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百戏源于夏商,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代,其后在表演形式、技艺等方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对百戏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 标签: 百戏 乐舞 中西交流
  • 简介: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厦门现有华侨35万人。历史上,由于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大量人口外出“南洋”(南亚、东南亚)谋生、创业,使厦门逐渐成为拥有众多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的著名侨乡。而他们在故乡兴建的住宅、院邸,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标签: 中西文化交融 厦门 建筑特点 乡村 海外华侨 东南沿海
  • 简介:小河西文聚落分布在近河的坡地上,经过发掘的聚落有白音长汗遗址一期1、查海遗址一期2、杨家洼遗址3,经过调查的聚落有马架子遗址4.白音长汗遗址一期有3座房址和2座窖穴,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址分布在遗址西南小山东南、东、东北坡上,坡度较大.3座房址方向不一,均呈顺山向,1座为东南向,2座为东向.2座窖穴(bh55、bh56)位于小山东坡上,打破bf42房址(图一).查海遗址一期聚落位于查海遗址西北部,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排列2排房址,2排房址中间为窖穴区.

  • 标签: 河西文化 聚落形态 culture 查海遗址 房址 山东
  • 简介: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以'柳氏民居'出名,该居所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整个建筑大体分为外府区、中部、内府区等三个部分,从村落选址、规划布局、居民建筑、细部装饰以及风俗民情等,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古香古色,古风犹存。

  • 标签: 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 文化村
  • 简介:本文从文化演进、文明起源、丝绸之路和绘画艺术四条主线,从180万年前的文化发源到5000年的文明发展,梳理了山西丰厚的文化资源,揭示了山西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在当今国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背景下,山西的发展也愈发需要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不断地从中汲取滋养和力量,激发社会的文化创新与活力。

  • 标签: 考古 文物 山西 文化资源
  • 简介:唐代才子王勃在中,称赞江西"人杰地灵",从此,千古流传.宋元明三朝,直到清前期,承绪晋唐文风,人才济济,群峰竞秀,繁星满天,中原历经战乱侵扰,北人多次南迁,江西乃尝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南移的重心所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之区.并对民族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千余年来,号称"文献之邦","人杰地灵"之区.

  • 标签: 《江西文物旅游丛书》 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 文物保护工作
  • 简介:1991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山西文物精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建国以来山西省在首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文物展览。

  • 标签: 文物展览 山西省 精华 中国历史博物馆
  • 简介:1991年11月20日——12月20日,山西省文物局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山西文物精华展”。展览分“山西古代文物”、“山西古建筑模型”和“黄河蒲津渡铁牛模型”三部分,展出文物193件。整个展览受到中外参观者和有关专家的好评。现将这次展览的部分展品介绍如下。

  • 标签: 中国历史博物馆 蒲津 白釉 兽面纹 青釉 辽三彩
  • 简介:西亚地区的响铜技术何时传入中国及东亚列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经对江苏句容、江都及南京出土的南朝铜器作科技考古研究,发现最迟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来自西亚的新型的响铜技术已经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立足,此后可能相继传入韩国(百济),并进而到达日本地区。过去,响铜及黄铜(输石)技术的考古学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在日本受到重视.但中国考古界则鲜有研究。新发现的这批南朝响铜器及黄铜制品时研究3-6世纪时期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响铜和黄铜(输石)工艺的传播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句容春城元嘉十六年墓铜器 江都大桥窖藏铜器 响铜器 黄铜(鍮石)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山西文物精萃展”将作为中意文化交流重要项目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在罗马万国博览会展出,随后还将在意大利本土和欧州其他地区巡回展出。此项议定书是由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政府在罗马签署的。这次出展的文物共122件(套),内容分山西出土青铜器,陶瓷器,山西古建筑模型和黄河蒲津渡铁牛铁人模型几部分。它不仅

  • 标签: 万国博览会 出土青铜器 文化交流 陶瓷器 蒲津 欧州
  • 简介:山西是全国文物建筑最多的省份之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及其附属文物砖雕、彩塑、壁画等遍布全省各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据调查发现,山西现存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6座,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些建筑物的功能不仅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而存在,而且也是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联系的,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即反映了这些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 标签: 文物建筑 木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古文化遗址 革命遗址 古墓葬
  • 简介:西是历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强省,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革命文物、陶瓷文物、青铜文物、宗教文物和书院文物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连续召开三次会议研究文物工作,重点抓好"六个点",文物工作呈现新局面.

  • 标签: 江西 文物保护工作 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博物馆工作
  • 简介:一.文物事业已具备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2007年是江西文物工作扎实推进、快速发展的奋进之年,更是江西文遗产保护事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全省文物工作以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一手抓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以文物宣传为主线,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抓重点,促亮点,攻难点,显特点,全省文物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文物事业 务实创新 江西 文化遗产保护 健康持续发展 文物工作
  • 简介:一、概述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始于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之历史文化,远在三代之初,始祖沿黄河中下游即今中原河南~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哲学、伦理、政治、医学、天文、水利、农桑、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古老之河洛文化。中国大陆气候北寒南温,北旱南润,河洛地区乃当时政治、经济、交通之中心,

  • 标签: 台湾文化 河洛文化 汴京 地方戏 《易经》
  • 简介: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异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 标签: 河洛文化 汉人南迁 客家文化 河南 大谷关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