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
  • 简介:乡土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土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番禺老祠堂新文展”为例,谈谈对乡土文化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探索:搞清展览的受众问题;注意普及基础知识;强调地域性特点;强调先进的思想性。

  • 标签: 乡土文化 内容设计 博物馆 新文化 广州市 展览
  • 简介:“打倒孔家店”是新文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经典口号。其实,当时文化主将们批判的主要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而不是为之服务的意识形态。后来的陈独秀、胡适等人都反思了这个问题。打倒孔家店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如它使人们忽略了对专制体制的警惕,忽视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把历史进步与否看成是意识形态问题;使人们把矛头对准了知识分子;把原始儒家和后儒混为一谈,等等。

  • 标签: 孔家店 秦家店 专制体制
  • 简介:本文回顾了1976至1988年间的中国博物馆事业。文中叙述了这个时期一系列博物馆方针政策制定的背景和一系列重要专业会议的成果;用较丰富的村料和数据说明了从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间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博物馆事业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有若干评述。本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今后博物馆事业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方针政策,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陈列展览 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专业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简介:宜春地区的文物工作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起来的。从1981年底起,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全区范围以内开展了文物普查。1983年5月份以来,在省文化厅和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先后对全区11个县、市的文物普查进行了检查验收。由于各地领导得力,全体从事普查工作同志的努力,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各方面的协助,使我区各县、市的普查验收都得到了顺利的通过。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革命旧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兔毫盏 假圈足
  • 简介:同志们:在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中,召开这次全省文物工作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等一下玉英和国庆同志将对今年我省的文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作出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 标签: 文物工作 主任会议 文物普查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文化 办公室
  • 简介: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文化,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它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如何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就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及其功能的拓展谈一些管窥之见。

  • 标签: 群众文化建设 社会功能
  • 简介:<正>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多是承袭仰韶文化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二者的前后承袭关系,不仅表现在河南境内的部分遗址中,曾发现有龙山文化的堆积层与灰坑直接叠压与打破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与灰坑的地层学资料,而且也出土了许多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和陶器是直接从仰韶文化晚期的石器与陶器演变而来的器物学资料。因之有人把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晚期称作是仰韶

  • 标签: 龙山文化 河南地区 仰韶文化 文化遗址 社会性质 生产工具
  • 简介:何为博物馆文化,笔者认为就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和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整体文化。藏品文化是指文物标本所渗透的或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它具有固有的稳定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所反映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它以藏品文化为基础,是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

  • 标签: 博物馆文化 社会文化 文化建设 藏品 教育职能
  • 简介:1989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大会期间呼吁关注“非物质遗产在促使每个民族确定自己及其全人类文化特性以保持其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会上,各个成员国就记录、保存、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即所谓的《保护传统与民间文化建议案》。

  • 标签: 荷兰 传统民间文化 工业社会 民间文化 政策措施
  • 简介:<正>成都平原,据古史记载,这里曾是古代蜀人的活动区域。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也不断地证实了这一点,如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十二桥遗址,指挥街遗址等均说明早在距今4500年至2500年之间,成都平原就已有一支古老的土著居民——“蜀族”定居。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成都平原 蜀文化 祭祀坑 青铜器 广汉三星堆
  • 简介: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性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 标签: 社会集团 文化交流 地域性 社会文化系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农耕社会
  • 简介:博物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殿堂之一,担负着收集、保存、研究、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神圣使命。从国际范围看。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机构,负有人类生存及其环境见证物的收藏、保管、保护、科研、信息传播、展示、公民教育等神圣的公益性使命,同时博物馆又面临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诸多挑战,一方面博物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与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和财政、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博物馆改革方兴未艾,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

  • 标签: 博物馆改革 社会教育 地方文化 软实力 非营利性机构 人类生存
  • 简介:一、概述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始于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之历史文化,远在三代之初,始祖沿黄河中下游即今中原河南~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哲学、伦理、政治、医学、天文、水利、农桑、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古老之河洛文化。中国大陆气候北寒南温,北旱南润,河洛地区乃当时政治、经济、交通之中心,

  • 标签: 台湾文化 河洛文化 汴京 地方戏 《易经》
  • 简介:作为一种人工系统,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对它需要的程度,而且有赖于它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同其它社会有机体一样,西方博物馆的结构和功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渐趋完善,其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证,作为'博物馆与西方社会'一文的补充.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艺术博物馆 社会功能 社会有机体 西方国家 国家公园
  • 简介: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异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 标签: 河洛文化 汉人南迁 客家文化 河南 大谷关遗址
  • 简介:<正>吴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中原文化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总概吴国历史,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太伯至周章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吴国与中原地区绝少来往。由于吴国分布地区本是“荆蛮”所在地,偏居东南一隅,其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的商族文化、周族文化皆异,加以太伯、仲雍是为了“避季历”才奔至荆蛮地区,故其与中原地区来往甚少。第二阶

  • 标签: 中原地区 吴文化 中原文化 吴国 文化关系 土墩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