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地当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属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嘎洞在一道高达百余米的花岗岩峭壁上,离平地25米,地表海拔高度为495米,所在山峰的相对高度为120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底宽20米,高12米,方向朝南偏西。洞内宽阔宏大,幽暗深遂,南北长120米,东西宽27米,穹顶最高处达20多米,依次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四部分。

  • 标签: 嘎仙洞 阿里河镇 拓跋鲜卑 乌洛侯 大兴安岭北段 鄂伦春自治旗
  • 简介:<正>绵阳西山观,古名云观,始建年代无考,今存殿宇三重,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云观附近古迹甚多,扬雄读书处,尚有子云亭、洗墨池。山岩上有隋大业六年(610年),十年(614年),唐武德二年(619年)的道教摩崖造像。有宋代石雕的扬子云真像,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云观游记》,玉女泉道教造像等。

  • 标签: 八仙 范长生 蜀中 严君平 容成 李耳
  • 简介: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湿产品与纤维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湿产品与纤维湿板均有较好的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 标签: 文物保存微环境 调湿材料 调湿性能
  • 简介:在青城山朝阳洞旁,有一处环境清幽、古朴典雅的小庭院。院外古洞朝阳、林木森森,院内花木葱翠、兰香鸟鸣,亭廊独秀、窗明几净,好一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这里就是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青城山的别墅——琅环馆。

  • 标签: 青城山 抗日战争期间 洞天福地 蒋介石 朝阳
  • 简介:中国道教中的"八"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焉不详。宋代相关记载增多,内容更为具体。元代道教的盛行和戏曲文化的繁荣使得"八"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趋势。明代中期以后,八组合和特征基本固定,并作为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出现于各类工艺品上。以往的研究中用明清时期对"八"的既定认识来考察宋元时期工艺品上的八图案,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较大的偏颇。本文梳理了元代瓷器上的八纹样,通过对比元明八戏及同时期墓葬壁画、砖雕、缂丝上的图像资料,论述了瓷器八纹饰之起承,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辨析。

  • 标签: 元代瓷器 八仙 杂剧
  • 简介: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明代遂宁有“席、黄、、旷”四大家族:席氏以宰相席书、侍郎席春、给事中席梅山为代表;黄氏以工部尚书黄珂及其子布政使黄华、女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宰相大器及其子潜为代表;旷氏以巡抚旷昭为代表;均遐迩闻名。潜之祖有闻,系遂宁乡贤;父大器,官至明末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大器有子四:潜、渊、泌、溥;女婿有李实(进士、语言学家)、张象种(进士、胶州知州)。崇祯十五年(1642),潜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三甲第287名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人广东。潜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

  • 标签: 宰相 进士 崇祯 大学士 李自成 巡抚
  • 简介:汉墓画像石雕刻的题材,除含有吉祥寓意的神话故事及装饰图样外,大部分为墓主人生前起居出行等情况的反映,以期墓主在地下仍延续其尘世间优越的生活;即所谓“大象其生”。画像石中之“楼阁拜谒图”里的受拜谒者即墓主人,双阏夹峙的楼阁即代表墓主人生前的房舍。汉墓所出装在木棺前挡之铜牌上标出的“天门”一词,乃指墓主之阴宅的大门。而汉代追求的成仙则指肉体的长生。当时尚未信奉死后灵魂升天堂的观念;直到佛教在中国盏行后,往生净土、六道轮回等说才广泛传播开来。

  • 标签: 汉画像石 楼阁拜谒图 双阙 交午柱 车马出行 天门
  • 简介:2015年6月25日,章申馆长接受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专访。在两个多小时专访中,章申馆长指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祠堂、祖庙和国家的文化客厅,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使命。为建设一个能够与世界著名博物馆比肩的世界级一流博物馆,从2003年国家博物馆成立以来,逐步明确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确立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的办馆方针。

  • 标签: 吴小莉 国家博物馆 中国梦 文化使命 自然历史博物馆 公众关系
  • 简介:<正>北魏刘昞《敦煌实录》中有关于著名弹筝高手索丞及其“雍门”的记载。文如下: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这则文字,后又被《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陈肠《乐书》、《太平御览》、《记纂渊海》等书反复抄引。《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本,一如上引文字《太平御览》、《记纂渊海》本中,“雍门”又作“雍门周”。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之“雍门”条,引《十六国春秋》本文字后加了如下的按语:

  • 标签: 清商 姜白石 乐志 音调 重三六 秦筝
  • 简介:石刻文物是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头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和记录思想的载体,摩崖石刻就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史料,其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珠海地区有较丰富的摩崖石刻,目前较重要的有二十几处,以清代为多,竹洞摩崖石刻群即为清代摩崖石刻中非常重要的一处,石刻中多数都有明确的纪年,且有一定的规模。

  • 标签: 摩崖石刻 珠海地区 历史文化遗产 石刻文物 清代
  • 简介:<正>1989年4月24日,都江堰市两河乡石城村罗家坡村民,在修复一个叫“七洞”的山洞时,洞壁坭土偶遇暴雨冲刷后,发现一通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镌刻的《薛洞记》碑。碑高1.3米,宽1.1米,嵌入洞4米处壁间。碑之上横排篆书“薛洞记”四字,碑文竖排真书29行,行32字,笔力雄健,至今完好。《薛洞记》碑载,该洞为青城七十二小洞之一,与青城八大洞之首太一洞相连。其洞深约千米,开扩处可容数百人。其间怪石嶙峋,支洞交错,异香馥郁,神奇莫测。洞之深处,有一小溪自岩缝中出,音韵清

  • 标签: 青城山 杜光庭 玉真公主 读书台 都江堰市 洞天
  • 简介: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南麓,海拔1027米,唐代创建,初名慈教院。重建于宋淳化年间,金、元、明、清各代屡有修建。寺坐北面南,所处环境别致幽雅,三面环山,林涛松海,南向开阔,是北方典型的山野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高平市 建筑群 结构特征 山西 文物考古
  • 简介:<正>一九七四年春,信阳县长台关公社甘岸大队彭岗生产队社员在村西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件铜盘和两件铜匜。出土铜器的地点,位于淮河北岸三里许的一处高台地上(图一)。根据钻探和调查情况分析,出土的这三件铜器不是窖藏,而是墓葬的陪葬品。现简介如下:

  • 标签: 铜器 信阳 平整土地 春秋 生产队 情况分析
  • 简介:<正>一九八○年六月中旬,辉县城关公社巷大队在县城西北角处打机井,打至五米深处,发现战国时期的铜器墓一座,出土了:铜鼎两件,均有盖。大鼎通高30厘米,口径28厘米,壁厚0.1—0.5厘米,附耳,圆筒足上端向外凸起,盖上有3个圆环钮,器内外均为素面。铜豆2件(残),只剩两个豆盖。豆盖外径21厘米,有握手,仰视呈盘状。

  • 标签: 战国铜器 战国时期 辉县 发现 机井 壁厚
  • 简介:师孟是南宋晚期著名的“吕氏军事集团”的成员之一。身为被文天祥点名斥责过的南宋降臣,吕氏家族入元后的处境颇为尴尬,传世文献中的资料甚允1959年出土于苏州的师孟墓志铭,完整记裁了墓主的生平、宦迹及姻亲状况及其入元以后的发展轨迹,可补传世文献之不足。墓志铭显示,师孟为文福而非吕文德之子。入元以后,师孟除了与南方故交继续交往外,还与北方的大官僚和士人建立起新的关系。吕氏在文天祥的文集和墓志铭中的形象迥异,盖由文献性质和作者立场所决定。同时,该墓志铭记载了南宋驸马杨镇的家庭信息,亦不见于传世文献。墓志作者为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方回。该文不见于方回的传世文集,《全元文》也未曾收录,是—篇珍贵的佚文,也是研究方回交游状况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吕师孟 吕氏军事集团 方回 文天祥 杨镇
  • 简介:《成都市二桥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墓券拓片及释文,其中买地券和敕告文的识读多处有误。本文结合拓片及字形,对释文略作校补。

  • 标签: 买地券 敕告文 校补
  • 简介: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将于4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应德国主办方诚邀.国家博物馆馆长章申为展览题写了中文展名。展览期间.涉及东西方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领域五组不同主题的研讨会的”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也将作为展览的重要附属活动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章申馆长还应邀为”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题写了中文名称。

  • 标签: 艺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文名称 东西方哲学 展览 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