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最澄的入唐求法与圆一致传教大师最澄(766—822)在天台山国清寺接法之事,溯自大约唐贞元二年(804)年间,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发达,对于渡海出国来说是一件很危险之事。可是最澄一心一意为学得天台宗正法,于是毅然决定游学中国。最澄何以专注勤求于天台教法呢?溯自少年时,因缘所致得亲教泽于师行表,而启开最澄“可归心一乘”之深厚法意,于是在诸经疏中探寻一乘教法,顿然有省,确认天台教法乃一乘之宝库也。法华经为天台教学之中心。最澄在延历

  • 标签: 天台宗 密教 金刚顶 天台山 圆仁 日本
  • 简介: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史森学会5月15日在华盛顿签署合作备忘录,确认中国将于2014年首次以国家名义参加第48届史森民俗文化节。届时,中国将在有“世界最大活态博物馆”之称的华盛顿国家广场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友谊。

  • 标签: 中国文化部 文化节 美国史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作备忘录
  • 简介:<正>近年来,云南西南部的昌宁县北部澜沧江边的德里村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我们在这里收集各类石、陶器标本30余件.这些器物在加工方法和造型方面颇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昌宁县乃至整个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风貌.一、遗址环境德里也叫大寨村.是昌宁县大田坝乡的一个行政村.村子位置在昌宁县北端澜沧江与永平河交汇处的河谷台地上.南距昌宁县城60公里.村子台地地形为西、南两面靠山,东、北两侧为澜沧江水流环绕.海拔高度约900米.由于地处峡谷,气候炎热,加之周围有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良好场所.据传过去曾是“蒲蛮人”(布朗族)长久生活的地方,后来由于疾病流行,人口不断外迁,遂渐荒芜.1949年后,当地政府从数十里外的大田坝等地迁来若干民户,形成了今天的汉族村寨.据村民讲,“德里”一语,就是当年“蒲蛮人”的地名.现在被汉族沿用了.二、遗迹遗物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存 昌宁县 宁德 蒲蛮 云南西南部 澜沧江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家萨林(MarshallSahlins)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从库克船长在夏威夷岛被杀的历史事实出发,论述有关世界体系在南太平洋地区遭遇的诸多事件。在这一系列论文中,萨林反思了“历史/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且坚持人类学的初衷——理解他者的文化,以南太平洋地区的民族志为材料,从人类学的视野,撰写了历史人类学的典范之作。

  • 标签: 南太平洋地区 历史事实 萨林斯 人类学家 历史人类学 80年代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 简介:国内目前在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对保护方案的前期勘察与价值评估工作存在基础资料普遍不足的缺陷;相关理念和原则与具体保护实践有所脱节,或体现不够充分;对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关系缺乏全方位统筹考虑;保护方案的制定和管理方缺少必要的协调与沟通。今后的遗址保护工作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广泛合作,综合研究,共同解决难题。

  • 标签: 遗产保护方案 普遍问题 建议
  • 简介:<正>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人才问题便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好的博物馆既应是珍贵文物和标本的集合地,也应是人才的聚汇场所,好的藏品如果没有人才去整理、鉴别、陈列、研究、宣传,那么,这个博物馆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我丝毫没有贬低藏品在构成博物馆诸因素中的作用,而是要特别提醒人们,应该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重视人才是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关键.

  • 标签: 博物馆事业发展 人才问题 散论 对博 藏品 文物鉴定
  • 简介:20世纪有关关公信仰问题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取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关公信仰生成、演化、传播、影响、功能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关公信仰问题研究进入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不同学科研究者及其作品背后暗含的问题意识的分析,对学术界关公信仰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揭示出关公信仰问题研究在观念、角度、方法上值得关注和可以进一步拓展的领域,为研究历史上广泛流布的、具有文化认同意义的神灵信仰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关公信仰 关公传说 梳理分类 拓展领域
  • 简介:<正>1988年1月,在江苏省六合县西南的程桥发现了一批青铜器.经南京市博物馆派员赴现场清理,系出于一座春秋晚期的土坑坚穴墓中,编号为程桥三号墓.在同一地点,于1964年和1968年曾先后发现过两座墓葬(编号分别为程桥一、二号墓),与这次发现的三号墓相距仅百米,出土的铜器

  • 标签: 程桥 铜器 吴王光 吴国 相关问题 考古
  • 简介:文章论述了宁镇地区大型土墩墓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等级、分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 标签: 宁镇地区 大型土墩墓 等级
  • 简介:汉代的尺度,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得到深化。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其分析表明,两汉时期日常用尺主要有铜尺、骨尺和木尺,其材质、装饰等既有时代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多作为女性用品陪葬。其时一尺的实际长度,西汉和新莽时期一般为23厘米,东汉一般为23.4厘米,可以视作当时的标准量值。在考古学研究中,应当以此计算和理解汉代器具和建筑物等的尺寸,但又不宜完全拘泥于这个标准量值。因此,考古学研究中需要有科学的"尺度观",即既要运用当时的尺度及其观念对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但在实践中又不宜绝对化。

  • 标签: 汉代考古 汉尺 尺度观 度量衡
  • 简介:当代社会,传统民俗日趋衰微,许多民俗的传承途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伴随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媒体日益深刻地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民俗传承母体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多种新的传承媒介替代了传统的传承模式,民俗不再是无意识的传承,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生产过程。这导致民俗朝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向发展,民俗学研究对象因此也面临转型。

  • 标签: 民俗 传承机制 传承途径 民俗学 变迁
  • 简介:大遗址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已经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遗址受到了巨大冲击。要保护好大遗址,必须首先确立“抢救第一”的思想,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依靠多学科专家的有效合作: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令,坚持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确立可持续的科学保护方式。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多学科合作 可持续保护
  • 简介:关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的石兽的名称,研究者说法不一。通过相关文献以及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可以认为帝陵石兽中的单角兽称天:禄、双角兽称辟邪,王侯墓所用无角兽称狮子(或可因其生有双翼而称翼狮)是比较可取的说法。

  • 标签: 南朝 神道石兽 天禄 辟邪 麒麟 狮子
  • 简介:关于南京东郊麒麟铺的一对南朝石兽的墓主问题,笔者曾对南朝宋代帝陵之说提出过怀疑,并作了可能是陈初瑞陵的推测。根据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记载,否定了原有的推测。而根据《景定建康志》有关上元县东三十五里萧梁帝陵的记载,可以认为麒麟铺石兽即是这一墓主失载的梁代帝陵。于是,又进一步推测墓主有可能为梁代末年一度称帝的萧渊明。

  • 标签: 南京麒麟铺 石兽 墓主 南朝
  • 简介:舞蹈是形体与情感的表现,基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展现一个良好的形体美。而形体美,首先是掌握对自身的控制,舞蹈是在自控静态形体的基础上,来表现人体美的艺术。

  • 标签: 古典舞 直立重心 柔韧素质
  • 简介:婚俗是婚礼仪式举行前后过程中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没有具体明文规定却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婚俗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传承、变迁和完善,虽然各地均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然而婚俗的体例还是基本一致的,尤其突出表现在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上。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婚俗发展的几种脉络和趋势,并且指出当前婚俗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婚俗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以促进婚俗发展与时俱进和健康向上。

  • 标签: 婚俗 发展 方向性
  • 简介:<正>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 标签: 考古学理论 山阁 资料管理 译本 学生社 日本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两个商城的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的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城的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的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的移动和城市的兴衰。

  • 标签: 夏商时期 晋南地区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