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一、蜀宗庙帝王颜色称号。《华阳国志·蜀志》上有两段极其重要的文字,对研究古蜀开明氏礼仪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许对破解古蜀史之谜也有点好处。

  • 标签: 宗庙 小考 称号 开明 帝王 文字
  • 简介:<正>前言石(村)位于河南省长葛县西南约12.5公里处。遗址就在老石村与岗河村之间的地方。它西距老石村1公里,东离岗河村约0.5公里。遗址西近伏牛山余脉,东连豫中平原,土地肥沃,是先民们劳动生息的好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遗址 口径 红陶 陶器
  • 简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有座风光秀丽的革命名城,水连滇贵,山接越南,蜿蜒如带的澄碧河与鹅江在这里汇合成奔腾汹涌的右江,它就是被称为“鹅城”、“凤凰城”的威扬四海的百起义和红七军诞生的地方百。1929年夏,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的委派,风尘仆仆来到南宁,同张云逸同志一道,负责广西革命的全面领导工作。9月,召开中共广西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政治决议案”,确定“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纲领。10月,邓、张率领广西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队总队到右江,同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在百、平马、那坡等地,与熊镐等反动势力,展开激烈战斗,捷报频传,连连得胜。

  • 标签: 革命老区 百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共中央 领导工作 农民武装
  • 简介:1999年5月21日,山西大同市南郊小南头村民在挖沙时发现古代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展开调查和保护,并在南郊区文委的配合下做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小南头村东南,西临御河,南靠艾庄,北距市区10公里,地……

  • 标签: 发掘 古代墓葬 考古研究 明代 大同 夫妇
  • 简介:关于秘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青瓷14件①。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

  • 标签: 越窑青瓷 秘色瓷 法门寺 青瓷窑 青瓷器 社会影响
  • 简介:浙江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表明,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一直到宋代的一千多年间从未间断过生产,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研究者对于越窑瓷器的精品——秘瓷,多言及晚唐和五代,而对于宋代越窑秘瓷则限于资料,绝少讨论。1984年10月~1985年8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巩县文物保管所在发掘宋太宗元德李后陵时,发现越瓷青瓷3件。由于出土于北宋皇后陵中,又有明确的纪年,就为我们树立了鉴定宋代越窑秘瓷的一把标尺。现试作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越瓷 皇后陵 陶瓷史 宋太
  • 简介:经过多次调查,我们确定城乡五座古城,是合水境内修建最早的古城堡,其中固城古城、巷口古城、丈八寺古城、午亭子古城修建于商武乙时期。(图一)

  • 标签: 兴衰 古城堡 亭子
  • 简介:辉县围村战国墓国别问题讨论张新斌围村战国墓①位于河南辉县城东6公里围村东的崖地上。已发掘的1—3号大墓3座并列在150米×13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1号、3号墓西、东相对,在其附近还发掘了附葬的5、6号两座小墓,合在一...

  • 标签: 战国墓 《战国策·秦策》 考古研究所 赵王陵 《史记》 战国时期
  • 简介: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生产最辉煌的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各类颜色釉的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的红釉(彩)名称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钧红"、"均红"、"鲜红"、"郎窑红"、"牛血红"、"霁红"、"宝石红"、"豇豆红"、"釉里红"、"胭脂红"、"胭脂水"、"粉红"等.为弄清各种称谓红釉(彩)的主要呈元素及其影响作用,本工作采用无损的X射线能谱分析(EDXRF)技术对清代瓷器的红釉(彩)进行系统测试,获得了各种红釉(彩)呈元素定性及半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清代红釉彩可以依据呈元素划分为四类,即低温铁红彩(Fe)、高温铜红釉(Cu)、低温金红彩(Au)和朱砂红彩(HgS),并且各元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红釉(彩)呈.

  • 标签: 清代陶瓷 红釉(彩) 呈色元素
  • 简介:《唐宋绘画史》是民国时期第一部中国画史断代研究成果,影响颇著。然而针对此书写作所据之“底稿”的认定,目前学界仍有所偏误。通过细致考证,‘【广氐稿”最初写作时间应在1926年年中;《唐宋绘画史》所据之“底稿”既不是《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亦非滕1111932年提交的博士论文。理清其中系列关系,对探计臻自《中国美术小史》至1933年的画史专题研究状况以及其博士学位能以较短时间取得之原因,都会有所裨益。

  • 标签: 滕固 《唐宋绘画史》 “底稿” 博士论文
  • 简介:江苏省明清时期的建筑彩画是研究古代建筑彩画艺术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制作工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建筑彩画的官式作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作为江苏地区传统建筑彩画中彩画色彩重要组成的“二”,普遍存在有严重的褪变色现象,轻则影响了彩画的艺术效果,重则危及彩画的长期保存。为明确了解彩画中“二”发生褪变色的主要原因,在实地调查、传统工艺调查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采集样品的科学分析检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二”颜料层褪变色最为明显是由于光照、高温高湿、二氧化硫协同作用,其中颜料和胶料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致。本文利用实验结果比对,分析了实际情况下“二”的褪变色病害,得出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彩画 二色 颜料 褪变色
  • 简介:在纸张保护中把纸弄湿或者对纸进行清洗是常见的。如果纸张含有对水敏感的元素如墨水层或树胶水彩层,则保护人员在将水用在纸张上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水会影响纸张甚至将它们从纸张上洗掉。如果被试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的话,则使用定材料对水敏材料进行涂层,如常用ParaloidB72材料。它的优点是抗水性强,但是这一材料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实际操作中不可逆。

  • 标签: 纸张 技术 防水 实际操作 材料 不可逆
  • 简介:浙江上林湖出土了一批秘瓷,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瓷在外观、造型、装烧方式上相似。通过对窑址的实地调查与样本的科技检测分析(包括热释光测年、化学成分检测、显微结构分析、吸水测试)发现,这批秘瓷与一般品质的越窑青瓷在胎釉化学成分与显微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从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角度并不能将秘瓷从越窑青瓷中区分开来。此外,在工艺技术上,秘瓷的特点是坯泥处理细致,修坯严格,施釉均匀,并使用瓷质匣钵密封装烧。所以,秘瓷是越窑青瓷中工艺技术较好的一部分精品瓷。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上林湖 工艺技术 化学成分
  • 简介:通过对河南安阳杨河遗址东周墓葬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并对颅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且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上马组、乔村合并组、曲村组最为接近,其次与将军沟组、西村周组、潘庙组接近,与朱开沟组、毛庆沟组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表明杨河组东周时期古代居民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了古华北类型居民人群的影响。

  • 标签: 杨河固遗址 东周时期 墓葬出土人骨 体质特征
  • 简介:是古代纺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如何选择合适的剥方法和试剂是做好染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模拟古代染色样品及其老化样品为对象,对染料剥方法和试剂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古代常用的九种植物染料苏木、茜草、紫草、栀子、槐花、姜黄、黄柏、五倍子/栗壳靛蓝对现代丝绸用古代方法模拟染色。选取DMF、乙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2%碳酸氢钠(pH=10)、盐酸/甲醇/水(2:1:1)(括号中为体积比,下同)、3M盐酸/甲醇(1:1)和10%硫酸/乙酸乙酯(1:1)等溶剂对各种染色丝绸进行剥实验。此外,对染色后的丝绸进行老化,并将其与未老化的样品做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甲醇/水、DMF、乙酸的剥效果好,但盐酸/甲醇/水体系丝纤维水解严重。苏木、茜草、紫草、栀子、姜黄、黄柏染色丝绸用甲醇/水、10%硫酸/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剥均有一定效果,姜黄和黄柏染色丝绸也可以用乙醇和水剥。媒染染色丝绸用EDTA/DMF的无损方法剥效果好。五倍子和栗壳丝绸用水或70%乙醇剥效果好,靛蓝丝绸用吡啶、吡啶/水、DMF、乙酸剥效果好。热老化丝绸上色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和交联作用,剥效果不如未老化的纤维。如果剥试剂不符合后续分析的要求可以用蒸干重新溶解或者萃取的方法。

  • 标签: 古代纺织品 染料 剥色
  • 简介:为了探索六安双龙机床厂墓葬出土西汉黑陶的呈机理,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对黑陶的黑色物质进行物相分析、显微观察和成分分析。拉曼光谱结果显示黑色物质是无定形碳;SEM显示黑色物质均匀覆盖在胎体表面,其颗粒大小为3μm左右,属于炭黑颗粒;能谱分析显示碳元素分布较为均匀;红外光谱检测出黑色层中含有生漆成分。综合分析显示黑陶样品的呈机理是:胎体表面被均匀地涂饰了一层由生漆和炭黑构成的黑色物质。该研究对探讨黑陶呈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了解黑陶制作工艺的发展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 标签: 西汉黑陶 呈色机理 炭黑 生漆
  • 简介:第一套人民币60个票券共用了57块原版,其中有三块原版各自印制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票券。这三种同版不同颜色的票券分别是1949年版20元六和塔票券(甲、乙)、50元火车大桥票券(甲、乙)和100元北海桥票券(甲、乙)。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三组票券,就会发现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 标签: 人民币 票券 中国 形制 暗记
  • 简介:发生在清光绪年间的伊犁将军楞额因伊犁官钱局亏空案而与其妻莫尔登氏食用洋药,即吞食鸦片烟自杀一案,在晚清伊犁的政治生活中是一个重大事件,曾引起朝廷高度关注,此案引发伊犁官场地震,涉案官员被处理,坊间也议论纷纷。然而如此重大的案件在清代的一些大型文献资料中的记载却极为模糊或者阙载,除《清实录》有军机处奉上谕,简任长庚为伊犁将军调查此案的记载外,《清史稿》以及《新疆图志》都没有记述与此案有关的任何内容,使伊犁官钱局的亏空案与楞额的死因扑朔迷离。多年来亦鲜见有任何研究文章论及此案,这应该与档案史料的欠缺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伊犁将军 光绪年间 亏空 考述 自戕 《新疆图志》
  • 简介:杏雨书屋藏羽153V《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中九鹿王舍身救怀孕母鹿故事所述的释迦鹿苑度五比丘说法一事,当是参考竺佛念所译《出曜经》。鹿王舍身救怀孕母鹿的本生故事,借鉴了窥基的《妙法莲华经玄赞》,窥基的注文采自玄奘《大唐西域记》,并有补充润色。玄奘所述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在鸠摩罗什所译《杂譬喻经》《大智度论》及《大庄严论经》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写卷中“九鹿王”之名。借用了九鹿救度溺水人故事中主角的名称,与佛典中“菩萨鹿王”的记载相结合,传达了因果报应和舍身布施的宗教含义。

  • 标签: 羽153V《法华经讲经文》 九色鹿王本生故事 《法华玄赞》 《大唐西域记》
  • 简介:GCMS(色谱质谱联用法)可用来鉴别陶器上的残留有机物,通过某些特定的生物特征测定样品。J.Eerkens的实验样品来源于美国内华达州西大盆地区26Ny938号遗址表面采集到的残损陶罐(编号JEC294)。陶罐散发出微弱的松香味道,所以他试图分析该陶罐中的残留有机物。由陶罐上切下1cm2的陶片,两面各磨去12mm,磨成粉末后加入氯仿与甲醇。充分混匀后经过离心与超声波降解,用HCl酸化为脂肪酸甲酯。GCMS法测此混合物得到谱图。分析谱图认为样品内包含饱和与不饱和的二羧基脂肪酸,还有不少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倍半与二倍萜类化合物。根据倍半类与二倍萜类的存在,认为该器

  • 标签: GC-MS 色-质联用法 陶器 松香 矮松 生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