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浅论岷江上游“石棺葬”之族属罗进勇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它是分布在眠江上游河谷地带的一种古代墓葬。是用天然页岩石板,竖砌而成的无底石棺(墓制详况参看《文物丛刊》1984年7期)。这种墓葬其文化构成有着独特的性...

  • 标签: 石棺葬 岷江上游 《后汉书》 羌族 羌人 《华阳国志》
  • 简介:黄河上游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三个省区。这三个省区的史前考古工作.若从1920年在甘肃庆阳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算起,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从1949年至现在也整整走过了五十个春秋。本文论述的范围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史前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 标签: 史前考古 旧石器时代 春秋 研究成果 发现 文论
  • 简介:2001年7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边疆中心新疆调查队(分矿冶遗址调查小组和玉器调查小组)。其中矿冶遗址调查小组由社科院考古所李肖博士、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库尔勒工作站郭物硕士与成都市文物工作队唐飞三人组成。小组于8月1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自治区达库尔勒工作站,翌日赴库车展开本次调查工作。

  • 标签: 遗址 考古研究 文物考古 玉器 库尔勒 边疆
  • 简介: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

  • 标签: 新石器文化 阶段性 历史演变 文物考古 岷江上游地区 文化遗址
  • 简介: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中心之一,尤其是近二十余年来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长江上游地区考古学研究的重心不仅在文化谱系研究方面更为深化,而且在全面探讨古代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等方面方兴未艾。对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演进、

  • 标签: 长江上游地区 古代文明 考古学 文物保护 新石器文化 彩陶
  • 简介:<正>早在我国古代的周、秦时代,黄河和长江流域就有水文的记录。汉魏以后可见到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在长江上游的重庆至宜昌段沿岸保存有许多古代洪水和枯水的碑刻。这些资料,有的散见在地方志中,如四川忠县、丰都,湖北秭归、宜昌等地的旧志中都有水灾记载。从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一方面反映了沿岸古代人民与水害作斗争的历程。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今天研究整治长江提供了难得的水文考古资料。拙文试图以各

  • 标签: 长江上游 淤沙 特大洪水 中堡岛 宜昌县 特大水灾
  • 简介:今年六月上旬,新干县桃溪公社城头大队贫下中农在兴修仓库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省博物馆考古队闻讯后,及时赶往现场进行发掘工作,从墓中出土金钱、铜镜、铁剪、香料和丝棉织品等文物六十余件,并发现两具没有腐烂的尸体。考古工作者已将其中的一具女尸运回南昌进行解剖研究。根据墓中碑文记载,这具女尸是明朝广西按察御史(主管司法的官吏)朱琏的母亲,死于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停棺四年再下葬,距今三百八十四年。出土时死者身上穿了十三层衣服、六条裙子,然后用五条丝绸被子包裹捆绑起来。棺内用棉花和衣服填满,并有一层深绿色的水;棺外用糯米浆拌石

  • 标签: 女尸 解剖研究 桃溪 考古工作者 四年 发掘工作
  • 简介:1、宗日文化是古西羌人的最早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境内分布着两支各具特色的新石期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海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已被广大学者所熟悉,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有关宗日文化的内涵和命名却是近年的事,国内熟悉这一文化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 标签: 黄河上游地区 考古文化 创造者 宗日文化 古西羌人 马家窑文化
  • 简介:简要介绍了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在保护修复理念、保护修复技术、科学研究方法以及高等教育和培训四个方面的一些情况,对了解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领域的现状,和对我国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理念 保护修复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和培训
  • 简介:在国外,染色技术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项技术,但目前于国内却很少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染色技术在纺织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范围,如用于背衬或覆护辅料的染色、缝线染色等和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这将有助于引起国内纺织品保护修复领域对此项实用技术的关注和推广。

  • 标签: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 染色
  • 简介:Crepeline是一种较为薄透的平纹丝织物,在欧美等国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对于脆弱丝织品的保护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此种织物在中国纺织品修复中的应用也日渐趋多。由于中国市场上无处购买该材料,为了降低成本并满足中国古代纺织品的修复需求,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该种修复用织物——绉丝纱。本研究介绍所研发绉丝纱的工艺参数和性能特点,及针对不同类别的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绉丝纱作为修复材料时的使用方法。即通常将其包覆于纺织品文物表面,以针线缝合的方式固定,并注意缝合时尽量减少针线穿过文物的次数。其包覆的形式,按包覆范围可分为整体包覆与局部包覆;按包覆方式可分为单面包覆、双面包覆及叠加包覆等。研究表明,绉丝纱包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纺织品保护方法,尤其是对已无法承受针线过多穿缝力度的纺织品。如能够解决绉丝纱裁剪后的边缘脱线等细部问题,将会更加扩大其使用的范围。

  • 标签: 绉丝纱 中国古代纺织品 修复 包覆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植物精油对天然纺织品的保护作用。选取对人和环境毒性低的百里香精油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对百里香抑菌性进行评估,将百里香精油应用在麻或者麻棉的纺织物上,测试了细菌、真菌生长程度和它们对纺织物强度的影响。在涂有8%百里香精油的棉麻纺织品上未观察到真菌、细菌生长迹象,未发生明显拉伸强度降低。这表明其有很强的的抑制真菌、细菌作用。此外,还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观察纺织品菌类生长情况和纺织品纤维变化。研究表明这种环境友好的精油可为天然纺织品提供抗菌屏障。

  • 标签: 天然纺织品 保护作用 精油 扫描电子显微镜 拉伸强度 环境友好
  • 简介:2002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的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广州、成都等古都城市,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城市学及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之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研究”、“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成都等城市研究”、“城市文明多元起源比较研究”、

  • 标签: 古都 都城 历史学 考古学 洛阳 专家学者
  • 简介: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 标签: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政策 博物馆事业 文化市场 概念 要求
  • 简介:一、提出问题(一)吉林扶余县拉林河桥底出土蒸汽机车2005年3月中旬,在由中铁九局路桥工程处负责施工的吉林省扶余县拉林河铁路桥的重建工程中发现了约100年前埋于桥下的蒸汽机车,这是吉林省近现代文物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进行产业考古。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产保护 产业 工业 蒸汽机车 近现代文物
  • 简介:文化不能泛产业化,但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属性。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精品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使更多的文化消费者通过市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物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虽然不是产业,但文物信息完全可以产业化,文博系统也应当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 标签: 文博系统 文化产业 文物信息 旅游通道 人文旅游
  • 简介: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在经过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培育后,草堂的建筑和园林、藏品和展品、楹联匾额等等,无不积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草堂所拥有的广泛的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正是我们进行大产业化运作的最大资源和财富,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雄厚资本。

  • 标签: 文博资源 产业化运作 中国 文化内涵 改革发展 文化产业
  • 简介:成都武侯祠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成都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据统计,1999年全馆总收入是1992年的6倍,2000年是1992年的8倍。武侯祠的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首先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

  • 标签: 文化产业 成都市 武侯祠 文物保护 旅游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