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遂宁城东5公里、涪江东岸有灵泉山,“数峰壁立,绝顶一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古刹泉寺因而得名。“泉胜境”为遂宁十二景之一,峰峦耸秀,古木参天,历朝诗人墨客多有登临寄兴之作,明代扬瞻曾以“森森松柏填云谷,隐隐楼台入翠微”句,盛赞泉山寺之清幽。泉寺始于隋开皇初(581年),名资圣院,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在《题泉寺》诗中称:“千载泉古道场,唐朝名胜冠诸方”,可见寺院在唐时已负盛名。宋代更名为“长寺”,南宋乾道年

  • 标签: 灵泉寺 遂宁 泉山 康熙年间 斗拱 武英殿
  • 简介:古代,先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惶惑的时期,不但“畏天命”、“敬鬼神”,甚至对一些常见的事物也十分迷信,认为它们是一种神异的力量,或是给人类带来吉祥幸福,或是致人以灾祸凶险,由此而产生特殊的敬重和尊崇,这就是远古以来的“物崇拜”意识。中国的古钱币,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也同样留有这种印迹。

  • 标签: 灵物崇拜 古钱币 传统文化 鬼神
  • 简介:汉集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 标签: 汉代 集灵宫 华阴故城 京师仓 华山祠
  • 简介:<正>石窟风化是指在露天状态下,由于太阳照射,温差变化、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水的作用,通过化学、物理等综合作用使石窟造像、石窟刻文和石窟壁画等文物逐渐由坚硬变为疏松,由清晰变为模糊,以至脱落、崩塌、退色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自八十年代以来,石窟科技保护工作者对炳寺石窟乃至甘肃其它石窟的防风化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可行性探索。在防风化材料的研究、选用以及实践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心血。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由于条件及技术设备力量的限制,只能从温差变化的角度,通过肉眼对造像风化现状及

  • 标签: 岩石 炳灵寺石窟 温差变化 破坏程度 剧烈变化 防风化研究
  • 简介:故宫沼轩是一座砌体结构与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文物建筑。为有效对其保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风振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基于沼轩结构现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沼轩的基频和主振型;通过对结构施加y向脉动风荷载,研究了重现期为50年时结构的风振特性,评价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现状。结果表明:沼轩结构基频为f=5.75Hz,在x及y向的主振型以局部振动为主;脉动风压作用下,结构保持稳定振动状态,但顶部位置加速度峰值偏大。另风压作用下,砌体结构部分位置的抗拉强度不足,应在日常维护中予以重视;钢结构部分南于材料强度大,因而不会出现强度破坏。

  • 标签: 灵沼轩 风振响应 模态分析 时程分析 文物建筑
  • 简介:<正>第169窟位于炳寺石窟群下寺窟群北端唐代大佛顶部南侧最高处,为一个不规则的天然石洞,原来四壁满开佛龛,千百年来,由于人力和自然的破坏,大部分已残毁,现存较完整的佛龛(包括壁画)编号共24个,依次分述如下:龛号:1位置:窟内北壁内侧的最高处形制:摩崖浅龛(崖壁上原可能开龛,后因龛底崩坍,后人在龛底石台上架木板)高约

  • 标签: 炳灵寺石窟 菩萨 壁画 禅定 供养人 泥塑
  • 简介:1972年2月17—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尼克,周恩来和尼克商讨有关中美两国之间重大事宜.并发表了上海公报。从此中美二国间的坚冰开始溶化。

  • 标签: 尼克松 中国 纪念章 文物考古 钱币学 图案设计
  • 简介: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寺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 标签: 炳灵寺 毗瓦巴 道果法
  • 简介: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辛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 标签: 俞松 兰亭续考 兰亭帖 版本 法书
  • 简介:寺石窟中保存着自西秦以来的佛教壁画有一千多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藏传佛教兴起后重绘的,占80%以上。佛教壁画是将佛教经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宣传佛教思想。常见的壁画有:说法图、经变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千佛、供

  • 标签: 炳灵寺 石窟壁画 藏传佛教 教派领袖
  • 简介:清末民初时,民间诸多省市地方团体、商家或个人.曾发行过大量钱票,流通于市。其中,清代上海地区的钱票十分稀少。然而.上海地区印刷厂家印制的清代钱票却偶有所见。笔者的藏品中,就有一张由上海书画家绘制以及上海印刷厂家印制的清未石印钱票。

  • 标签: 清朝末期 上海 书画家 吴松卿 钱票样票 印制时间
  • 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张仲尼式琴,造型古朴,断纹多样。龙池内朱书楷体八字:“绍兴三年马希仁制。”后髹黑漆,在红外摄影下,琴名与篆印显现。琴背项部四字草书琴名:“万壑风。”龙池与雁足间方形篆印:“御书之宝。”以形制、用材、工艺、断纹、腹款等判断,“万壑风”琴应为南宋制作。南宋“万壑风”琴的发现,打破已有定式,证明“马希仁制”琴横跨两宋,并为马希仁的生平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解注。

  • 标签: 馆藏 古琴 南宋 马希仁 万壑松风 御书之宝
  • 简介: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辑释吉金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辑释吉金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辑释吉金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 标签: 黄易 金石学 拓本 鉴藏
  • 简介: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出土大量细石器,以及与细石器共出的早期陶片和小鸟雕像等艺术品。地层为桔黄色粉细砂层,碳十四年龄为13402±406BP。出土细石核82件,细石器工具类280件。井细石器工业,是以角锥形(型)细石核为主体的细石叶技术和以端刮器为主要器形的细石器类型组合体系。

  • 标签: 灵井 细石器 许昌人 河南省
  • 简介:达茂旗石人沟游牧文化调查面积约25平方公里。发现战国、回鹘、蒙元等不同时期游牧民族的祭祀性遗迹、墓葬和居住址34处,遗迹类型有圆形和长方形石圈、圆形和长方形石堆、圆形带缺口的石墙以及椭圆形带石台等。充分体现了阴山以北草原地区不同时期游牧民族的文化、经济和生存状态。

  • 标签: 文化遗存 游牧民族 祭祀性 达茂旗 长方形 包头市
  • 简介:八大山人名叫朱耷,是我国明末清初最擅长水墨淋漓花鸟的画家。他的画笔墨简炼,高度概括、寥寥数笔就达到了“形神兼美”的境界,具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高超艺术对我国画坛的影响很大,也给后代画家树立了敢于打破陈规的榜样。清代的“扬州八家”,以后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非常崇拜八大山人,推动了他们去创新。他们的作

  • 标签: 八大山人 松鹤 扬州八家 潘天寿 吴昌硕 简炼
  • 简介:今年9月13日是著名集邮家、钱币收藏家王麟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日。时间虽然己过去了十五个年头,但王麟先生那宽厚慈祥、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对其的缅怀、思念也与日俱增。正如“有的人死了,他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王麟是属于那种永远活着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人.不会被人们忘却的人。

  • 标签: 钱币收藏家 集邮家 王松麟 中国 思想品德 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