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敦煌博物馆现藏有一把尺子.2000年4月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一新店台墓群一聚族葬2号墓葬中。2002年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敦煌市 西晋 鉴定委员会 博物馆 甘肃省 文物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制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 标签: 郑韩故城 遗址 文物调查 前言 钻探 文物工作
  • 简介:<正>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和笛发表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再介绍其中几件,以飨读者。1.龟甲标本M363:13,出土于363号墓。该墓为一次葬与二次葬的合葬墓,在二次葬人之上放置一堆龟甲,共八个个体,均背、腹甲扣合成套放置,龟腹内大多装有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小石子。标本M363:13为其中的一个,此龟呈土黄色,背甲长15.5、宽7—11、高7.1

  • 标签: 贾湖遗址 龟甲 骨笛 出土 二次葬 裴李岗文化
  • 简介: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角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 标签: 象牙 骨角质 渗透加固 文物保护 金沙遗址
  • 简介:纳林套海汉墓群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二分厂的东部和东南部,墓群西北距包尔陶勒盖古城约11公里.墓地地处丘状沙漠地带,除墓地保护区外,周围已经开辟为耕地,墓地较周围地区高.

  • 标签: 磴口县 汉墓群 人骨 HAN DYNASTY 墓地
  • 简介:本文对丹江库区龙口墓群出土的23例成年人个体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显示,该墓群中战国时期居民多死于中年期,清代居民多死于壮年期。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古代居民口腔疾病中龋齿、牙周病及氟斑牙的发病率较高。

  • 标签: 丹江 库区 龙口墓群 人骨 初步研究
  • 简介:内蒙杭锦旗乌兰陶勒盖汉代墓葬,其骨骼遗存保存较差,尤其是头骨,现就已收集的材料鉴定如下。一、材料根据现有头骨、牙齿及骨盆材料,可确认男性个体5个,女性个体4个。男性5个出自M4、M7、M6、M3及M11。M4个体属于20岁左右。M6个体年龄

  • 标签: 乌兰陶勒盖 汉代墓葬 女性个体 鉴定报告 人骨 汉墓
  • 简介:文章对河南开封尉氏县新庄遗址二里头灰坑出土的两例成年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的研究。与亚洲各近代颅骨组比较,尉氏新庄组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朝鲜组和华南组在颅骨外貌形态上最为接近;与我国先秦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尉氏新庄组一方面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土著古中原类型居民,另一方面也与古华北类型居民和古西北类型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不能排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作为古中原类型的尉氏新庄组居民与北方和西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发生联系并受其影响的可能。

  • 标签: 尉氏新庄遗址 二里头文化 人种学 古中原类型 古华北类型
  • 简介:我第一次来中国的广州是在l995年,当时来华是为了调查关于盗窃和非法交易在英国从几个古董商手里收缴的古董的案件,那时我任伦敦新苏格兰部艺术品和古董中队的警官。因此我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广州并同大家分享在那次行动中积累的教训。1999年我从警察局退休,自那以后一直在一家名为贵重物品(Invaluable)的私人公司任职。这家公司运营着世界艺术品、古董和文物市场上最大的数据库,并利用其掌握的技术为涉及文物走私的警方案件提供解决方案。

  • 标签: 广州 公司 中国 任职 非法交易 走私
  • 简介:隰县小西天大雄宝殿内满布明末清初木泥质悬塑,悬塑群中塔柱、塔楼林立,金碧辉煌,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山西古代建塔用材质地广泛,要有尽有,材尽所用,但唯独像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的悬塑塔还极为罕见,为塔中奇葩,独居一秀.殿内有14座木泥悬塑塔,分布于佛台金柱,佛像身后,两山墙脑椽间.塔外刷塗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配塑有佛像、菩萨、莲花童子、弟子、乐伎,置身于亭台楼塔间,塑造出了一个美好的佛界梦幻大千世界.

  • 标签: 隰县小西天 木骨泥悬塑塔 类型独特 形制结构
  • 简介:敖包圪台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包圪台村。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6座,由于墓葬曾遭盗扰,人散乱。根据人鉴定的结果来看,除M3、M4为单人葬以外,其余均为男女双人合葬墓。2015年9月,笔者对该墓地采集的人进行了性别、年龄鉴定以及颅骨的观察和测量工作。

  • 标签: 敖包圪台墓地 汉代 人骨 古蒙古高原类型
  • 简介:通过对河南安阳杨河固遗址东周墓葬出土的人标本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并对颅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且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上马组、乔村合并组、曲村组最为接近,其次与将军沟组、西村周组、潘庙组接近,与朱开沟组、毛庆沟组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表明杨河固组东周时期古代居民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了古华北类型居民人群的影响。

  • 标签: 杨河固遗址 东周时期 墓葬出土人骨 体质特征
  • 简介:<正>前言在东南亚的许多地方,人们生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共居房屋(commualhouse)。这种房屋,可以容纳一个村庄,或者一个扩展的家庭(extendedfamily)、一个世系群(lineage)、抑或一个氏族。共居房屋有两种类型,一是多居室住房(multiple-dwellinghouse),为最具特征的形式。众所周知,美国人类学家把十九世纪以前易洛魁印第安人的房屋建筑命名为“长房”,这种长房长约100英尺,大约每七英尺被分隔为一个居室,一幢长房可以住五个、十个、甚至二十个家庭。每个家庭(house-

  • 标签: 社会组织 东南亚 房屋建筑 母系制 父系氏族 世系群
  • 简介: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 简介:博物馆宣教活动通常包括讲解接待活动、对外宣传活动、观众联络活动和对外专题活动等内容。这些活动的组织,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推展博物馆的各项业务,赢得更多观众,获取丰厚的社会效益乃至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

  • 标签: 博物馆 宣教活动 社会效益 中国 品牌战略
  • 简介:新砦遗址地处中原,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之间。通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于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期间出土动物的分析显示,家畜的食物均是以C4类植物为主,而结合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研究结果,C4类植物应为粟黍。其食物之间的差异表明,该遗址不同种类家畜之间的饲养方式有所不同。

  • 标签: 新砦遗址 家畜的食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