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庆阳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距西峰市西南二十五公里,蒲、茹河交汇处东岸的覆钟山崖壁上。北石窟寺自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开创以来,至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由一崇尚佛、道的平西将军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历经西魏、北周,一直延续到隋、唐、宋、清各朝代,并均有增修。

  • 标签: 石窟 西魏 将军 北周 北魏 刺史
  • 简介:正定临济寺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本文介绍了嵌于塔上的方不同时代的刻,对其文字内容、刻制时间及历史背景做了考订,并将雍正十二年谕旨刻中加封的20位名僧的简况整理附后.

  • 标签: 正定县 临济寺 澄灵塔 刻石 文字内容 历史背景
  • 简介: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东汉至国时期的姜城城门遗址中出土一具大型兽,其制作年代在东汉末期,在同时期的城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本地区东汉晚期以来流行的墓前石雕虎形翼兽是其形象的直接来源,而这些石雕翼兽可能与中原文化的输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该地区当时为汉、夷、羌的交接处,据相关文献记载,此种城门兽与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有关。东汉末年,该地区汉夷关系—度紧张,汉人根据夷人畏惧神灵怪兽的心理,在城门口放置大型石雕虎形翼兽,用来威慑夷人。而此种兽则在夷人的反叛中被破坏,汉族官吏的颂碑也多次被凿毁,整个城门也毁于兵燹。该兽、石碑、城门遗存及其毁坏痕迹为当时汉夷关系的一种物证。雅安地区特别流行此种大型有翼兽或许也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 标签: 汉代石雕姜城城门遗址有翼神兽 汉夷关系
  • 简介:1988年3月14日,在朝阳市双塔区八里堡乡榆树林子村村民李荣阳家里发现金泰和年(1203年)石经幢一个,幢为八面体。绿砂岩石质,幢身风化剥落较为严重,部分文字已脱落。幢为卯榫结构,上下均有凸榫。可知原实有幢顶和幢基。现存的为幢身,上面直径28、下面直径34、高109厘米。分别由四个大面上宽12、下宽14厘米和四个小面上宽10.5、下宽13厘米相间组成,两端并阴刻几何纹条带。

  • 标签: 辽宁 朝阳市 金泰和三年石经幢 文物
  • 简介:《新宗城县清殿记》刻1913年出土于河北省威县,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其拓片,并刊载了时任威县县长崔国卿的短文《威县新宗城县清殿记刻考略》,封面更集刻中的“河北”二字为刊名。本文在崔考基础上,对刻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其所记载的黄河水患、县城迁址等内容,可补威县地方的变迁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洒脱,一气呵成,颇具王体神韵,可与唐怀仁和尚的《大唐藏圣教序》并称集王书法刻的双璧。

  • 标签: 河北威县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 刻石 北宋 王体集字
  • 简介:空寺位于甘肃镇原县城东川3公里处的茹河南岸崖上。1983年5月14日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空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石空寺石窟 镇原县 雕塑艺术 壁画
  • 简介:山西翼城四牌坊李玉明冯冬青李太栓(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图一翼城四牌坊四牌坊位于翼城县城中心十字街的交汇口处。整体构架为青石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共计八柱,中心四柱“口”字形布置,四角四柱“八”字形布置,东西南北四街贯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皆为四...

  • 标签: 翼城 山西地区 抱鼓石 古建筑保护 监察御史 雕刻艺术
  • 简介:一.七叶树的利用与涩味去除世界上目前已知的七叶树(horsechestnut)大约有24种之多。日本境内北海道南部、本州、四国以及九州的山地均有野生七叶树。在本州中央山地,七叶树分布于海拔450~1500米的地带,其中,树龄最长者位于京都府奥上林村若尾山光明寺,据推定其树龄已达1500年之久。在奥多摩、秩父地区,七叶树大多分布于山地,但亦有自然生长于平原之上的。

  • 标签: 习俗 食用 果实 北海道 山地 树龄
  • 简介:郑板桥与《竹图》张金栋高朝英郑板桥是清代中叶一位有作为的画家,他以“怪”而著称,著名画家徐悲鸿评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①郑板桥(1693...

  • 标签: 郑板桥 省博物馆 诗书画 六分半书 题款 扬州八怪
  • 简介:铜鼓地踞铜鼓县城东郊,前濒定江,后倚满山,苍松隐雾,芳草鸣蝉,峥嵘独秀、气势雄浑。铜鼓屹然数丈,形如铜鼓。《南昌府志》载:“铜鼓为浏阳、平江、新昌(今宜丰)万载各州、县适中之地”。“水通彭蠡,地接荆湘”,素为商旅必经要冲,兵家战略险隘。招徕不少文臣武将,勒字铭诗,

  • 标签: 铜鼓县 文臣武将 南昌府志 彭蠡 鸣蝉 义宁州志
  • 简介:<正>前言固(村)位于河南省长葛县西南约12.5公里处。遗址就在老固村与岗河村之间的地方。它西距老固村1公里,东离岗河村约0.5公里。遗址西近伏牛山余脉,东连豫中平原,土地肥沃,是先民们劳动生息的好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遗址 口径 红陶 陶器
  • 简介:石器是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人类最初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在榆中县博物馆馆藏的众多石器文物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研磨器看似非常普通,但它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这是为何呢?本文阐述其隐藏的奥秘。

  • 标签: 榆中县博物馆 石研磨器 探究奥秘
  • 简介: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乡川村东北山前二级台地上,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地处川河上游干流的夹角地带,靠近水源。遗址所处位置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呈倒角形。该遗址的采集物较多,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灰层,长约100米,厚约1.5~2.5米。在灰层中夹杂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夹砂陶片和泥质陶片,并发现大量彩陶,还有少量灰陶.采集物有器物口沿和器底,可辨器形有敛口钵、深腹罐、盆、瓶等.还发现有石器。遗址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到齐家文化。(照1)

  • 标签: 遗址调查 张家川 2008年 文物普查 文化内涵 100米
  • 简介:<正>五十年代以来,在江汉地区家河文化遗址中,陆续发现几批玉器,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为了使大家对这些玉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现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石家河文化 玉器 江汉地区 瓮棺葬 遗址 雕像
  • 简介:后晋高祖敬瑭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部将,因战功深受器重,历任保义军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附马都尉、河东节度使诸要职,权倾一时,后帝以永宁公主妻之。愍帝李从厚即位后,加拜敬瑭为中书令,镇守太原。清泰元年(934年)五月,潞王李从珂反,帝出逃。敬塘杀帝随从,将其禁于卫州。李从珂即位后,疑敬瑭必反。清泰年(936年)五月,察其有谋逆之举后,先令敬瑭从太原迁往天平镇守,继又下诏削夺官爵,并命张敬达伐之。

  • 标签: 石敬瑭 “天福元宝”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正>吴庄墓群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桑堌乡吴庄村东侧,西北距桑堌乡政府约1华里(图一)。墓群南北长105、东西宽70米。此处原为高出地表约6米的土丘,当地群众很早即不断在此取土,现在反而成了低于地表1~2米的火坑,仅在墓群东南部和东北部保留有几个土疙瘩。由于受到自然力及人为的破坏,坑底已暴露出数座古代墓葬,为了使其不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商丘地区文化局于1988年4月对吴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编号XWM1—38),现将其中6座椁墓的概况单独整理(见表),简报如下。

  • 标签: 商丘地区 画像石刻 汉画像石 墓群 画像石墓 文化局
  • 简介:成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之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在这些年的文化建设中,政府比较重视体现成都这一方面的特点,在城市规划中也作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工作的覆盖面太广,难免有所疏漏,对某些具体古迹的保护尚待采取更恰当的措施。比如,有名的支机受到的重视尚嫌不足。虽然曾有一些文章对它进行过考证,但关于它的误解并未消除。本文对种种说法作了辨证,使它尽可能以本来面目让现代人了解,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标签: 风雨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遗迹 文化建设 城市规划 本来面目
  • 简介:浅议家河文化雕塑人像周光林家河文化是分布于江汉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家河文化的遗存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不同质料、不同手法制成的雕塑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雕塑人像。这些人像体态各异,特色鲜明,是我国原始社会雕塑艺术的精华之一。本文对该文化雕...

  • 标签: 石家河文化 人面像 雕塑 博物馆 陶塑 原始宗教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发展的自然产物。在佛教流传的早期,印度佛教徒通常用足印、莲花、塔、菩提树等来象征佛陀,以表达他们对佛陀的热爱和崇敬。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兴起了造像艺术。我国的佛教造像是西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至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圆雕二定州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

  • 标签: 石造像 佛教造像 北齐 西汉 菩提树 弟子
  • 简介:1937年7月7日.日本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同年8月13日又制造事端,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件的当天.上海中央造币厂因为战争开始撤退往内地。旧厂址后来直至抗战胜利,均被日本海军作为司令部使用。

  • 标签: 金属制品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侵略战争 抗战胜利 日本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