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陈列设计中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两方面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一方面论述了内容设计在社会文化需求的研究(风格定位)、对占有材料分析(体系定位)、对实现条件把握(效果定位)这三方面的定位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形式设计的作用,形式设计的核心是基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心理规律,来完成展示主题传递,通过承载、表述、引导、审美和传播五种作用形式,全面、准确、艺术地反映陈展内容.

  • 标签: 陈列设计 功能作用 心理规律 展示主题 形式设计
  • 简介:1959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了100多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并且从中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在M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骨雕筒,外形沉稳大方,做工精良,堪称史前肘期雕刻艺术的珍品,不仅如此,其古朴外形下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一直引领着人们不停地去探索、去发现。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创造神 新石器时代晚期 平凡 1959年 雕刻艺术
  • 简介:晋祠的选址和环境是非常讲究的。自古而今,大自然不单单是人类生活物质的源泉,也是人类心智交流的对象,是人们精神的象征。“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此话赋予自然以拟人化的首先属性,并使自然这美带上了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这种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晋祠表现得尤为突出。

  • 标签: 晋祠 古建筑 选址 环境选择 泉渠水系构景
  • 简介:2018年5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哈格利博物馆与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创造的力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哈格利博物馆与图书馆执行馆长戴维·科尔等出席开幕式。

  • 标签: 19世纪 中国国家博物馆 模型 专利 美国 力量
  • 简介:博物馆起源于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博物馆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藏品展开。现今博物馆致力于为文化解码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是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时代要求。不断强化的社会属性使得博物馆必须重新审视藏品,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藏品,构建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利用观念,最终激活藏品,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责。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解读 传播 再创造 利用观
  • 简介:1、宗日文化是古西羌人的最早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境内分布着两支各具特色的新石期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海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已被广大学者所熟悉,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有关宗日文化的内涵和命名却是近年的事,国内熟悉这一文化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 标签: 黄河上游地区 考古文化 创造者 宗日文化 古西羌人 马家窑文化
  • 简介:一个好的主题应该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从这个角度讲,201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十创造力)=社会变革”当属此类。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方程式”,破译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力。自知浅陋,力不从心,但仍想对这一主题作一番思考,以期求教于方家。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社会变革 创造力 记忆 言简意赅 耐人寻味
  • 简介:钱币艺术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有人说她是“口袋艺术”,不错,因为钱币不大,便于装在口袋里。而我则更喜欢称她是“跟随在人们身边的艺术”,因为她比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

  • 标签: 钱币 雕刻 设计 艺术形式 人才
  • 简介:色彩是一门艺术,一门感受性艺术。在博物馆陈列中,色彩有着独具魅力的创造,是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陈列色彩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陈列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绪。因此,作为陈列艺术设计者来说,研究好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美的色彩配合,寻求出博物馆陈列用色的基本规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以10多年来从事陈列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体会,就博物馆陈列的色彩设计进行探讨。

  • 标签: 色彩设计 博物馆陈列 陈列艺术 明度 总体构思 色立体
  • 简介: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在表现方法上,也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各种艺术形式,可以利用自己所特有的表现方法来表达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现象,如文学利用语言来表现,绘画用形象来表现,电影则是用音响和画面来表达内容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特性,都是利用这一形

  • 标签: 艺术形式 展览设计 基本色调 虚实对比 装饰手法 艺术语言
  • 简介: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图片陈列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位置.图片在陈列中起的积极作用,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中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它无论是作为主题陈列还是作为辅助陈列,都是展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陈列设计 不可替代 鲜明特色 博物馆 形式设计 图片
  • 简介:1983年7月—9月,在美协及有关部门关心下,我们完成了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的设计。现就总体设计的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一、设计意图: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不同于一般雕塑展览,多年来美术展览中的雕塑作品基本上

  • 标签: 城市雕塑 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 纪念性雕塑 城雕 大型雕塑
  • 简介:《齐文化大展》是山东淄博市博物馆组织完成的一项较大型陈列。于1994年9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展后吸引了众多观众,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致好评。此次陈列也是本馆万余平方米的新馆落成后的第一个地方性固定陈列。

  • 标签: 齐文化 陈列设计 陈列设备 形式设计 山东淄博 观众
  • 简介:一九八五年九月,中国人民银行继秦始皇和兵马俑纪念币之后,又发行了第二组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图案内容是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末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军事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六位历史人物,他们是:孔子(金币)和老子、孙武、屈原、陈胜、吴广(银币)。中国人民银行邱睛副行长在这组纪念币的发行招待会上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巨大转折时期。各种思想家极为活跃,被称为“百

  • 标签: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 人民银行总行 一九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历史发展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效果好坏、生动与否、对观众有无吸引力。主要是形式设计能否利用合适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如何去抓住和打动观众的心,产生一定的魅力,做为形式设计工作者就需要对观众心理进行一些研究和了解。

  • 标签: 观众心理 形式设计 展览效果 设计工作者 视觉习惯 心理活动
  • 简介: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直观教育,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曾就博物馆的性质总结为三点: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的,但从理论上讲教育为其主要的属性。因此综观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它的大门逐渐向公众敞开,博物馆藏品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的历史,换句话博物馆发展的历史也是陈列展览不断强化的历史,因为文物虽然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但文物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只有通过陈列展览才能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文物的陈列展览是社会传递科学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理想场所,也是博物馆联系社会的纽带,更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工作水准的主要标志。

  • 标签: 陈列设计 博物馆事业 历史信息 博物馆发展 文物标本 人类社会
  • 简介:在展示设计专业领域里,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和标本收藏,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历史资料、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同时也被当作文化

  • 标签: 浅议 专业领域 文物 社会历史 博物馆 民族
  • 简介:《中原丰碑》陈列是河南博物院一个重要的基本陈列,其前身是河南博物院1998年开馆时举办的《中原百年风云》陈列.根据观众的建议和要求,也是遵照院党委陈列展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示精神,我们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力求上台阶、上档次,精心筹备了《中原丰碑》陈列,在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它通过文物、文献、历史图片的展示和绘画、雕塑、景观、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着力表现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从苦难深渊中觉醒的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业绩,真实纪录了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批英雄和伟人的事迹.

  • 标签: 陈列展览 内容策划 构思 形式设计 尝试 观众
  • 简介:在近期由广州市文化局举办的"文物博物馆管理培训班"上,夏书坤先生特意提到了博物馆展览中陈列品的密度问题,这再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因为有关展品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陈列设计中的敏感问题,就其对陈列设计的效果产生的影响而言,总是立竿见影的.展品的数量控制随着现代博物馆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成为摆在陈列主题和艺术形式设计之间的"瓶颈"问题之一.

  • 标签: 陈列设计 文化局 文物博物馆 密度问题 先生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