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因稿事之需,拜读钱学界诸辽钱研究宏文与唐石父先生书赠之兼收部分史家考论的《辽代货币论文选集》,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深受启发,并被导入一种前未有之的思考。由于学识浅陋,不敢擅论是非,只能以学习笔记作随笔说之,或可在内部讨论中逗行家之一笑。

  • 标签: 铸钱 史家 辽代 考论 钱学 学识
  • 简介: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在这里,我谨代表兰州大学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理论与实践 世俗化 敦煌学 佛教 致辞
  • 简介: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可移动文物和众多的博物馆,博物馆活化工作是今后博物馆工作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对博物馆活化进行一些探讨。一、博物馆活化是博物馆自身功能的体现从公元前5世纪山东曲阜的孔子庙堂、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缪斯神庙这些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到现在,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2500年博物馆生生不息的发展史证明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博物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活化 社会发展进程 亚历山大 类的发展 公元前
  • 简介:在考古学中,有一种题材为‘孝男义妇’雕刻、壁画的墓葬。因渲染此‘节孝’的画面,多数都雕刻在墓壁的石板上,所以大家都很习惯地称呼为‘画像石’墓。可是考虑到:这种墓葬‘节孝’内容的画面不仅仅只局限于石刻的一种形式,还有像壁画、砖雕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很容易与汉魏时期的‘画像石’出现人为的混淆。那么,我们还是应该根据画面上所出现的“口口行孝”的文字榜题,将此叫作‘行孝图’墓葬,更能近乎合理。

  • 标签: “行孝图”墓葬 辽宁 考古学 墓室结构
  • 简介:钱币应该包括两大块,即历史上的钱币和当代钱币。历史上的钱币又有古代钱币和近代钱币,它们作为历史的遗存,其中珍贵的被视为文物保护;当代的钱币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其中有的也已进入了文物的行列。

  • 标签: 古代钱币 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历史
  • 简介:郧县人头骨形态特征再讨论李天元,艾丹,冯晓波1989和1990年在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相继发现两件远古人类的头骨化石,为研究东亚地区的人类发展增加了重要材料。根据铀系测年和古地磁测年的研究结果,人类化石生存的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陈铁梅等,199...

  • 标签: 形态特征 郧县人 直立人 人头骨 周口店 早期智人
  • 简介: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 标签: 郑国 礼乐器 祭祀
  • 简介:<正>潜山县薛家岗遗址位于皖西南,处于大溪·屈家岭文化、山背文化、马家浜·崧泽文化和“宁镇文化类型”等文化分布区的“接触地带”。正确而且精细地认识处于这种地理位置中的文化遗存,对于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薛家岗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的文化遗存归属的复杂性。苏秉琦先生等认为它当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宁镇文化类

  • 标签: 薛家岗遗址 新石器 长江下游地区 文化遗存 典型器物 地理位置
  • 简介:班村遗址发掘操作原则(讨论稿)班村考古队班村发掘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发掘,其目的为在精确的地层序列与器物形态演变等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遗址的聚落布局、人口规模与动态结构、行为类型及时空安排、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及机制、社会组织结构与宗教信...

  • 标签: 操作原则 空间分布 遗址 活动面 工作日记 论稿
  • 简介: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国别问题讨论张新斌固围村战国墓①位于河南辉县城东6公里固围村东的崖地上。已发掘的1—3号大墓3座并列在150米×13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1号、3号墓西、东相对,在其附近还发掘了附葬的5、6号两座小墓,合在一...

  • 标签: 战国墓 《战国策·秦策》 考古研究所 赵王陵 《史记》 战国时期
  • 简介: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性质的陈列和展览,都极力寻求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特征的展示方式,以期收到理想的社会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我想结合民俗性陈列与展览的特殊要求,陈述一下我对如何使观众“从审美上去理解现实,用艺术形象进行思维”的理解和想法。我认为摹拟

  • 标签: 民俗性 美学主张 艺术形象 演示法 展示方式 展示形式
  • 简介:张大千的“画家”之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迥异于20世纪的其他中国画家。但也正因为其复杂和多面,导致在研究中常出现各执一端、相互矛盾的评价差异。本文拟从张大千对于自我“画家”身份的认同、建构并且自觉调适这一角度切入,围绕其三四十年代学习“画家之画”的主张与实践进行探讨,将其回置于当时的画风转向中,分析这—主张提出的内外原因以及如何具体展开;通过对“画家之画”的学习,探讨他如何形成自己的一套画学论述,不断拓展中国绘画史的深度,并最终促成其“画家”身份的转化,走向晚期自我创造的独特绘画新貌。透过张大千的“画家”之路,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自觉意识、技艺经验和史观维度可以为当下的中国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画家 画家之画 技艺经验 史观维度
  • 简介:铜鳆,亚欧草原游牧居民使用的一种带喇叭形圈足的深腹有耳铜器,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黄河流域皆有出土,是较有代表性的草原青铜器。

  • 标签: 鲜卑铜鍑 铸造工艺 技术变迁
  • 简介:殷墟乙十一基址是殷墟建筑基址中遗迹现象与层位关系最为复杂的一处,原始发掘报告对此即有陈述未清和淆乱之处,后人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本文根据乙十一基址的层位关系及各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上限自殷墟文化二期,下限至殷代晚期。

  • 标签: 殷墟 建筑基址 遗迹 发掘报告 年代 殷代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从1929年发现玉石器以来,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早期蜀文化的珍贵文物。特别是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早期古蜀国神秘的面纱。为将巴蜀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1992年4月2日至6日,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市在广汉联合召开了《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

  • 标签: 巴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早期蜀文化 广汉三星堆 鱼凫 杜宇
  • 简介: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朱元璋建明前铸行大中通宝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币、白银共同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钞与白银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明货币经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而对明钱法则尚未及作系统探讨。为此。试考其要。

  • 标签: 明代 商品货币 变迁 流通制度 纸币流通 社会经济史
  • 简介:在唐五代,流行着一种名为“五兆卜”的占卜术,其与龟卜、易筮、式等同为当时官方认可的“卜筮正术”。从传统文献及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五兆卜是以算子为卜具,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占卜术,其揲蓍基本上是模仿了《周易》筮法,即用36根算子经过六变而形成一卦,而每变又有五个演算步骤。五兆卜在唐五代时期得到普遍应用,大约进入宋代以后,这种占卜术渐趋没落而最终消亡。

  • 标签: 五兆卜法 揲蓍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