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博物馆旅游国际博物馆协会(CIOM)对博物馆作出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 标签: 国际博物馆协会 旅游线路 资源调查 成都地区 社会发展服务 专题
  • 简介:据史志及1995年清理洞池时出土的碑文记载:“鹅池百丈下通泉.城古池开不记年”。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宋代庆历七年、熙宁元年、明代正德九年、嘉庆二十年和清代乾隆、光绪等年间均加以重修。历代官吏和文人骚客沓至而来,留下了不少清词丽句,兼以佛、道、儒各教徒在庙宇顶礼膜拜。本文就鹅池洞的调查情况进行阐述。并就相关问题作一研究。

  • 标签: 鹅池洞 调查 研究
  • 简介: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掘和实施有效保护的基础。它是在基本不破坏遗迹或遗物的情况下,通过地面观察、利用钻探、物探进行探查或配以小型试掘,发现和获取遗存资料的一种方法。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考古调查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并且通过考古调查促进大遗址的保护,这是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们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看,文物部门只有对大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遗址的文化类型、相对年代、分布范围、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才能确定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考古调查 文物工作者 田野考古 有效保护 文物部门
  • 简介: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方法,常常使我们对于一个不很了解的区域,对一类不太明了的古代遗存,能够最快捷,更准确地加以认识。此外,考古调查还因它简便易行,不受更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最近,国务院开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其主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考古调查。这里想结合近年的一些工作实践,就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教于专家、同行。

  • 标签: 考古调查 实践 考古学研究 田野考古 获取信息 考古发掘
  • 简介:西和佛孔石窟现存7窟,其中5窟可以登临;原有塑像、绘画全毁,明、清时期石碑4通。据佛孔寺石碑记载可知,佛孔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唐开元三年(715)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再次修建。佛孔石窟始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以后屡圮屡建。在明、清时期宗教及开窟遣像活动中,释、道、儒三教走向合流。

  • 标签: 佛孔石窟 西和 三教合一 明清碑文
  • 简介:<正>近十余年来,在楚史研究中,不少人根据江陵县境内“楚纪南故城”的内外调查、发掘出的考古资料,认为该城的年代不可能早至楚文王从丹阳迁郢之时,而可能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楚郢都。那么楚国早期的郢都在什么地方呢?尚待调查探索。现在江陵县境有六座古城(图一)。1、纪南城,距荆州城北4公里。在纪南城外发现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古遗址33处;古冢600个左右;发掘的大小型墓近千座。这些古墓的随葬品,战国时期陶礼器组合关系大都是鼎、簠(或敦、盒)、壶等,春秋时期的墓葬很少。例如:1975年冬至

  • 标签: 纪南城 战国时期 江陵 文王 春秋时期 古遗址
  • 简介:<正>唐代为适应庞大的国家行政管理之需,十分重视地方志书的纂修,遂有图志(如《元和郡县图志》),图经(如《沙州都督府图经)、图(如《十道图》)、志(如《括地志》)书(如《蛮书》),录(如《南诏录》),记(如《扬州记》)等多种类型方志著作的问世。迨及五代,继唐之遗风,方志纂修沿而未辍,又新出现了《地境》、《土境》一类的志书,敦煌出《寿昌县地境》《沙州城土镜》(p.2691背)即是此时期作品。仅依这二部志书观之,五代时期《地境》、《土镜》的特点为,胪列一地位置、山脉、河川、湖泽、城池、宙宇等主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而予以简要叙述,所列条目既粗,且记述又略,每一条目之下仅寥寥数言,虽记载过简,但一卷在握,对于一方地理事物亦可概知。这与如《沙

  • 标签: 元和郡县图志 沙州 敦煌人 寿昌 地方志书 图经
  • 简介:一、博物馆观众调查的意义目的国外博物馆同仁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使用充分的信息和有启发性的方法,展示藏品的教育意义便可称为博物馆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普遍认可。

  • 标签: 观众调查 博物馆 社会精神 教育意义 文化领域 教育职能
  • 简介:以村头遗址两次发掘的考古材料和地方文献为基础,借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复原遗址的生态环境为“亚热带山前滨海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遗址周边可供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构建“食物网”。并以文化遗存乃人有效地适应生态环境的创造物为思路,初步复原遗址居民的生计方式。

  • 标签: 村头遗存 亚热带山前滨海环境 自然资源 食物网 生计方式
  • 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唐代韩休壁画墓,墓内壁画保存较为完好,极具历史、考古和艺术价值。通过三维影像记录、环境监测及科学检测分析,进一步了解壁画绘制工艺及保存现状。所使用的科技手段包括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离子色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结果表明该墓壁画不宜原址保存,为下一步壁画搬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壁画保护 科学分析 环境监测
  • 简介:山西省寿阳县阳摩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唐代、北汉曾进行过补刻和扩建。其现存的东魏、唐代的窟龛、造像对研究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等问题都有较大的价值。报告在对阳摩山石窟东区窟龛、造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窟龛、造像的形制、题材、功能及内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山西寿阳 阳摩山石窟东区 调查 研究
  • 简介:我国自1979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追求的品质不断更新升级,投资理财思路的拓展,制作精美、包装华贵又便于收藏保管且有保值升值空间的贵金属纪念币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重要选择。我们通过对我市部分购买收藏者进行了一次座谈性的调查,对人们普遍反映归纳并结合贵金属纪念币发行现状与人们不断升温的需求,发行的基本常识及防伪等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 标签: 贵金属纪念币 发行现状 调查 收藏者 改革开放 经济收入
  • 简介:分布于重庆龙河(古代南宾河)沿岸的丰都、石柱两县的崖棺葬,其墓葬形态主要是长方形横穴式、这种形制的崖棺葬,是来自于渝东南、黔东北、湘西、鄂西南地区的古代五溪蛮中的某支民族北迁至龙河流域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是中国境内行崖棺葬民族埋葬习俗的重要见证。

  • 标签: 墓葬 文化遗存 形制 东南 石柱 民族
  • 简介: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石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石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石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石璧,由于挖掘现场遭到破坏,暂无法确定埋藏时是否成组。四川出土石璧中,大小成梯次排列的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见解和看法。

  • 标签: 音乐声学 考古调查 20世纪80年代 三星堆遗址 测量 成都金沙遗址
  • 简介:本文是在拙作《北京大慧寺相关史料及研究》《大慧寺彩塑造像定名研究——兼谈“标准器比较法”》两篇文章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后续四方面内容的研究: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大慧寺大悲殿在历史上的功德主及保护者的资料;二、通过到大慧寺实地考察,基本明确了二十诸天天龙八部两组塑像的塑造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慧寺始建时所营造的佛教氛围、相关设计思想与其宗教内涵;三、本文还通过对多堂诸天题材的造像壁画研究,提出了对诸天形象研究的新认识,如关于二十诸天演化为二十四诸天的原因、演化时间;四、清代对大慧寺的修缮及相关变化等问题:

  • 标签: 大慧寺 宦官张雄 宦官麦福 诸天 天龙八部 补塑
  • 简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夏商时境内为西戎地。公元前885年(周孝王十三年),周封在淠渭之间养马有功的赢非子为附庸,在秦建邑,号赢秦(邑在张家川镇瓦泉村)。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设陇西郡,郡治狄道(甘肃临洮),张家川县属陇西郡。

  • 标签: 张家川 墓葬 遗址 甘肃省 公元前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