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正>京是宋代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始终四世,白首一节,其自大名,来朝班廷中如麒麟凤凰”的显赫人物。但《宋史·京传》记载十分简略,特别是他的职官吏事疏误遗漏之处甚多。今与墓志互校,补证考释如下:(1)志文第六行:“公讳京,字当世。曾祖碧,著作佐郎。祖考禹谟崇公,殿中丞。考式蜀公,左侍禁。皆赠太师兼尚书

  • 标签: 王安石 墓志 中国历史 文彦博 神宗 熙宁
  • 简介:<正>自1959年以来,为了探索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曾在传为“夏墟”的晋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发现在年代和文化面貌上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址近40处。从1974年秋季开始重点对夏县东下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在1977年11月于河南登封召开的夏文化座谈会上,东下考古队介绍了遗址发掘情况与收获,在与二里头遗址对比分析的基础

  • 标签: 二里头一期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偃师二里头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 简介:为了科学评价照明光源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丝绸的褪色影响,也为了给博物馆此类丝绸文物展陈的照明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设计光照老化实验的方法模拟丝绸文物的老化过程,研究了卤素灯、荧光灯及LED对黄檗、槐米等黄色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样品的褪色影响。结合色差分析,从染料耐牢度、样品反射光谱及光源发射光谱等多个角度对染色丝绸的褪色进行了分析。借助液相色谱分析了老化前后染料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含蓝光能量高的荧光灯和LED对黄色染料的损伤严重,蓝光能量少的卤素灯影响较小;色谱分析确定了染料的老化前后的有效成分,推测了老化反应的褪色机理。

  • 标签: 丝绸 黄檗染料 槐米染料 光老化
  • 简介:韩复榘,字向方,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生于直隶省霸县东台山村(现在河北省霸县煎茶铺乡东台山村)的一个小康人家。自幼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后因债台高筑,逃到关东谋生。其间巧遇一个常出入军营的算命先生,由这位先先的引荐,20岁的韩复榘,于1910年春天,投到清兵营中的第二十四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在冯玉祥手下当兵。从此,他一直跟随冯玉祥将军,由司书、队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一直到省主席。他随着冯玉祥的升迁而升迁。

  • 标签: 韩复榘 中国 生平事迹 军事思想 冯玉祥 蒋介石
  • 简介: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珐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仪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宣、曾祖忠、祖父继祖、父汝迁袭职。墓主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熄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壁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仪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 标签: 明代郑藩仪卫正 冯世昌 墓志
  • 简介:1998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在重庆忠县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发现了二枚前废帝刘子业永元年(465年)铸造的永钱^①。钱重二铢。钱文薤叶篆书体,篆法细腻,纤巧绮丽,飘逸飞动,透射着强烈的六朝时代风格和神韵(图l、2)。

  • 标签: 永光钱 忠县 六朝时代 铭文 古钱币
  • 简介:塔位于都江堰市城南奎路西侧,古为石塔,明末毁于洪水。清道光11年(1831年)由县令周因培主持重建,塔高52.87米,重约3660吨,为17层6面体密檐式砖塔,是我国现存古塔中层数最多的砖体建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的标志性文物建筑。奎塔造形古朴、雄伟壮观,塔内1-9层为双筒,内设螺旋形石梯,

  • 标签: 古塔 县令 砖塔 石塔 明末 历史文化名城
  • 简介:寺是贞观五年(631)唐太宗为患病的太子李承乾祈福所建之寺院。与唐太宗及李承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李承乾为太子期间,该寺曾兴盛一时,很多著名的僧人曾在此驻锡弘法。贞观十七年(643),李承乾被废之后,该寺也逐渐衰落,后被更名为中兴寺、龙兴寺,会昌灭法时被彻底废弃。

  • 标签: 普光寺 李承乾 唐太宗
  • 简介:2001年12月8日,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有六位学者发言,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吸引了大量听众,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征得作者同意,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使学术界对张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 标签: 考古学 中国文明 教授 燕京 贡献 纪念
  • 简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禄坂行》云: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

  • 标签: 盐亭县 光禄坂 中国 四川 历史发展
  • 简介: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南朝时期,宋的开创者刘裕(363-422年),小名寄奴,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年轻时种过地,捕过鱼,做过小买卖。东晋末年,司马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参加北府兵,成为刘牢之的部下。当刘牢之在王朝内争中人头落地的时候,刘裕却扶摇直上,成为权臣桓玄的膀臂。一反手,他又诛杀桓玄,垄断东晋军权。后来,率军北伐,

  • 标签: 永光钱 南朝时期 开创者 镇江市 北府兵 刘裕
  • 简介:姚锡与镇江江防快炮台戴志恭姚锡,字石泉,又号石荃,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东乡滨江人(即今之丹徒镇),生于咸丰七年(1857)确切卒年不详。少时聪敏好学,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十四年(1888)举人,时当鸦片战争败后,外侮日趋严重,国力日趋衰弱,一...

  • 标签: 张之洞 江防 镇江府 丹徒县 石混凝土 洋务派
  • 简介: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前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前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 标签: 热释光测定年代 前剂量技术 细粒石英
  • 简介:本文将东下商城、垣曲商城、府城商城作为研究对象,从考古学文化、商城年代的角度加以探讨,试图解析其建立及废弃的原因.指出:三座商城乃夏商文化冲突的产物.

  • 标签: 夏商文化 冲突 东下冯商城 垣曲商城 府城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