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和1990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秘鲁库斯河谷的瓦帝国省府比奇拉塔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现存第二大瓦文化古建筑群遗址的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公元600年至900年间,比奇拉塔遗址进行了三次扩建,但最终在最后一次扩建未完成前被废弃。在遗址中心部分揭露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在古建

  • 标签: 秘鲁 比奇拉科塔地区 瓦利文化遗址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
  • 简介:<正>朱德故里1978年5月,我首次访问朱德故里。早晨,从南充市乘车去仪陇县城,当天下午就可到达。这是四川省北部大巴山麓下的一个偏僻的山城。仪陇,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仪陇,又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离县城七十二里的马鞍场,便是朱德故里。当我们漫步在朱总家乡的土地上,那一个又一个的纪念地曾使我们流连忘返。马鞍场的古老街道;李家湾的仓房是朱总的诞生地;朱家大湾故居是他从九岁起住了十三年的地方;生父朱世林墓地;少年时代读记的席家砭私塾;1949年冬马鞍场人民竖立的“朱德故里”碑;1960年3月他回乡视察过的马鞍中学、马鞍小学等处,他当年走过的乡间小路,美丽的琳琅山,挺拔的双柏树,古旧的农舍……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交织

  • 标签: 朱德 纪念地 纪念馆 故里 诞生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 简介:福汗墓位于阿勒泰市沙福汗公园内。沙福汗·金恩思汗·库库岱叶夫(1900年9月10日-1943年10月27日),男,哈萨克族,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人。中国哈萨克族进步人士先驱,著名爱国人士,知名教育家。

  • 标签: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市 吉木乃县 爱国人士 教育家
  • 简介:正元(1271-1368年)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口呈喇叭状,颈部细长,腹部下垂至足底,有小圈足.底釉为青白色,红釉为花斑状,颜色鲜红,精美绝伦,堪称元代瓷器之珍品。口径6.5,腹径11、高21.5、厚0.9厘米。

  • 标签: 内蒙古 文物考古 察右前旗 乌兰察布 自治区 古城遗址
  • 简介:古代铸器工匠文化水平有限,铭文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存在的。量器非玺印,使用方格不能成为伪器的证据。近年临淄出土的四件铜量证明中国历史博物馆博所藏“右”量器为真品

  • 标签: 右里 量器
  • 简介:2008年4月27日,笔者在临夏州图书馆遇见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的临夏县文化馆的三名同志。随同他们来到临夏州博物馆复印其县相关资料。无意中被档案袋上的“八寺石狮”几个字所吸引,信手从袋中抽出了内容,瞧见了黑白的八寺石狮照片一张。自小喜欢文史考古的我,见了该照片直觉告诉自己此石狮已经很古老,但看不出是何年代的东西,于是“八寺石狮”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暗想一定要到八寺探个究竟。

  • 标签: 石狮 小考 2008年 文物普查 临夏州 文化馆
  • 简介:成都名胜万桥谭良啸横跨成都老南门南河的万桥(俗称老南门大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它既是古代成都水陆交通的一个重要起点站,又是一大名胜古迹,历史志籍记载颇多,文人吟唱也不绝于书上。一、桥名典故万桥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二...

  • 标签: 成都 马可波罗 名胜 武侯祠博物馆 北斗七星 元和郡县图志
  • 简介:<正>汉水发源于陕西南部,经鄂西北流至湖北中部,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将长江北岸的市区划分为汉阳和汉口两大块。入口处界线清楚,清浊分明。汉水中游江水清清,两岸杨柳依依,农田平展,风景秀丽,是有名的稻棉产区。有谁能想到,在江汉平原上还曾经有古象生存呢?可就这里的汉水河床中却深埋着远古的象类遗骸。1983年4月上旬,某工程队在荆门县沙洋镇边的汉江上施工,挖掘河底时,潜水员在河床堆积中发现了古象化石。出土地点靠近汉江东岸,距现在岸边约110米。距水面的垂直深度约32米。河床上层为沙砾层,厚约12米。砾石磨圆度良好,砾径一般为3—5公分,最大不超过8公分;结构较松散。沙

  • 标签: 陕西南部 化石 区划 农田 汉江 河床
  • 简介: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广街发掘45座唐宋时期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代土洞墓C7M3905保存完整,出土较多三彩器,为研究洛阳地区盛唐墓葬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唐三彩
  • 简介:2005年10月25日上午9时许,彭州市天彭镇七村11组居民石定春在宅院内挖基脚盖新房。当挖到离地表70多厘米时锄头碰上硬物,发出清脆的响声,发现是一堵青砖砌的墙体,出现了一个墓道的洞口,便立即到彭州市文物管理所报告。10点30分,文管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清理。此墓为北宋砖室墓,坐北朝南,有拱顶,单室,长3米、宽1.2米。

  • 标签: 彭州市 清理 宋墓 文物管理所 工作人员 砖室墓
  • 简介:1983年以来,赣州市七镇乌头塘(又名湖头塘)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部分已有报道(下文称报道)。乌头塘收集的瓷器非常丰富。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参加收集工作的先后有夏金瑞、陈旭、张嗣介、龙年海同志。而我是始终参与者。1983年7月20日,江西赣州贮木场电告该场七镇四联村乌头塘职工宿舍打井,发现一批残破瓷器。我们即前往了解调查。参与打井的袁昌基、谢正斌、肖善玉、谢盛明等同志收集了一大批残破器物,交给了我们。打井工作在继续进行。我们也定期前往了解情况,陆续收集了一些有特点的瓷片。

  • 标签: 青白瓷 白釉 七里 头塘 圈足 底径
  • 简介:临城普寺塔又名千佛塔,建于宋皇祜三年,原为普寺的主体建筑之一,是宋代砖塔建筑中的精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各种破坏因素后,提出了维修、保护的原则及措施.

  • 标签: 普利寺塔 宋代 砖塔建筑 临城县 文物保护
  • 简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不发达,国人购买力低。加上受极“左”思想制约,古玩被斥为封资修,不允许交流,甚至连民间收藏也多成“地下工作”,以致形成大量古玩低价流失海外的痛心局面。

  • 标签: 海外 古币 利已 爱国 经济不发达 地下工作
  • 简介:生活在两宋交替之际的画家江参是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传人。南宋邓椿《画继》赞其“笔墨学董源而豪放过之,将其与苏轼、李公麟、米芾等同列“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之序。江参曾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特意召见,却不幸于觐见前夕意外身故。元、明、清以来,江参的艺术影响经久不息,但有关其身世的文献史料却与时俱减,所以关于他的籍、生卒年、生平等一直困扰着绘画史学界。笔者通过研究与江参生前有过密切交往的历史人物资料,以宋人程俱《北山小集》中撰述的《江器博墓志铭》为突破口,从“程俱与江参其他友朋之间的关联事略”“程俱与江参父亲江器博之间的关联事咯”“程俱与江参岳父彦楚之间的关联事略”三个历史维度,系统梳理了程俱等—批历史人物与江参的生活联系及艺术渊源,揭示出江器博与江参的父子关系、王彦楚与江参的翁婿关系以及程俱与江参的世交关系,从而确证江参籍为浙江衢州。

  • 标签: 江参 里籍 程俱 江器博墓志铭
  • 简介:<正>灵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临黄河,西望潼关,从古至今是东西交通的要道。1989年4、5月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灵宝县文管会在该县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时,于朱阳镇营砖厂发现一批石制品。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地貌与地层概述营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位于朱阳镇东北约3公的西涧河西岸。该地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5′,北纬34°20′,海拔高

  • 标签: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文化 丁村文化 石核 标本 刮削器
  • 简介:镇窑遗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郊4公处,濒临贡江北岸,接近章江贡江交汇处,窑址沿贡江北岸分布长约1.5公。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资源丰富,晚唐创烧以来,延续至宋元,曾鼎盛一时。所烧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造型秀丽,工艺讲究,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江西的名窑之一,也是国内瓷苑中的一朵奇葩。1959年七镇窑址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万安水电站基建工程,经文化部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1月、1986年10月至1987年1月先后

  • 标签: 七里镇窑 发掘简报 白釉 底径 圈足 黑釉瓷
  • 简介:郑州商城形成阶段的二头文化至二岗文化过渡期,既有各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器物,又有各种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面貌,这一时期多元文化因素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风格。过渡期之后,形成特征鲜明的典型二岗文化,但多元文化的遗风犹存;典型二岗期早段青铜器仍以二头文化风格为主,典型二岗期晚段青铜器才形成典型二岗风格。此后的白家庄期器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层度更高,总体上一元文化为主,仍有少量多元文化的遗风。郑州商城代表的二岗文化构成的总体演变趋势从多元逐渐走向一元,反映了中心都邑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 标签: 郑州商城 二里岗文化 多元文化 一元文化
  • 简介:论二头文化类型墓葬郑若葵From1956to1989,archaelogistshavefoundmorethan400tombsofErlitouCulture。Basedon155tombsthatarerecordedindetailamon...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 文化类型 随葬品 竖穴墓 墓葬文化
  • 简介:南宋时期的州绍兴监,是当时川蜀一带铸造铁钱的主要钱监之一。该监设置时间较早,北宋景德二年就已置监,当时称“州监”,曾铸有景德铁钱。其后曾有停复,到南宋初期,“建炎经兵,鼓铸皆废”。高宗绍兴十五年七月,复置州绍兴监,鼓铸绍兴铁钱。《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兴“十五年,置州绍兴监,岁铸钱十万缗,以救钱引。……二十三年,诏州并铸折二钱,后又铸折三钱。淳熙十五年,四川饷臣言:‘诸州行使两界钱引,全藉铁钱称提,只有利州绍兴监岁铸折三钱三万四千五百贯有奇,邛州惠民监岁铸折三钱一万二千五百贯……嘉定元年,即州铸当五大钱。三年,制司欲尽收旧引,又于绍兴、惠民二监岁铸三十万贯,其料并同当三钱’。”这段史料,说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州绍兴监就开始铸造绍兴铁钱。出土的真书直读背穿上“”字绍兴通宝小平(图1)和折二(图2)铁钱,即是绍兴监高宗绍兴年间所铸,背“”,即指州绍兴监,属纪地铁钱。

  • 标签: 南宋时期 绍兴 铸钱 考证 宋高宗 设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