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神在甘肃并不多见,地方史志有记载的仅有两位。一位是河西的西夏忠武王李彦忠:另一位是陇南的仇池国主杨难当。本文就此做以阐述。

  • 标签: 土主神 土主神庙 阐述
  • 简介:“管八”新考李克璞管八,元朝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他虔信佛教,刻印著名的汉文《碛砂藏》,还刻印西夏文西藏文佛经,广为散布。1930年4月小野玄妙(1883~1939)①首先写长文记述管八刻经事迹,②其后人们常常要提到他...

  • 标签: 《碛砂藏》 民族出版 西藏 大藏经 《元史》 佛教美术
  • 简介:刚收到上海钱币学会寄来的今年第一期《钱币博览》,其中有上海闵行出土“日进斗金”钱石器的消息。4月11日新民晚报又有该石器的报道。看了附图,似曾相识。原来,这与我几年前下乡摄影所见到的一件石器大同小异,犹如孪生兄弟。那年,我想用镜头留住历经沧桑的古桥旧宅,和那通向历史的老街小巷。

  • 标签: 石器 出土 古桥 大同 摄影
  • 简介:2002年上海有关的杂志上曾经报道过两则有关新发现的钱石器。一则的报道是在2001年11月9日,上海的某电力公司在上海闵行塘湾镇的施工过程中,在距地表二米处挖出二块花岗岩质的钱石器。根据当时的报道.出土的钱石器直径达1.8米,石器的中间厚约0.3米,二块各重达1吨多。其中有一块的正面刻有“日进斗金”四字,

  • 标签: 石器 施工过程 电力公司 上海 花岗岩 出土
  • 简介:所谓早蜀文化,在考古学上是指分布在成都平原,其中心区域在成都——广汉一带,考古学年代分期上指出从三星堆遗址二期至成都十二桥文化,已发掘的遗存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两处遗址出土物最为丰富,也最负盛名,几乎囊括了蜀文化的所有物质精华。这两处遗址出土物的一大特色是眼饰和眼器特别多,许多人、鸟、兽的眼部很奇特。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却是笼而统之地谈论的多,作专题研究者少,有的研究者,将主要问题集中于“眼崇拜”的讨论忽视对其仔细的研究。虽然金沙遗址出土有不少的眼器和眼饰,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考古学 遗物
  • 简介:“太平百钱”在考古中时有发现,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其铸始终是个疑案,虽然历来有不少人进行研究、考证,但除了比较一致地认为此钱是魏晋时期所铸之外,对其具体铸则先后有过十余种视点。例如:吴孙权钱说、吴孙亮钱说、蜀汉钱说、晋初平蜀钱说、晋赵廒钱说、钱说、齐神武钱说、张鲁钱说、西晋王濬钱说、黄巾农民军钱说、刘焉父子钱说等。众

  • 标签: 刘焉 直百 黄巾 铸钱 王濬 孙吴
  • 简介:<正>柳叶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 标签: 叶形 巴蜀地区 青铜剑 渊源 文物 遗址
  • 简介:高昌王国存在大量由私人舍宅舍田建立的民寺,其寺极其频繁的各类世俗经济活动格外引人注目.本文拟从任命方式、职能范围等方面,对高昌王国民寺寺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指出这一现象与高昌王国佛教超阶段性的世俗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促成了民寺的大量建立,而民寺寺实示上是建寺檀越实现建寺初衷的工具和手段.

  • 标签: 高昌王国 民寺 寺主
  • 简介: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是平行压划纹.……

  • 标签: 文化初论 西梁文化
  • 简介:<正>1991年1月,雅安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施工队,在雅安市区新桥河底施工时,挖掘出土一鼓铨。鼓铨,黄铜质,器为鼓形状。通高7.3厘米,盖径9.1厘米,鼓腹围径35.5厘米,底座9厘米,盖面双钩浅刻楷书“壹百两”字样,字体1.8×2.3厘米。内装高5厘米,周径6厘的铁质砝码和大小不等的铁、铅、镍砝码15个,用锡焊密封。

  • 标签: 雅安市 鼓形 砝码 营造尺 黄铜质 锡焊
  • 简介:嵌贝鹿席镇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嵌贝鹿席镇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嵌贝鹿席镇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汉代 席镇 鹿 镶嵌
  • 简介:北方长城沿线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北方系金属器虽见有一定数量的金器,但多以青铜器为主。这类以工具、武器和装饰品为基本组合的金属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及各种动物或怪兽纹的装饰风格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地区独树一帜。

  • 标签: 北方长城沿线 璜形项饰 分布 文化因素 意义
  • 简介:1998年11月,笔者在礼县盐官镇发现一批土锈斑蚀的铁器数件。经人辨认。有小锄、镰刀、铁铧等生产工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件有铭文钺铁铲。此铲打磨精细,高12.5厘米,宽12厘米。刃呈钺,上部两侧有短肩,銎部呈“凹”字形,中部长方口。两侧表面铸阳文篆书“蜀郡”二字。

  • 标签: 铁器 礼县 生产工具 铭文
  • 简介:读了戴春阳先生的大作《礼县春秋秦墓出土四轮方盒非载柩“挽车”考》①后,感想甚多。归纳起来。大略有三点:一是戴先生详列出土器物.广引文献资料,对一件葬品的名称和性质作全面辨析.这种对读者负责的事业心和认真求实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二是文章以大量篇幅考证、引述古代车制,告诉了我们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读者,我应致谢意:三是文章中有些内容超出了探讨问题本身的范围,流露出一些在正常学术商榷中罕见的意气。使我惊讶。

  • 标签: 青铜 出土器物 文献资料 治学态度 学术商榷 事业心
  • 简介:本文对两周金文各种类型的“器日”开篇铭辞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探讨了跟爵位世袭有关的铭文,指出这种铭文在西周晚期曾是器承继世袭爵位祭告宗庙时普遍采用的一种铭文写作格式,对这种格式的来源、形成、发展、消亡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同时对关于墙盘、逑盘为家谱的说法作了修正。

  • 标签: 两周金文 器主曰 开篇 铭辞
  • 简介: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是芮桓公到达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额济纳旗砾石沙墓葬,西北距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1.3公里,东北距绿城遗址1.4公里(图一)。2006年4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额济纳旗额日古哈拉遗址时,对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

  • 标签: 墓葬清理 沙梁墓葬 清理简报
  • 简介:1972年夏,本人受宁县文化馆之邀及当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的指派,协助宁县文化馆对宁县高汉墓进行清理。其后对西峰南佐汉墓、正宁湫头西候郎汉墓、正宁永和龙安东汉墓、正宁罗川武王庄唐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例如,西峰彭原宋代砖塔被拆除;肖金宋代砖塔也遭到一定损失。四面栏杆和窗棂被打掉:庆阳普照寺大殿建筑昂嘴被锯掉;正宁罗川赵氏牌坊被涂抹或胡刻乱划。

  • 标签: 东汉墓 宁县 清理 甘肃省博物馆 文化馆 文物
  • 简介:在祖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在陇原大地沟壑纵横的山川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征程中在巍峨的子午岭腹地中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