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寺位于甘肃镇原县城东川3公里处的茹河南岸石崖上。1983年5月14日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石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石空寺石窟 镇原县 雕塑艺术 壁画
  • 简介:《新疆钱币》2013年第三期,刊载了周燕伟先生《我对所谓“芯”钱币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周文》),笔者就相关认识有不同观点,与作者探讨,以期活跃泉识,共同进步。以下是笔者的看法:首先对于铸钱工艺上而言,使用脱模剂(滑石粉、石蜡等油脂物)早已有之。只是在跨唐、宋、元、明、清诸多朝代,铸钱工艺上一定的差异而且也有技术层面的进步和更新。

  • 标签: 新疆钱币 铸钱工艺 技术层面 滑石粉
  • 简介:笔者觅得两枚斜肩弧足首布(封底)。一枚为“卢氏”布,铜色褐绿,形制规整,左足尖断裂,高72mm,宽45mm.重23.77g。背而三条斜竖纹,两斜竖中有文似篆书“卢氏”二字。卢氏,地名.战国属韩,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境。另一枚为“武”布,高71mm.宽45mm.重1726g.首已残落。

  • 标签: “武” 空首 卢氏县 河南省
  • 简介:2001年4月,在洛阳道北史家屯村东的凯瑞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发掘工地上,在距地表约2米处发现首布41枚、圈钱60枚,这批首布依其形制可分为平肩和斜肩两类,平肩只有小型一种,斜肩有大型和小型两种。

  • 标签: 空首布 圜钱 洛阳市 古钱币
  • 简介:隋朝立国仅38年(581~618年),但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华夏复归统一;二是通过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社会制度(如科举制度),为隋唐统一封建大帝国的繁荣拉开了序幕。大运河的开凿,更是功盖千秋。货币方面的新五铢钱,为唐开元通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隋钱铸造量大,因币制统一,无珍稀品,难被后人重视。如今,在收藏、研究中,常有含糊之处,甚至对置样五铢和白钱的认识亦未统一。其实,隋货币的历史地位突出,值得研究的东西也很多。本文仅就隋钱的铸行简况和置样五铢及白钱问题进行浅析,以与泉友们共同学习之。

  • 标签: 隋朝 五铢钱 科举制度 社会制度 开元通宝 大运河
  • 简介:<正>楚墓葬之研究,是了解楚人习俗或丧葬礼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有的同志已从墓葬特点、随葬器物的组合、葬具等方向进行了一些综述和探讨。笔者阅后,很受启迪,试图通过楚人墓地分布、墓坑排列、墓葬结构等方面,再谈点肤浅的意见,就教于同志们。一、楚墓地分布与排列湖北江陵、当阳赵家湖、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浙川等地的楚墓调查和发掘资料表明,楚人墓地的分布和排列大多数是有规律

  • 标签: 楚墓 江陵 葬制 随葬器物 战国时期 墓葬结构
  • 简介:大熊猫体型肥硕,憨态可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爱的动物,被喻为我国的“国宝”。近年来大熊猫一直作为中国的“友好大使”,被我国政府当作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世界各国,更使得熊猫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热爱。

  • 标签: 大熊猫 银币 “国宝” 世界 中国 大使
  • 简介: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分析,商代已形成一定的鼎.、商代鼎孕育形成于二里岗上层时期,殷墟时期得到发展和推广。鼎内容涉及使用者的身份、鼎的数量、配置组合、鼎之功用与鼎实等方面。商代鼎具有独特性,与周代用鼎制度关系密切。

  • 标签: 商代 鼎制 数量 配置 鼎实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楚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图腾与人类历史的起点俞伟超,汤惠生在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大概没有比图腾制度的讨论更令人眼花缭乱的了。从英国商人朗格(J·K·Long)最早将有关图腾的情况介绍到西方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笔墨官司已持续有200年了,然而现在似乎仍然意见纷坛。正如前苏...

  • 标签: 图腾崇拜 族外婚 祖先崇拜 斯特劳斯 图腾制度 功能主义
  • 简介:<正>一“唐卡”一词是藏语音译,是指一种卷轴画。其质地品种繁多,较为常见的是在布面或纸面上进行彩绘,用锦缎装裱而成。此外,还有许多刺绣、贴花(布贴)、织锦等织物唐卡,亦有珍珠唐卡和印刷着色唐卡。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宗教色彩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藏传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特点是:设计灵活多样,便于悬挂,易于收藏,有利于宗教宣传。“据史作画,以画言史”亦是唐卡一大特色。

  • 标签: 唐卡 藏族 表现形式 制作工艺 宗教色彩 灵活多样
  • 简介:一、概说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是羌族的一支,秦汉魏晋以来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唐代初年,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族被迫内徙,东迁至陇山一带。安史之乱后,继续东迁,定居银夏诸州。唐代末年,党项贵族拓跋思恭因率部帮助镇压黄巢起义,被唐廷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11世纪上半,党项夺取灵州,巩固了在河

  • 标签: 磁窑堡窑 回民巷 白釉 黑釉瓷 拓跋思恭 瓷窑遗址
  • 简介:2007年,洛阳新发现一批大型平肩弧足首布,均形体巨大,制作精美。我们对这批首布进行介绍,并重点对"排"字布进行了论证;还对这类空首布的发现情况、铸行区域、铸行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洛阳 大型空首布 相关问题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骨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 标签: 郑韩故城 遗址 文物调查 前言 钻探 文物工作
  • 简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与中原文化车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研究对于古代车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 简介:为了探讨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表层劣化鼓病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以西黄寺建筑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全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法测试方法对表层鼓处岩样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依据测试数据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鼓病害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产生鼓的原因是岩石内部本身具有层状结构和大量片状膨胀性粘土矿物或石膏;在雨水的作用下使其表面溶蚀,为水进入砂岩内部提供了条件。砂岩内部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部位遇水后发生急剧膨胀,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由于粘土矿物及石膏较多的地方,岩层的联结强度又较低,在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便会发生鼓。本工作的测试方法及鼓产生的机理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 空鼓 特征 形成机理
  • 简介:<正>郑州商代陶遗址位于郑州市铭功路西侧第十四中学院内,南北长800、东西宽150米(图一)。1955年至1956年,为配合第十四中学的基建工程,在该遗址进行了发

  • 标签: 大口尊 二里岗期 标本 郑州市 陶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