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正>王重民先生据敦煌残卷校补《全唐诗》的工作,曾花过二十多年的心血。他所留给我们的,主要有《补全唐诗》(载《全唐诗外编》)和《<补全唐诗>拾遗》(载《敦煌遗书论文集》)。这辑本,是王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同时也凝聚了许多学者的集体智慧。前者在编辑过程中,曾请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后者则采取了王尧、舒学、项楚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所以这辑本校勘的精审,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是第一流的。但由于敦煌遗书整理校勘特殊的复杂性,这辑本的校勘也还存

  • 标签: 敦煌写本 校记 补校 敦煌残卷 辑本 重民
  • 简介:钱币界对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版“中国苏维埃”银币和“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是真品还是臆造品各持不同看法。1990年8月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的六省革命根据地货币研究情况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上,我们曾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对这银币再作进一步的辨析。一、关于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版“中国苏维埃”银币我们认为这是“臆造币”,除过去众所周知的理由外再补充几点: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 红十二军 曾洪易 福建武夷山
  • 简介:六年前,笔者收集到三枚二版式的“苏来曼·卡德尔挑花石可汗”铜币,由于文字怪异,虽请教了多名阿文专家翻译,又怕汉译不准而迟迟没刊布,今介绍给泉友鉴赏。

  • 标签: “挑花石可汗”铜币 黑汗朝 新疆 阿拉伯文
  • 简介: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省市都建了新馆,这些新馆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讲解工作随着高科技的引进,数码语音导览已被许多博物馆应用,但是机器与人的交流终究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各新建馆都有自己的讲解队伍。

  • 标签: 博物馆 讲解工作 义工 讲解员
  • 简介:<正>一、前言河北省保定北部地区包括涞水、涿县、易县、定兴、安新、容城、徐水等县在内,是古冀州、幽州之一部,历史悠久。该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西逾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南临华北平原,北越长城可望燕山南麓。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属太行山区、山前丘陵和平原三个地带。河流亦依倾斜的地势,由�

  • 标签: 保北地区 地区夏时代 夏时代青铜
  • 简介:在唐代,禁杀受到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其中屠夫渔夫首当其冲。朝廷的政策引起部分儒家官员的不满,要求停废禁屠断捕令,将国事转移至民生之上。

  • 标签: 禁杀 断捕 敦煌 忏悔
  • 简介:在成都有关薛像和字的拓片常见者有,一是薛涛持笺立像拓片,一是薛涛手书西岩诗拓片。仅就手中资料看,这拓片又有几种不同的版本,现试说如下。

  • 标签: 薛涛 “像” “字” 拓片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青铜器的发明一直被认为是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内蒙古草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铜金属制品,经过一段铜石并用时期的过渡,到距今千年左右正式步入青铜时代。这同中原地区青铜文明兴起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 标签: 青铜时代 山城 聚落遗址 祭祀
  • 简介:上海造币厂在国民政府时代名“中央造币厂”,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后生产俗称“船洋”的国币。由于实施废改元政策,新制银元需要量极大,中央造币厂的生产供不应求,乃另铸厂条对应。1934年8月开始生产成色九九九。每条含纯银重量等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银条(即甲种厂条)。因发行后不受欢迎。仅制成3621条即告停产。

  • 标签: 上海造币厂 中央 国民政府 废两改元 供不应求 银元
  • 简介:民初的个“四川银行”和“四川兑换券”张善熙1.民国二年至七年的“四川银行”(1913—191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四川响应,张培爵、杨庶堪起义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布独立,同时,省议...

  • 标签: 兑换券 四川 官银号 军用票 军政府 重庆
  • 简介:甄朔南教授在撰文阐述当前对博物馆教育的新理念时提到,由于对知识获得的途径有不同认识,就形成了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 沟通模式 知识获得途径
  • 简介:1、宗日文化是古西羌人的最早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境内分布着支各具特色的新石期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海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已被广大学者所熟悉,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有关宗日文化的内涵和命名却是近年的事,国内熟悉这一文化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 标签: 黄河上游地区 考古文化 创造者 宗日文化 古西羌人 马家窑文化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对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的影响和控制,本工作以北京西黄寺和柬埔寨吴哥遗址周萨神庙砂岩类文物岩石材料为研究对象,从砂岩表层剥落形态、物理性质、化学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变异四个方面对剥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从岩石特性和环境因素方面对剥落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周萨神庙砂岩表层剥落比西黄寺砂岩更严重,这是由于其材料本身特性略差、大气降雨作用和生物活动更频繁造成的本工作的测试方法及剥落形成的机制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砂岩类文物 剥落特征 形成机制 差异性 环境控制
  • 简介:钱的版别常以“”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小人”、“连山”、“十字”,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

  • 标签: 变化情况 “两” 半两钱 丁福保 马定祥 版别
  • 简介: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

  • 标签: 金银币 香港造币厂 上海 铜钱 货币 银两
  • 简介:《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者对“上海壹”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文资料.于此再做一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 标签: “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 古钱币 图案设计 制作背景
  • 简介:宋、辽、金玉器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皆受中原玉器的影响却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依据近年来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结合传世玉器,对这一时期玉器的类型、工艺、用途、鉴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玉器 中原 出土 资料 时期 依据
  • 简介:历史上的白铜钱相对较少。笔者藏有枚北宋白铜钱。其一为宣和通宝小平钱(图1),钱径24mm,穿6mm,厚2.3mm,“宣”字较大,“和”呈斜势,“宝”字方贝。查阅诸谱均未见此品,应是宣和小平钱的又一版别。

  • 标签: 铜钱 北宋 小平钱 “和” 版别
  • 简介:我县文化馆藏有一枚西汉四铢半,径2.4、穿0.9厘米,穿上横郭(见图)。秦汉半钱,大多无记号。西汉文帝五年到景帝六年,国家、地方、官民皆可铸币,因而出现了品类繁杂的半钱,这时的铸币上偶尔出现一些记号,但是也并非无意而成,有的星月、竖

  • 标签: 四铢 景帝 郭五 文景
  • 简介:一、裴文中先生与史前陈列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1904年~1982年),于20世纪40年代曾度应聘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史前考古学,并筹建史前陈列馆.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件创举,今就这个方面作一些记述.

  • 标签: 裴文中 史前陈列馆 燕京大学 中国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