以及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都洋溢着对英美等国的立法、司法的介绍之言.尽管他们的介绍极为零碎、肤浅,但毕竟给闭塞、沉闷的中国社会透露了新鲜信息.如果说,自从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仅限于西方的“船坚炮利”,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师夷”思想的发展,到了19世纪60至9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便扩展到器物技艺、自然科学和少量的社会科学方面,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在“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文化选择取向的规定下,西方法文化作为一种“治之具”、“应世事”之用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三种:

  • 标签: 西方法文化 早期传播 国际公法 近代中国 译书 郑观应
  • 简介:<正>主东南学术界30余年的大思想家黄宗羲,曾两次“光临”台州.明崇祯十三年冬(1640),黄宗羲南游台荡,来到天台,时将近年底.不久,家中来信问其归程.黄宗羲作《天台家书》、《天台

  • 标签: 黄宗羲 台州 临海 南游 南学 思归
  • 简介:“粗俗”的流行正是部分受众趣味平庸“流行”机制媚俗共鸣的产物,现行的流行机制应重新审视“流行”的文化性质文化使命。

  • 标签: 文化 粗俗 流行 使命
  • 简介:几千年之前,甚至儿万年之前,人们的思想里有哪些内容?即人们的思想意识是怎样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现代人怎么能知道?即使那时候的人现在还活着,你也看不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人们能看到是具体的物象、形态。但当人的意识形之于“态”上,即有意识地创造出一种“形态”,人们从这些“形态”上就看创造者的思想意识。从很多形态上,便可知道当时的社会形态。我所说的“社

  • 标签: 文物考古 考古学家 墓葬 城市遗址 书法作品
  • 简介:<正>《民俗研究》创刊十周年了,我向十年来为杂志的出版辛勤工作的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十年来关心、支持杂志发展的学术界前辈、民俗学界同仁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学术阵地的建设。早在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创办了蜚声中外的《文史哲》杂志,近十几年来,山东大学又涌现出一些特色鲜明、立足于全国学林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这些期刊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均起到了推动学科发展、带动学术繁荣的作用,《民俗研究》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创办十年来,《民俗研究》已由当初的一棵嫩芽,成长为现今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虽然还不够粗壮,但它已给全国民俗学界的同仁们带来了一片绿荫。

  • 标签: 民俗研究 山东大学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民俗学研究 高层次人才 学术阵地
  • 简介:<正>1924年2月,康有为来到台州,在临海走访了原辛亥革命光复军总部参谋长兼顾问长杨镇毅,和他进行亲切的交谈.后在屈映光的陪同

  • 标签: 台州 康有为 光复军 桃源 石梁桥 桐柏
  • 简介:<正>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有佳作《姑苏八咏》,其中之四是《桃花坞》,中有“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句.可见这桃花坞天台

  • 标签: 唐伯虎 桃源 避秦 天台山 桃花源 姑苏
  • 简介:王艮是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阳明后学,他的思想"百姓日用即道"、"安身"、"尊身"说,心情流畅方为乐,禅宗思想非常相似,从中可以看出禅宗的影响,以及儒佛的融合。

  • 标签: 王艮 禅宗
  • 简介: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文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文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 标签: 金陵大学 商承祚
  • 简介:一同是"感于哀乐,有感而发"①的民歌,因地域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如陕北民歌,其粗犷豪放,恰似西北汉子;而江苏民歌,清醇委婉,犹如浣纱女子;两相比较,地方特色甚是鲜明.并且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试比较下面两首古代民歌:

  • 标签: 民歌 方言 语言音调 民俗文化
  • 简介: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裕钊,曾一度主讲南京凤池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英才。

  • 标签: 张裕钊 凤池书院
  • 简介:20世纪中国艺坛上,石涛可以说是一个被褒奖最多的古典画家之一。主张变革者称他为“现代艺术之你”,主张艺术反映生活者视他的《画语录》“看重探讨了艺术生活的关系”,更有表现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看出了水墨恣肆“本能宣泄”的互通,而精研笔黑者则从他的“蒙养”中体会笔墨功力……

  • 标签: 石涛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自然和谐
  • 简介:阴历六月初六,山东民间称为"过半年".在临沂市费县的东部和南部,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这一天,不仅家家户户祭祖、敬天,各个村庄的村民还要敲锣打鼓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王堂"送驾"①.庙宇前一片长不过3公里、宽不过1公里的小山坡上,每年庙会,都能聚集上万之众,人们在这里敬神、娱神、求神、游挝艺、交易,盛况空前.即使在文革期间,六月六去龙王堂烧香送驾的情景也从未间断.2005年7月8日至12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一行7人,②对费县的龙王堂庙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

  • 标签: 传说历史 历史费县 堂庙会
  • 简介: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序》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序》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序》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阮元否定《兰亭序》的论据虽然不足,但却为清代碑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阮元 兰亭序 辨伪 清代碑学
  • 简介:鲁迅地方志茆贵鸣鲁迅是位举世皆知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犀利的笔锋、深邃的思想,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史志工作者,出于职业的本能,笔者在众多见仁见智的鲁迅研究大作中,隐约地窥探...

  • 标签: 鲁迅 中国地方志 方志学 矿产资源 会稽郡 旧志
  • 简介:刘勰论民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兴起,便开始有人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文学思想问题。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复兴和繁荣,刘勰的民间文学论也得到了新一轮热烈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刘勰不仅肯定了神话、歌谣、谐辞、隐语、谚语等民间文体,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斗争性.

  • 标签: 民间文学 刘勰 民俗 《文心雕龙》 六十年代 思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