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年来,我国南、北方均出土为数不少的原始瓷。其中以浙江德清和江西吴城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因发现持续烧造原始瓷的窑址以及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产品,而被认为是原始瓷烧造的中心。本文尝试梳理时期原始瓷在各地分布的情况,结合各遗址出土产品,初步探索原始瓷向北方及其他地区输送的路线,以进一步了解文明初期中原“中央”与“四方”之一东南地区的关系。

  • 标签: 夏商时期 原始瓷 运输路线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两个商城的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的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城的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的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的移动和城市的兴衰。

  • 标签: 夏商时期 晋南地区 自然资源
  • 简介:在对史前时期奠基遗存的相关研究中,目前存在以下三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奠基"的内涵;二是如何确立甄别奠基遗存的标准;三是如何进一步论证部分瓮棺葬的奠基性质。本文分析认为,"奠基"是人们在建造一切形式的建筑的过程中,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而举行的某种祭祀仪式;其不仅包括为生者奠基,还应包括为死者奠基。结合"奠基"一词的内涵和判别仪式遗存的基本方法,甄别奠基遗存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要确定遗存与建筑物之间存在内在的时空关联;二是要认定遗存中存在某些具有宗教祭祀意义的物质遗存或特殊形式。瓮棺葬与其附近建筑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其中部分瓮棺葬符合甄别奠基遗存的两项原则,它们应属于奠基遗存。

  • 标签: 史前夏商 奠基遗存 内涵 甄别标准 瓮棺葬
  • 简介:<正>今年以来,宜昌地区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当阳、枝江,宜都、秭归等县进行认真的文物普查和初步试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二十处,从而填补了鄂西地区古文化在这段历史时期的缺环.宜昌地区地处鄂西,前几年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这里存在着大溪、屈家岭、季家湖等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春秋战国及以后的历史文化,而原始社会与春秋战国之间约八百多

  • 标签: 宜昌地区 文化遗存 西周时期 原始社会 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历史上,夏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代是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两代是研究我国国家起源和文明史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某些部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逐步发展到了奴隶制萌芽或进入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的族即是最早地通过部落联盟形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之间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嗣后,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从此中原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的上升时期。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文化,为此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兴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 标签: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文化遗存 二里岗期 都城遗址 王城岗
  • 简介:时期,湖北地区虽然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但其前进的步伐则并未停止。随着商王朝对其“南土”的武力扩张和盘龙城军事据点的设置,早熟的中原青铜文化也与之俱来,从而激活了当地固有的文化因子,促进了湖北地区经济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流。

  • 标签: 夏朝 商朝 湖北 农业经济 科技文化 城镇设置
  • 简介:<正>《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殷文化考古学研究》)日文版,饭岛武次著,1985年2月由日本山川出版社出版。引用考古材料丰富、全面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全书除序言外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分别是: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和遗迹;遗址和文化层;宫殿址;小型建筑址;墓葬;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几乎包括了已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考古材料 殷文化 青铜器
  • 简介: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 标签: 绛县 柳庄 夏商遗址 东下冯
  • 简介:由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学科200多位专家联手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项目.自1996年5月6日启动以来,经过近5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这反映了20世纪我国年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地处中原的河南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与考古关系极为密切.笔者有幸参与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上接夏文化,下连后期,对此感触多多.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考古学 夏文化 中原 历史学 年代学
  • 简介:时期民族文化特性的确定,对于厘清商人自身文化发展脉络,辨识夏商周三个不同民族文化基因的异同至为重要。本文结合历年来的考古资料,从建筑、墓葬、青铜器、陶器、祭祀、占卜等六个方面对晚时期民族文化的特性进行剖析。

  • 标签: 晚商 民族文化特性 文化基因
  • 简介:来安县白云商厦隶属于安徽白云集团,是来安县家喻户晓的商业企业。十年来,白云商厦坚持内涵扩大和外延拓展的方针,在对内实施品牌战略,优化经营品种,完善经营环境的同时,积极向外拓展。2005年有效地盘活了原县政府招待所资产,成立了来安县白云宾馆,解决了原县政府招待所职工安置问题,

  • 标签: 来安县 集团 安徽 职工安置问题 商业企业 品牌战略
  • 简介:蜀文化考古与时代的蜀王国段渝时代的早期蜀王国,是一个业已突破原始部落制国家狭小界限的领土国家。这个国家,以神权政治为特征,有广阔的社会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进步的知识文化和辉煌的古代文明.与任何一种国家形式的阶级实质相同,早期蜀王国也是建立...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先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夏商时代 《蜀王本纪》 广汉三星堆
  • 简介:<正>对于夏代及商代历史的探索,多年来众多学者专家不断地从事科学发掘与系统研究,早在五十年代末,考古学者即依据古代文献所载“尸乡,殷汤所都”,在豫西地区作过有关“墟”的实地考古调查。最近的十余年间,随着考古学“狂飙”发展,使之进入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甲骨文字 考古学 夏商史 豫西地区 殷商文化
  • 简介:史前到时期城址的功能不断演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址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增强且最终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及防洪功能为各个时期城址所共同具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址防御猛兽侵袭的功能却逐渐衰落甚至消亡了.史前到时期城址功能的演变既反映了其所处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首邦社会-阶级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筑城目的由重在保民到重在卫君的变化.

  • 标签: 城址功能 演变 社会发展 阶段性
  • 简介:<正>1988年春、秋两季,北京大学考古系分别在郑州市附近曲梁、岔河两地开展考古工作(图一),获得一批关于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冈文化遗存的新材料。本文仅对其中陶器按统一标准进行分期,并比较各期的文化特征以确定其文化性质。

  • 标签: 大口尊 曲梁 二里冈 绳纹 二里头文化 标本
  • 简介:大师姑城发现以后,有论者主张大师姑的历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是之韦国城址,被族人攻占以后成为早文化城址,从而成为商汤西进灭的大本营与根据地,以取代郑州在初为“汤之亳”的地位。本文则持不同意见,从考古材料与古文献材料出发,论证了先之亳与早之亳均在郑州的观点。

  • 标签: 先商之亳 南关外期文化 大师姑先商文化 大师姑早商环壕
  • 简介: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谈了对三都年代与性质的的一些看法,认为:大司空一期的上限年代旱于武丁,殷墟可能是盘庚所迁的殷;洹北商城的性质还有待资料的积累;二里头遗址是都斟郫。还谈了对早期夏文化探寻的一点看法。

  • 标签: 都城
  • 简介:河南禹州瓦店遗址2007、2009年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灰岩为原料的石铲制品以及相应的原料、坯料和废料。本项研究以石铲生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考古,复原了瓦店遗址石铲制作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结合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瓦店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生产属于“松散的专业化生产”,而时期的整个中原嵩山地区存在着以加工灰岩石铲为主的大规模的石器生产工业。

  • 标签: 瓦店遗址 石铲 实验考古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