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龙的维修工程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本文介绍了五龙的历史沿革、维修方案和做法以及在维修过程中,文物部门与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

  • 标签: 五龙壁 文物保护 古建筑 维修方案
  •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 标签: 商代 江南 铜矿开采技术 探矿 采矿
  • 简介:第220窟甬道南壁龛内绘制药师说法图、释迦牟尼说法图和弥勒说法图,其中明显突出药师说法图的地位。龛上方是一组说法图,表现的是三世诸佛。甬道南绘制的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三世佛等尊像与敦煌文献B.8719V《药师道场(文)》中启请和礼忏的重要佛圣相同,据此判断,第220窟甬道南的绘画作品与药师礼忏活动有密切关系。在敦煌石窟,像第220窟甬道南这样表现药师道场启请和礼忏佛像的壁画题材极为少见,值得重视。

  • 标签: 莫高窟 第220窟 甬道南壁 药师道场
  • 简介:汉画像中的玉与丧葬观念陈江风1990年11月,中国汉画学会在四川中部风景秀丽的乐山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考察了麻浩、白崖、柿子湾等著名汉代崖墓。在柿子湾考察时,代表们对其中一组崖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并排凿有三个墓道的崖墓,三个墓门外是一个...

  • 标签: 汉画像 丧葬观 玉壁 玉璧 灵石崇拜 天门
  • 简介:<正>1978年8月石家庄市北郊发掘一座西汉古墓,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发现一枚铜印。阴文篆刻“?且”二字(见《考古》1980年第1期)。对这两个字的考证,我们曾信访过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同志,他释为“耳”,但耳这个人名在历史上没有见过,我就联想到“耳”是否就是秦汉之际一直在河北一带活动的张耳呢,是否当时假“”为“张”呢?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不少古今文献资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内“”与“张”二字都有,只是解释很简单,只说“,久远也”,“张,施弓弦也。”既未谈到可以借用,也没有作为姓氏解。在另一些说文和字典之类的书籍中,未见“”可以假借为“张”之说。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姓“”的人名从古至今仅录五人,即沮(春秋楚人)、(片羊)(春秋魏人)、息(战

  • 标签: 秦汉之际 说文解字 故宫博物院 考古 墓主 许慎
  • 简介:<正>新津观音寺位于县城十五华里的九莲山,面临水,背依群山,风景秀美。据文献及庙内碑刻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南宋孝宗中期或光宗初年。但原寺在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代中叶重建,规模宏伟,殿宇增至十二重;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又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又遭破坏;同治、光绪年间,再经重修,以后由于天灾人祸,目前只存两殿——观音殿与毗卢殿。所幸这两殿皆系该寺精英,殿中明代壁画和雕塑保存均较完好。

  • 标签: 观音像 明代壁画 新津 雕塑 光绪年间 供养人
  • 简介:石拱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山梁崖面上。是陇东地区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存。石窟距地表5~10米,东西120米,从西向东排列,共有15个窟龛。其中2、6窟造像被砸毁,1、12、13、14窟大面积塌毁,4、5、7龛风化严重。其余大部分洞窟内曾经住过人,洞窟面及其造像表面结有很厚的一层古铜色烟垢。

  • 标签: 造像题材 考释 石窟寺 北朝时期 陇东地区 华亭县
  • 简介:北宋时期佛教信仰呈现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北宋开宝寺塔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集中体现在开宝寺塔塔琉璃砖装饰花纹与花纹样式、琉璃砖造像题材及神兽琉璃砖的造像上,它既是佛塔装饰艺术贴近生活的体现,又是佛教信仰世俗化的反映。

  • 标签: 佛教 世俗化 开宝寺塔 装饰风格
  • 简介:近年来,宝鸡石鼓山墓葬连续发现大规模西周早期青铜器1,这些青铜器多有浮雕很强的平面装饰以及外突程度很大的立体造型,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类似突出装饰的青铜器,在邻近石鼓山的宝鸡茹家庄和竹园沟墓葬也较为多见。同样是在这一地区,1929年在戴家湾因为盗掘出土的青铜器,也具有类似特征2。在上述地点那些外突造型青铜器中,腹壁两侧伸出梁者,是装饰浮雕化的极致之作。

  • 标签: 石鼓山 外突 方彝 西周早期 扉棱 商周
  • 简介:多友鼎、四十二年速鼎记述了西周与猃狁(或戎)的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发生在何地?“父侯于杨”,杨又在何地?前杨国之灭与后杨国肇建是有因果关系的。“杨姑”究竟是晋侯邦父的夫人,还是杨侯的夫人?

  • 标签: 杨国 尚父 杨姞
  • 简介: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使用照相机和计算机软件Photoshop来绘制作为资料存档和可供发掘简报或报告直接使用的探方地层图。

  • 标签: 照相制图 探方四壁图 考古发掘 PHOTOSHOP
  • 简介:敦煌莫高窟第297窟甬道南有两行西夏文题记,为西夏福圣年间某人礼佛时所刻写,具有发愿性质。此文在前人译释基础上对该题记进行了重新译释,同时结合该题记对西夏统治敦煌的时间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最早于1053年取代沙州回鹘政权,开始了对瓜、沙二州的统治,至1227年蒙古军攻占敦煌为止,西夏共统治敦煌达174年。

  • 标签: 莫高窟 第297窟 西夏文 题记
  • 简介:在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银锭中有八枚银锭值得关注。这八枚银锭均是1957年在北京右安门外明代墓葬内出土,墓主为成化年间贵戚万贵及其妻王氏。考古发掘报告记载:该墓棺内随葬有金、银、玉、瓷等器物,在棺内一端放置着银壶、银洗盘、银脸盆及银锭八枚。

  • 标签: 明代墓葬 银矿 银锭 首都 管理 开采
  • 简介:50年代在河南信阳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木胎,克服了其它方法不易渗透或对漆皮有重大损伤的缺陷。它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树种都能适用,而且还具有可逆性。该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极利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出土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 简介:西汉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三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长陵 着衣式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 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得到了很多研究团队和行业应用的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大多采用的电池供电,能量供应有限。因此,如何能减少节点的能量损耗使网络能够时效稳定的工作,是无线传感网络在行业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从低功耗、时效和可靠传输三方面对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阐述,并对现有WSN实现低功耗、时效、可靠传输的技术进行分类。

  • 标签: 低功耗 长时效 可靠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简介:在依据《天圣令》复原的唐《厩牧令》中,有三条令文专门涉及死畜的处理之法。结合行马文书可知,《厩牧令》复原52“其皮肉,所在官司出卖,价纳本司”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表现有二,出卖皮肉、交还价金的具体负责人既可以是领送的马子,也可以是死亡地的官司;复原53“并中所司,收纳皮角”的规定,是指在外的官畜死亡之后,负责救疗的机构应中牒于自身所属的州府兵曹,来决定死畜皮角的处理方案,但最终仍以交还原属机构为原则,至于如何交还、领取,或许由已亡佚的唐式加以规定,这与日本《养老令·厩牧令》规定的“充当处公用”不同,是唐、日《厩牧令》的又一差别。此外,无论是唐令还是文书,所载“皮肉”、“皮角”等都可能包括筋、脑等其他部位,这就涉及到《厩牧令》复原51的规定内容。

  • 标签: 厩牧令 长行马文书 价纳本司 申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