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学者多将大禹治水视为中国历史上神话传说。本文先引天文资料证明距今4000年前后确因九星地心会聚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在这些灾变,尤以洪水为大。再引地理、考古资料证明此次洪水在黄河下游地区实为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南北改道,而改道又加剧了洪水泛滥。然后勾稽历史文献,从典籍寻求黄河改道线索。

  • 标签: 河北平原 大禹治水 淮北平原 黄河下游河道 贝壳堤 《古史辨》
  • 简介:伪钞现象是伴随着纸币诞生而产生。自中世纪起,中外各国就十分重视对它治理工作。目前在一些先进国家,虽然信用卡使用已很普遍,但纸币仍是最主要流通手段。特别是美钞等国际货币和高面额纸币,由于流通范围广,价值高,成为伪造犯主要伪造对象。另一方面,印刷、复制手段推广和电脑技术普及,也为伪造犯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这就增加了反假票斗争紧迫性和尖锐性。目前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形势深入发展,已经出现了多起人民币伪造案,因此,如何确保钞票生产安全,如何把伪造犯置于绝境,这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课题。

  • 标签: 流通范围 国际货币 基层银行 钞版 利用缴获 银行部门
  • 简介:金代肇州,辽之出河店也。其城址在今何地?肇源县志将其确定在茂兴镇东南12公里勒勒营子(茂兴湖水产养殖场)古城,“也有人认为八里城是金肇州”(黑龙江省文物志P163)。我对各方学者意见了解不多,也无从说其是与非。依据史籍记载、辽金古城分布、考古成果、地理山川形势,金代肇州应是勒勒营子古城,说出浅见以求探讨。

  • 标签: 地理位置 金代 水产养殖场 黑龙江省 史籍记载 古城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贴签为《地理图全轴》舆图长卷,其实际绘制范围为清代广东沿海地区。文章介绍了长卷绘制方法、地理范围,重点介绍了图卷南澳岛、万山群岛、海南岛三大主要岛屿,并进一步考证了其具体绘制年代。

  • 标签: 天津博物馆 《地理图全轴》 广东沿海岛屿 清代
  • 简介:<正>前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张轨以河西之地为主建立一个区域性政权.西汉时,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武帝以其故地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昭帝时打败西羌置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东汉增置西平、西海、西郡.晋惠帝又置狄道郡.加上陇西、南安共十郡之地.前凉政区主要是在这十郡基础上进行分割与增设,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各政权及北魏、北周河西陇右政区划分有着很大影响.由于《晋书·地理志》不载前凉政区,《魏书·地形志》又过于疏阔,使我们难以窥其大概.清洪亮吉作《十六国

  • 标签: 前凉 十六国时期 地理志 地理区划 元和郡县图志 张轨
  • 简介:敦煌偏居西域一隅,历史上少数民族林立,民风勇武善骑射,狩猎在古代敦煌民众生活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狩猎材料释读,可知敦煌狩猎活动从最初经济目的逐渐演变为游艺活动,带有显著休闲娱乐色彩,尤其是鹰猎游艺更成为当时敦煌上层社会身份象征.

  • 标签: 敦煌 狩猎 游艺
  • 简介:“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100处重要大遗址保护工作。本工作基于大遗址保护数字化保护具体需要,将大遗址进行分类,并将其与地理信息相关数据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遗址地理数据编码标准,以期在大遗址保护,对大遗址数据库建设和监测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 标签: 大遗址 分类 地理数据 编码
  • 简介:<正>(若阝)(以下代以字母r)国是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影响古国,也是春秋初叶楚国始兴之时,最先与之发生往来诸候国之一,在春秋时期秦、楚、晋列强争霸,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南迁,故地作为楚之要邑大县,在春秋后期以及战国阶段楚国政治、军事活动,有着不可忽视地位,对r国历史地理深入研究,是探讨楚国历史发展及其地理变化一个重要环

  • 标签: 西周晚期 历史地理 西周中期 春秋时期 先秦时期 楚国
  • 简介:<正>唐代为适应庞大国家行政管理之需,十分重视地方志书纂修,遂有图志(如《元和郡县图志》),图经(如《沙州都督府图经)、图(如《十道图》)、志(如《括地志》)书(如《蛮书》),录(如《南诏录》),记(如《扬州记》)等多种类型方志著作问世。迨及五代,继唐之遗风,方志纂修沿而未辍,又新出现了《地境》、《土境》一类志书,敦煌出《寿昌县地境》与《沙州城土镜》(p.2691背)即是此时期作品。仅依这二部志书观之,五代时期《地境》、《土镜》特点为,胪列一地位置、山脉、河川、湖泽、城池、宙宇等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而予以简要叙述,所列条目既粗,且记述又略,每一条目之下仅寥寥数言,虽记载过简,但一卷在握,对于一方地理事物亦可概知。这与如《沙

  • 标签: 元和郡县图志 沙州 敦煌人 寿昌 地方志书 图经
  • 简介: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僧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起义,是敦煌名僧,藏经洞保存有他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僧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功德窟。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发现,从供养像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身边“侍人”“侍者”现象

  • 标签: 洪辩 供养像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功德窟 悟真 侍人
  • 简介:在夫余王国比较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基础上,在汉文化直接影响下,夫余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比青铜时代土著减人时期有很大改善,当然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奴隶主贵族和下户上中层——即与封建时代“农奴”近似的人群。兹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顺序论述如下:

  • 标签: 夫余人 物质生活 古代 衣食住行 青铜时代 封建时代
  • 简介:以夏朝建立为标志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是中国史前人类社会演进史上一个里程碑,其产生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焦点。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理论来解释文明社会起源动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给出令人满意解释。本文评述了文明起源最为流行限制理论成功与不足,复原了夏朝建立前后气候变化,发现夏朝建立恰好对应于4.2-4.0kaBP全球降温事件。本文依据文明起源战争理论,但认为人口增长本身不是触发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发战争一个独立变量,引入气候突变作为独立变量,认为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口-资源失衡,引起人群之间战争是夏朝建立主要原因。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何诞生于中原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何诞生于4.0kaBP前后而不是其他时间。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人口增长 限制理论 人口-资源失衡
  • 简介:地理学通常是利用地理要素进行海岸线变迁研究,但大量考古遗址发现为海岸线变迁研究提供了新信息。本文运用地理学和考古学交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史前苏北海岸线变迁,得出了距今七千年以来海岸线缓慢东扩,但基本稳定,偶有波动等初步认识。

  • 标签: 苏北 海岸线 史前 变迁 规律
  • 简介:<正>自从黄红军提出《长坂坡古战场究竟在哪里》①后,李谦又撰文《长坂坡古战场应在荆门掇刀一带》②。石泉先生则认为长坂坡古战场位置应在今宜城一带③。对于长坂坡古战场地理位置,笔者也不揣浅陋,提出几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东汉末年 三国志 大清一统志 左传 江陵 荆州
  • 简介:《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评介晏昌贵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区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这里又是南北文化交流中心,我国古史时期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峙,宋与金抗衡大都以此区为分野,实在有其深刻历史地理背景.先秦时期,这里更是东西...

  • 标签: 历史地理 诸侯国 青铜器 楚文化 先秦史 历史文化
  • 简介:玩新疆钱币有些年头了,从刚开始收到一枚真币欣喜若狂,到现在对大多数钱币熟视无睹,甚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从收到一枚小红钱都要拿着放大镜看上半天、努力搜寻未知,到现在即使收到一枚银元也会束之高阁,不加理会。不禁自问:这是怎么了?直到有一天单位放假,平时忙碌我突然间无事可做,心里面空荡荡。这时,忽然想起了我杂七杂八小藏品,便开始打理起来。藏品虽然算不上好,但仔细端详也是个个爱不释手。

  • 标签: 生活 收藏 新疆钱币 放大镜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