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简文字是战国晚期秦人的墨迹,其字体介於篆隸之间,又稱古隸或隸,从總方面看,是不难辨認的,简整理小组已为全部简文窵了釋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一些形体比较特殊的字,也得到了确切的隸釋,如1040号简有两例结体相同的字,写作(?)、(?),整理小组釋为“叕”,读为“(食叕)”。按之简文文意,这两个字釋为“叕”,是很确切的,但在近3.8萬字釋文中,難免有些字隸釋有误,有些字解释得不太准确,在81年版《雲夢》一书误釋或没有确釋的字中,有的字在90年版《竹简》一书中已改正过来,如872背面简的(?)字,原釋为“蔦”,误“女”为“(?)”,新版已改釋为“(?)”;813背面简的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疑难字 战国晚期 古文字学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人
  • 简介:简日书“人字篇”补释刘乐贤拙文《简日书“人字篇”研究》[1]是1992年写成的,现在看来,其中有些说法并不妥当.所以,特作如下补充:一、拙文提到的饶宗颐先生《云梦简日书义》一文,已刊于《楚出上文献三种研究》中[2]。二、拙文说《轩...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轩辕黄帝 《日书》 人体部位 远古时期 十二地支
  • 简介:一、小夫四成云:阳日,百事顺成,邦郡得年,小夫四成,以蔡(祭)上下群神,乡之,乃盈志."阳日"是吉日,百事皆顺."四成"当与前文所云"得年"同义,云:"四主时."一年有四时,四时之事庶人.云: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日书》 《诘》 实事 “独” “鬼”
  • 简介:“校、徒、操”见于《商君书·境内篇》,关涉商鞅爵制等级问题,学界对其身份争议较大。本文结合竹简的相关材料,认为“校、徒、操”尽管在军中地位较低,但并非军中杂役、苦力或工程兵,而是由高到低排列的军中小吏,且并不在商鞅爵制等级范围之内。

  • 标签: 校、徒、操 《商君书·境内篇》 商鞅爵制 睡虎地秦墓竹简
  • 简介:整理小组对简《语书》中“私好、乡俗之心不变”的断句、译文皆可商。应该读为“私好乡俗之心不变”,意谓“私下喜爱(爱好)乡俗之心不改变”。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语书 私好乡俗之心
  • 简介: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同关中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探索的突破口——土洞;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证,最后对周秦文化的融和过程作了探索。

  • 标签: 土洞墓 陶器组合 仿铜陶礼器 文化融合
  • 简介:<正>1980年4月,我们为配合洛宁故县水库工程建设,在洛宁县西南五十公里的寻峪乡故县村东南二华里的洛河西岸,清理了一座,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为长方形大圹竖穴,方向100°。口略大于底。口长5.2、宽4米。底长4.4、宽3.6米。底距地表5.3米。壁光滑平整,坑内填士经夯打,夯层约0.16米。墓室底部南、北、西三面,留有生土二层台。南北二层台宽0.95米,西边二层台宽1.4米。台高1.65米。台上留有圆木腐朽后的灰粉。显然,这是用圆木铺盖在二层台上

  • 标签: 二层台 发掘简报 秦墓 墓葬形制 竖穴墓 长方形
  • 简介:2010年9月15日,西安市临潼区供电局于临潼区代王镇斜杨村清泉组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挖掘电线杆坑穴时发现一座古墓葬。临潼区文管会委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陵考古二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西安市临潼区 清理简报 秦墓 农村电网改造 2010年 秦始皇帝陵
  • 简介:2000年2月~8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建设在南阳市拆迁办工地发掘2座,出土秦代铜器数件,为南阳地区秦代埋葬风俗及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南阳市 秦墓 发掘 铜器 河南南阳市 发掘简报
  • 简介:中的直肢葬及相关问题滕铭予1982—1983年,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发掘了甘肃省甘谷毛家坪遗址①,发现了两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其中引人注目的发现是32座。这批墓葬的年代从西周中期到战国早期,随葬器物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其...

  • 标签: 直肢葬 秦文化 秦墓 墓葬 秦统一 青铜礼器
  • 简介:  1983年9月,通辽市开鲁县建华乡福兴一村民在村东挖沙取土时发现一墓葬,已遭破坏.通辽市博物馆闻讯后,会同开鲁县文管所、公安局前往调查处理,并收回部分文物.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开鲁县福兴 福兴鲜卑 鲜卑墓
  • 简介:本文从两周时期常见的青铜方盒的主体功能入手,分析了带轮方盒的造型特点和规律.认为这类方盒所设之“轮”异化为装饰性的“轮足”。青铜方盒是其时流行于贵族妇女中的储物盒。兼具“弄”器功用。并据史籍所载先秦丧礼载枢“辐”、“轴”、“蜃车”的造型结构及相关文物资料所反映的先秦车制、“辆车”造型.对四轮方盒为载枢“挽车”说提出质疑,该说与史、实相悖,因而不能成立。

  • 标签: 四轮方盒 贵族妇女 首饰盒非“挽车”
  • 简介:<正>近几年来,江汉地区连续发掘了好几批战国秦汉之际的墓葬.这些墓葬从时代上有战国晚、秦代与汉初之分,在文化系统上又有楚、之别.对这些墓葬如何分期,其中的怎样识别?应是目前江汉地区战国秦汉考古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即拟主要就云梦宜城楚皇城、宜昌前坪这三批战国秦汉之际的墓葬,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 标签: 战国秦汉 秦墓 战国晚期 墓葬 楚皇城 西汉墓
  • 简介:近年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整理注释水平很高,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逐条辨析校订。《将失》篇"兵之前行后行之兵"句,后一"兵"字当属下读,"兵不参齐于阵前"指士卒不能够整齐排列于阵前;"忧"当通假为"优",意为充足、富裕,与《孙子·虚实》篇意思相近;《四伐》篇整理者释为"五"之字应释为"王",本篇核心词是"行四伐",与"五行"无关。《文王问太公》篇整理者释为"与"之字应释为"兴","天地弗能兴"、"天地弗能废"相对为文。《三十时》篇简1739整理者缺释,或认为当是"蜂"之讹字的那个字,其实应释为"蜼",读为"虺",是一种毒蛇。《三十时》篇简1820整理者释为"妇女"的"妇"字,从图版看只剩左边的"女"字旁,结合本篇上下文看,疑本应为"嫁"字,"嫁女"一词本篇常见。

  • 标签: 银雀山汉墓竹简 注释 校订
  • 简介:将军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米仓沟村。该座落在村北约500余米的一条小山岗上。山岗呈东西走向,就葬在岗梁上,是按照高句丽民族的丧葬习俗“骑龙”葬法安葬的。的北部约两米便是近百米深的悬崖,浑江水在崖下奔流不息,

  • 标签: 辽宁 桓仁满族自治县 米仓沟村 将军墓 墓主考证 朱蒙
  • 简介:<正>一九七四年发掘的平乐县银山岭一百一十座战国,出土了包括铜、铁、陶、玉石等不同质料的文物一千零四十四件,为历年来广西战国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这批墓葬及众多遗物因反映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多年来一直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瞩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这批墓葬的国属,是涉及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相当有影响的一种意见认

  • 标签: 战国墓葬 考古学文化 楚墓 山岭 楚国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