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观点多强调盘龙城遗址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忽略了盘龙城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新的微量元素分组方法来对盘龙城和郑州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并从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以及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几个方面着手对盘龙城和郑州商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在以上诸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盘龙城遗址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与郑州商城青铜器相同,另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则不见于郑州商城。此外盘龙城一些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均表现出自身特点。由此推测盘龙城出土的一部分铜器可能来源于自身独立的青铜器生产体系。此外盘龙城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类型和使用上也与郑州商城存在差别。盘龙城遗址虽主体因素属商文化,但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 标签: 盘龙城 青铜器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微量元素分组法 区域特征
  • 简介: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 标签: 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形态 空间分析
  • 简介: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 标签: 钱币窖藏 西夏 流布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 简介:本文讨论了区域调查、拉网式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详细辨析了目前中国多项调查中的工作主体、田野方法、信息分析,并对田野方法中的调查目的、区域范围、年代选择、操作方法等差异较大的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本土化、科学化、材料公布三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 标签: 区域系统调查 拉网式调查 本土化 考古学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战国末期楚墓随葬陶器的研究,依据陶器组合及器形的差异,将该时期楚墓划分为五个区域,认为各区域在保持总体特征的一致性的同时,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显的,并对各区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 标签: 战国时期 楚墓 陶器 文化内涵 楚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中国先秦时期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讨论了铸铜作坊各生产环节遗存在作坊内部的空间布局问题。从堆积的判断到各类生产遗存的时空关系,探讨了铸铜作坊中各种遗迹现象的时间关系与生产操作链每的逻辑关系.以此讨论铸钢作坊功能分区的复原研究。

  • 标签: 空间布局 堆积 遗迹关系 共时性 操作链
  • 简介:长久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博物馆在门票问题上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博物馆社会教育面。2003年5月18日,杭州市所属的15家博物馆以及潘天寿纪念馆等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引发了国内博物馆界门票问题上的不小震荡。2004年年初,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向全社会宣布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同期,北京、广州的一些博物馆也在原来基础上采取了力度更大的免费开放。由此,一场全国范围内可称之为“免费参观博物馆”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各地很多博物馆都陆续实行了形式多样的门票变革,最大程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政府和媒体等给予此运动极大关注,并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免费参观博物馆”也激起了社会大众的热烈反应,很多博物馆里变得熙熙攘攘,一改过去冷冷清清的局面。与此同时,博物馆界内部也开始了门票问题上的讨论,很多学者对博物馆门票的相关问题给出了具体深刻的分析,也有利弊大小等的判断。

  • 标签: 省博物馆 门票 免费开放 社会教育 经济效益 中国丝绸
  • 简介: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走向完善。其中,各级博物馆在体系中彰显出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基层博物馆则是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对本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基层博物馆 社会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 简介:"您好!欢迎参观虚拟考古体验。虚拟考古体验馆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筹建,自2013年12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是国内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展馆面积280平米,馆内由9个展项组成,我们可以从7个角度来体验考古……"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知晓虚拟考古体验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再通过虚拟真实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空间的影像以供公众参观的数字化博物馆,它尊重人性,强调人的体验,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体验馆之意义去年"两会"上,"中国梦"成为最热词汇。

  • 标签: 考古工作 体验馆 展馆面积 中国梦 技术模拟 文博
  • 简介:早期的博物馆,多是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改建而成的.然而,即就是最早的以实现博物馆功能为目的而建造的建筑,亦并非能够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紧密结合,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建筑物内部空间分配的不合理却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博物馆建筑 内部空间分配 公共空间 陈列展览
  • 简介: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域聚落发展的总趋势为聚落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聚落规模逐渐增大,聚落间的分化逐渐明细。具体又可以分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时期的萌发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稳定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宏观聚落变迁的整个过程以稳定和继承为主,突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 标签: 薛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宏观聚落形态 聚落变迁
  • 简介:一、法兴寺的历史沿革及概况法兴寺原址位于长子县城东南的慈林山上。1984年至1993年春,因慈林山煤矿采掘面塌陷,造成寺院下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寺由慈林山搬迁至其西侧对面的翠云山,即长子县崔庄村北山坡之上。搬迁后的法兴寺,仍复原貌,没有改变原有的布局和结构,

  • 标签: 法兴寺 布局特征 建筑空间 国家文物局 长子县 搬迁
  • 简介:邓国故址位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西北约6公里处,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余岗乡邓城村所辖,邓国故址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南接汉水北岸冲积平原,东有小清河、唐北河,西北为绵延的低矮丘岗地。其遗址范同以南阳盆地以南6公里的邓国故址为中心,在高薪开发区域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故址根据性质可分为故城遗址、居住遗址和墓葬遗址三部分。

  • 标签: 故址 历史价值 空间形态 高新技术开发区 墓葬遗址 南阳盆地
  • 简介:一、形成的原因青铜时代滇池区域的生业方式历经了不同阶段,发展成狩猎采集、渔捞、农业三种主要方式,这三种方式均存于滇池区域的青铜时代的不同阶段。形成这样的生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滇池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 标签: 青铜时代 滇池 原因 演变 自然地理条件 狩猎
  • 简介:古籍,通常指产生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这些古籍记录了历代社会各领域的文明成果,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天灾人祸、虫鼠危害,再加上书页纸张自然老化等原因,古籍损毁情况十分严重,古籍保护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 标签: 江西省公共图书馆 保护工作 古籍 历史文化遗产 装帧形式 中国古典
  • 简介:五凉时期姑臧城由东、西苑城,北城,匈奴城,南城五城构成。东、西二苑驻有兵户且东苑势力强大,其统治权往往影响五凉政治走向。西苑在后凉时期驻兵,兵力较东苑弱。南城政治意义较强,多成为政变首选场所。北城在后凉时期因吕氏宗亲居住而发生过叛变。南凉时期北城屠各百姓发动了民变,但影响力有限。五城间各有城门、围墙,战时可封闭城门凭借围墙割据一城,这为执政者抵御外族侵袭提供了便利,也为叛乱者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姑臧 五凉 城市空间 政治格局
  • 简介:11月12-14日,国家文物局筹备近两年的“中外合作区域考古调查工作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考古研究所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30余家科研单位50余名专家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外合作区域 考古调查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 规范化管理
  • 简介:蒙元时期“洛水-渭水”流域的墓葬面貌存在明显的共性,随葬明器自成一体。本文通过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综合梳理,在探讨大区域墓葬文化的同时,将洛-渭流域的蒙元墓葬细分为河南、陕西和甘肃三个小文化区,分别探讨各个文化区域墓葬的文化面貌和阶段特征。

  • 标签: 洛-渭流域 蒙元墓葬 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