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上官婉儿的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她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是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历史上对她的评价负面居多,对她的籍贯更有错误。本文经过对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进行研究,认为上官婉儿是天水人。而且她在当世的评价远远高于后来史书的记载。

  • 标签: 上官婉儿 历史定位 天水人
  • 简介:马跑泉胡氏民居位于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胡王村。胡王村以胡姓为大族,据《成纪胡氏族谱》记栽:胡氏先祖原籍为江南风阳府五河县人,于明洪武初随平陇右,留屯秦州卫,后世居东川之马跑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明清及民国以来.马跑泉胡氏耕读居家,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至今。村中留有众多反映胡氏先辈生活的实物和史料,其中保留下来的一些精美的民居建筑,彰显了胡氏家族往日的辉煌和荣耀。在天水市麦积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对该村现存胡氏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就调查情况做以介绍:

  • 标签: 天水 马跑泉 胡氏民居 介绍
  • 简介:权衡,是古代测重量之器,类似现在的砝码和秤砣。《论语·尧日》:“谨权量,审法度”。权:俗称“秤砣”、“秤锤”,是秤的对应物。《广雅·释器》载:“锤谓之权”,又谓“秤”。《汉书·律历志上》日:“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也就是知物之重量。秤和权是中国古代及近代最基本的衡器形态,是近三千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衡量工具。

  • 标签: 天水市 中国古代 经济社会 重量
  • 简介: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出土 二里头文化 青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 器物 中原
  • 简介: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因原来秦置之郡地域过于辽阔,即将北地郡的南部划分出来设立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又将陇西郡东北部划分出来置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郡国分成13部。

  • 标签: 国都 属国 汉武帝 天水 地望 汉代
  • 简介: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省考古事业的突出成就。特别是其中一座战国秦墓(M1),出士了460枚竹简和7幅木板地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大学术价值,令文博界兴奋不已。

  • 标签: 发掘 考古事业 秦墓 战国 汉墓 天水
  • 简介:本文以天水秦州现存古民居为对象,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秦州古民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天水文化.让秦州古民居继续得到保护并绽放光芒.让这些古民居建筑精华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元素融合.以求天水历史的文脉得以创新和持续发展.形成秦州人居文化新的特征,构筑现代秦卅古民居独特的人文景观。

  • 标签: 秦州 古民居 传承 保护
  • 简介:2009年4月下旬.笔者收到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提供的李玉顺先生的《明代礼部尚书门克新籍贯祖姓考》一文,载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的《陇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六期。从“天水在线”网络得知.该文此前已发表于2008年10月25日《天水日报》“人文天水”版。

  • 标签: 天水 李玉 文史资料 2009年 2008年 委员会
  • 简介:1982年6月,天水市区石马坪发现的隋唐墓中出土一围屏石榻。天水市博物馆以《天水市发现隋唐屏风石棺床墓》为题于1992年《考古》第12期发表了简报。文章对出土情况和屏风图案的内容进行了完整的描述,为我们再探讨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此,我们结合新出土考古材料对屏风图案反映的具体内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不当之处望学界予以指正。

  • 标签: 出土 考古 唐墓 隋唐 石棺 屏风
  • 简介:为配合基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09年3月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夏殿村以西发掘了唐乾符三年(876年)天水赵氏墓(编号2009XBM7)。该墓纪年明确、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出土物种类丰富、工艺精美,其中墓志盖、石间叠压铁板、铜钱,尤为值得注意。这座唐墓的发掘为长安地区唐代晚期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唐代 墓葬 天水赵氏
  • 简介: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 标签: 葛天氏音乐 中原音乐 中原文化
  • 简介:2018年6月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著名文物专家孙机、杨泓,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齐密云,中方策展人李军,意大利罗马市文化遗产督查帕里希等出席开幕式。

  • 标签: 文艺复兴 丝绸之路 中国国家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馆
  • 简介: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标签: 音乐研究 西夏 游牧部落 宗教崇拜 百科全书 生活
  • 简介:穹顶作为欧洲古代建筑的重要标识之一,是最能代表欧洲古代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古代欧洲人们最为欣赏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作为共和政体的自由民同宗教神学做斗争的一件锐利武器,是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反动的天主教会进行抗争的焦点,它的产生、发展和逐渐成熟反映了古代欧洲建筑发展史的波澜壮阔。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古罗马 古代建筑 演变 人文主义思想 建筑形式
  • 简介:江西,位于祖国东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她东邻闽浙,西界鄂湘,南接广东,北濒长江.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由章、贡二水汇合成的赣江纵贯南北,故有"赣"之简称.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文化 中原 殷商 王国 文物
  • 简介: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 标签: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 简介:辽散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 标签: 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辽国 散乐 宫廷四部乐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 标签: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