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蒋士铨(公元1725—1785年),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年号定甫。江西省铅山县人,清乾隆廿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作有杂剧、传奇十六种,均存,其中《临川梦》等九种合集,称

  • 标签: 蒋士铨 戏曲家 临川梦 翰林院编修 藏园九种曲 忠雅堂
  • 简介:<正>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以及杂剧传播中的有关问题,过去虽有所论述,但尚须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近些年发现的戏曲文物结合史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浅芜的探讨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已日趋固定化。总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汴梁、临安等都市

  • 标签: 戏曲文物 元杂剧 中国戏曲艺术 演出形式 戏曲舞台 民间戏曲
  • 简介:浪郡是汉的殖民地。因其墓制、文物等都是中国汉代的,所以虽然在我国境内,但在考古学或美术史上应该除外,这是笔者的想法。但浪郡的文化实质上对我国初期铁器时代或原三国文化有很大影响,当然对于以后的三国时代文化也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对浪文化的理解和知识,就不能希望对我国考古学有正确的理解,这样说并不过分。基于这样的观点,把重点放在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关联上,以此对浪文化进行概述似乎十分必要。

  • 标签: 乐浪郡 墓制 朝鲜 文物考古 三国时期
  • 简介:<正>楚音乐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批楚音乐文物的发现,既开阔了人们认识楚艺术的眼界,更为全面研究楚音乐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开辟了新领域。本文拟利用近年笔者所辑散见不同书籍、报刊上发表的音乐文物资料,结合对其中部分材料考察、研究的结果,通过对已知出土楚音乐文物自身客观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探讨楚音乐文化演进的历程及其具体表现。

  • 标签: 公元前 楚文化 侧鼓音 正鼓音 出土乐器 金石
  • 简介:辽散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 标签: 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辽国 散乐 宫廷四部乐
  • 简介:唐代文化的成就堪称无与伦比,以音乐而论,其气象万千的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与转折点,它的音乐美学思想亦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唐代艺中饱含的美学思想不单由音乐自身来表达,很多辅助性的表达方式更为音乐直击人们的灵魂大开方便之门,使得人们超然“出世”。

  • 标签: 唐代 音乐 美学 儒家 移情
  • 简介:自乾嘉以降,许多金石学家、考据学家往往兼治钱币学的研究,山东省负盛名者有如下几位:初尚龄,字渭园,莱阳人。他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收集和研究钱币,著有《吉金所见录》十六卷,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行,其中集钱图1210种,文七万多字。他研究钱币多是根据出土的资料,所用的方法基本上合乎科学,有些论断也很有见地。其最大的贡献是把刀币、

  • 标签: 钱币学 古泉 初尚龄 布币 钱范 空首布
  • 简介:秧歌是古代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演唱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娱乐性、欣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秧歌也叫“社火”,每年春节期间,民间村庄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耍秧歌是农村春节期间主要的文化生活和社事活动,有祈求平安之意蕴。

  • 标签: 秧歌 民间歌舞 春节期间 演唱艺术 传统习俗 文化生活
  • 简介:踩跷又称"踩寸子",是过去戏曲旦角演员尤其是武旦、花旦的基本功之一。天津戏剧博物馆珍存着硬跷和软跷各两副,它们记录了戏曲中跷功的演变历程,是清代以来戏曲旦角演员跷功训练和踩跷表演的重要物证。

  • 标签: 戏曲道具 天津戏剧博物馆
  • 简介:湾遗址石河文化墓葬中主要是土坑竖穴墓,本文通过墓葬的空间布局、墓葬等级、随葬物品及葬俗,展开对当时该氏族内的原始宗教观念、社会分工、贫富分化、社会性质和结构的讨论。

  • 标签: 邓家湾 石家河文化 墓葬 氏族
  • 简介: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滩村.该遗址发现于1985年.1987年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发掘.该遗址面积16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氏族墓地1处、祭坛1座、红陶块铺筑的3000平方米神庙或宫殿遗迹1处、红陶块砌筑的水井1口、巨石遗迹3处,出土各种精美玉器与其他珍贵文物1500余件,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 标签: 发掘 凌家滩遗址 遗迹 文物考古 祭坛 新石器时代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陶器制造史。从考古发现得知:黄河流域尤其以其上游区域是最易于生产彩陶的区域。这种现象或许与黄土中所蕴藏的粘土略带碱性,较之酸性红土更适宜制作的陶器有关,亦或许是黄土风化程度较差,土壤中所含钙、镁及碳酸性较丰富,这些也造就了黄土具有疏松易垦、土质肥沃的特性。所以,在五千多年前的史前先民们都依黄河而存。傍水而居.用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无比珍贵的史前艺术精品——彩陶。

  • 标签: 彩陶 赏析 黄河流域 考古发现 艺术精品 劳动创造
  • 简介:一、概述及说明青海都柳湾遗址位于湟水中游北岸.自1974年至1986年共发掘史前时期墓葬1732座.由于《青海柳湾——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①(以下简称《柳湾》)出版时间早,而且仅收录了1974~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其中,有符号的陶器至少679件,出自226座墓②.1978年以后发掘的M1501-M1732也出有一批带符号的陶器,但资料尚未公布.

  • 标签: 乐都柳湾 墓地彩绘 彩绘符号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陈泠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冯远副主席、徐里书记、杨晓阳院长、熊光楷上将、陈泠先生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对外文化交流 党组书记 副主席
  • 简介:扬州八即指扬州八怪,是一支中国画家群体,活跃于我国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当时在画坛并无地位,因其艺术手法颇有创新意趣,许多画作奇特精妙,直到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始受重视。尤其是建国以后进人八十年代,受到国内外画坛特别重视,掀起一阵研究扬州八怪热。所论所出书刊,题目繁多,识见各异,对于研讨扬州八绘画艺术,弘扬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皆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不揣谫陋,

  • 标签: “扬州八家” 绘画艺术 中国 清朝 艺术手法 形成背景
  • 简介:本文讨论了近些年出版的《随州孔坡汉墓简牍》中的岁篇、鸡篇,对“摄提格”、“单阏”与“隤牂”三个岁名提出了自己的考释意见,对《日书》鸡篇的释文重新作了订正。

  • 标签: 孔家坡简 释读 文字
  • 简介:最近,四川大学考古系马继贤教授告诉我,宣汉县普光镇罗坝发现了巴蜀文化遗址,1999年9月曾开始发掘;今年3月又作了更深入的发掘,发现一个宽7米、长9米以上的大型墓坑,出土了18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青铜器,表明墓主身份不凡。他认为,

  • 标签: 宣汉县 青铜印 历史文化 罗家坝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