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唐代、两宋、金代和元代是瓷最为兴盛的时期。本文通过有明确纪年或相对明确纪年的瓷,把它们与目前尚未明确年代的瓷通过造型、纹饰、装饰技法与烧造工艺加以全面的比较,归纳分类形成一种标准器的组合,使其成为比较准确的界定瓷年代的依据。

  • 标签: 唐代 两宋 金元 纪年瓷枕
  • 简介:始见于隋代,盛行于唐;五代、两宋、辽、金、元各代均为流行,宋代最为发达。此物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后来随着人们对瓷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的逐渐认识,开始把它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所谓“质坚而又清凉心肤,爽身怡神”,“益眼者以瓷石为可老而不昏,富人贫贱,不无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入宋以后瓷大量生产,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另外有的瓷亦作辟邪之用。

  • 标签: 瓷枕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历史发展
  • 简介: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磁州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宽阔的漳河从太行山深处缓缓流出,形成一片扇形的冲积平原。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运便捷,是理想的瓷业基地。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次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 标签: 磁州窑 瓷枕 馆藏 榆次区 中国 民间陶瓷
  • 简介:<正>最近,郑州面粉厂在施工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三彩狮子瓷。瓷为一卷曲伏卧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首状,双目圆瞪,凝视前方。后肢内曲,尾毛开散收贴一侧。狮子通体施黄褐色釉,眉、腿点缀绿釉。造型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狮背上有如意形面,两端微微翘起。面中都绘一牡丹花枝,盛开的牡丹花施乳白色,周围绿叶相配,显得鲜艳美丽。瓷通高10.5厘米;下部长23、15厘

  • 标签: 瓷枕 狮子 郑州 牡丹花 内曲 绿釉
  • 简介: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艺术展览”厅内陈列着数件磁州窑瓷,艺术精美、充满民间生活情趣。其中两件题诗龙为别具一格,一件是“常忆离家日”,底间印有“张家造”字样,长31厘米,15厘米,高13厘米,白地黑花,上题“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一件是题“红绣鞋”诗,.长31厘米,15.5厘米,高12.5厘米。上书:“韩信功劳十大,朱客亮位治三台,百年都向土中埋,邵平瓜,盈亩种,渊明菊,夹篱开,闻安乐,得

  • 标签: 磁州窑 邯郸市博物馆 红绣鞋 艺术展览 民间生活 土中
  • 简介:海禁未开以前,外国钱颇少流布,即近如日本同种同文同制度者,自和同以至庆应、明治(试铸更罕)历代方孔钱,亦不多见。洪志所载仅和同以次四品,盖与开通钱大小相若,可以混用,故宋已有之。而富寿神宝以下八品,体质渐小,难以搀杂,遂不经见(洪志尚有延喜、长年二品,意必其大样者,若他谱则并无之)。然有出例外者,如永通宝(二水永除外),江浙间几家藏户有,

  • 标签: 宽永钱 输入 宽永通宝 方孔钱 和同 海禁
  • 简介:海禁未开以前,外国钱颇少流佈,即近如日本同种同文同制度者,自和同以至庆应明治历代方孔钱,亦不多见。洪志所载仅和同以次四品,盖与开通钱大小相若,可以混用,

  • 标签: 宽永钱 输入 方孔钱 和同 海禁
  • 简介: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鼎盛阶段。瓷作为洛阳宋瓷的一朵奇葩,以质地优良、造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而被世人称道。本文从造型、纹饰和釉色三个方面入手对洛阳出土的宋代瓷的艺术风格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宋代 瓷枕 造型 纹饰 釉色
  • 简介:侯马工作站库藏瓷介绍王金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历年来在侯马市及附近地区采集、出土宋金瓷共24件。现介绍于后。(一)长方形刻词文1.1963年H4平阳厂采集(图二,1)体呈长方形,前低后高,长32.3厘米,中...

  • 标签: 化妆土 白釉 黑釉 双重线 词文 王金平
  • 简介:1998年7月,在海淀区北京植物园温室大棚工地施工中发现一砖室墓,墓拱券顶,以灰条砖码垛而成,缝隙处间有碎砖石挤垫。墓口有垛墙,墓道底以碎石铺垫。由于墓距地表两米处为民房,无法进行正常挖掘,仅从东南正面将墓室打开,进行抢救性清理。取出磁州窑白地酱釉彩绘婴戏图腰圆形瓷一件,大定通宝背有“申”字铜钱一枚,铜镜一件,铜簪两件(已残)及铁棺钉四枚,头骨一个。经综合分析,时代应为金。

  • 标签: 磁州窑瓷枕 中国 文物考古 北京 海淀区 形制
  • 简介:永通宝钱是日本永3年(1626年)由水户的富商左滕新助铸造的货币。永通宝钱分古永通宝和新永通宝。永3年(1626年)开始到文8年(1668年)之前,在日本全国各地所铸造的永通宝钱统称为古永通宝钱。古永钱版别较多,有二水永(水户),芝钱,浅草钱,坂本钱,水户钱,仙台钱,吉田钱,松本钱,高田钱,冈山钱,

  • 标签: 宽永通宝 日本 宽永钱 铸造 本钱 版别
  • 简介:1990年11月2日定州市黄宫城村李志军交来白釉卧狮一件。经本人介绍,他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砖墓一座。在墓底发现。墓为圆形,上部逐渐收缩封顶。直径约2米,高1.8米左右,当即被人拆散,其他情况不详。椭圆形。面横径24.2、竖径17、前壁高9.5、两侧高12、后高11.8厘米。面前低后高,两侧翘起,中间下凹,周边出短沿。

  • 标签: 白釉 金代 平整土地 李志军 黄宫 横径
  • 简介:《安徽钱币》1998年第3期方建平先生写的《宝昌局阔缘乾降通宝》钱,文中指出“此钱直径2.83cm、穿径0.53cm、厚0.17cm,重6.3g,黄铜质,传世古。书体工整,字口深峻,品相甚佳。

  • 标签: 乾隆通宝宽缘宝昌钱 清代 古代钱币 版蹩
  • 简介: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具有特色的综合性瓷窑。瓷器种类有青釉、白釉、黑釉、白釉彩绘、绿釉和雕塑瓷等。吉州窑制瓷技艺兼采众长、技艺高超,形成其产品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地域色彩浓厚的特点,装饰技艺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釉下彩绘、刻划花、印花、剔花、点彩、洒釉、捏塑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色彩斑斓,富于变化的黑釉瓷和自然清新、具有鲜活民间艺术风格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并创烧了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斑、虎斑纹等构思新颖、个性独特、雅俗相宜、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产品,在宋元时期的陶瓷装饰上独树一帜,从而奠定了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十分独特重要的地位。绿釉瓷是吉州窑绿釉瓷器中的大宗产品,装饰艺术主要采用了刻划花和印花手法,其刻划花和印花装饰工艺虽然比不上它的黑釉瓷和彩绘瓷器装饰工艺那样的成就,但吉州窑通过借鉴吸收当时从北方窑场传来的制瓷技术,丰富和发展了刻划花和印花装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

  • 标签: 装饰艺术 吉州窑 瓷枕 装饰工艺 地域色彩 多产品
  • 简介:《杨氏所藏汝窑古质疑》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赵青云香港明报月刊1993年7月号发表了方龙嚷先生题为《杨氏所藏汝窑主质疑》的文章,看后颇多感慨。方氏热心对古作学术研讨,并提出质疑,这是值得欢迎的。学术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见解,这是正常的,只有通过讨论,阐...

  • 标签: 汝窑 若干问题 宝丰清凉寺 上海博物馆 杨氏 清凉寺汝官窑
  • 简介: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东汉中后期 《赵宽墓碑》 金城赵氏 家族起源 籍贯郡望 文化特质
  • 简介:<正>1978年7月,商水县练集乡朱集村农民杨德义在翻土时,发现了一件宋代虎形瓷。这件瓷埋藏在用二十四块青砖砌成的方窖里面。瓷胎质呈青灰色,坚实细密。作虎形,虎作伏卧状,虎尾回收于虎身左侧,两

  • 标签: 瓷枕 博物馆 釉色 周口市 磁州窑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