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大量史料,结合实地调奎,以沧源佤区为重点,剖析了20五六十年代佤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其变化。揭示基督教得以在佤区扎根及发展,得益于佤族社会的部落制结构。通过基督教在部分佤区兴衰成败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传播及发展,固然受制于教理的广泛宣传、传教士的积极努力,更与佤族社会的结构密切相关。当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后,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活动。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基督教 佤族 社会结构 兴衰成败 传教士
  • 简介: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视察讲话,明确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明了北京的发展方向,并提出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标签: 人口规模 五六十年代 疏解 首都 区域均衡发展 协同发展
  • 简介:20二三十年胶东地区发生多起村民抢盐、围攻盐务管理机构的暴力冲突事件。这些冲突既有会党组织的,也有村民自发的。冲突时盐务职员生命构成威胁的同时,也打断正常的农业生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产生盐业冲突的深层原因是国民政府沿袭传统的盐引制,盐业市场自由化沦为空谈;因缺乏监督约束,盐制实施过程存在诸多弊端,盐政官员极易谋求超过行政职责的私利。私盐贩卖不仅与政府争利,而且影响社会安定。当越来越多的走私群体出现时,整个纳税群体就会集聚起对抗现有盐业体制的潜在力量。这种影响与普通民众对于盐税不断攀升的不满情绪相汇合,容易诱发暴力冲突。

  • 标签: 山东盐业 集团利益 暴力 抢盐
  • 简介:<正>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宽泛的定义下,文化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物质、社会、语言、精神。美国六十年代爆发的反正统文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弥漫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所反对的文化是广义意义

  • 标签: 正统文化 广义和 六十年代 生活方式 文化运动 嬉皮士
  • 简介:20三四十年在反法西斯侵略与伊斯兰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开展的时代环境下,由于新式教育进一步开展和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提携,回族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人员急剧增多、思想渐趋成熟、行动激进有方是其主要表征。

  • 标签: 回族知识分子 青年群体 成长
  • 简介: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据传是由日本人高山幸助在1870年首创。19末人力车被引入广州后.至20二三十年达到鼎盛。当时广州的人力车有6000多辆.人力车夫达13000多人。幄管人力车已于1949年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清末民国时期广州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本文拟以民国时期广州的人力车夫这庞大职业群体为对象,对他们的来源、生活、婚姻家庭等状况,以及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论述。

  • 标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人力车夫 广州 政府救助 清末民国时期 19世纪末
  • 简介:60年代,山西省委在树立了大寨这一农业先进典型后,又提出“一带二”的口号。通过“一带二”,不仅在全省普及了大寨精神及其基本经验,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而且较好地克服了大寨发展农业中的某些缺点,端正了山西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山西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六十年代 山西 农业发展 发展方向 农业生产
  • 简介:<正>美国康芒斯——威斯康星学派创立的“职业意识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这个理论曾经受到劳联创始人塞缪尔·龚伯斯的青睐,并成为劳联的理论支柱,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过巨大影响,在美国史学界也曾经流行一时。美国学者安迪·道森曾专门著文论述康芒斯——威斯康星学派及其理论的重大影响。他说’从四十年末起,朴尔曼的《工人运动理论》就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中心而备受赞扬,同时,在学校的讲台

  • 标签: 六十年代 美国黑人 康芒斯 工人运动理论 学派 工会主义
  • 简介:20三四十年是迪化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迪化是一座传统、现代与多民族交融的城市,革故鼎新的趋势尤为明显.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和现代化建设显示了迪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面.迪化民众日常生活受多民族聚居环境、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呈现异于内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探究迪化城市变迁和民众日常生活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考察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生活的实态.

  • 标签: 迪化 城市建设 日常生活
  • 简介:20二三十年,帮会这种传统社会的怪胎,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上海得到全面的复苏和全方位的发育。上海帮会的大发展,是与上海新旧并存的社会环境、人口失控与社会失调、以及帮会与政权相互需求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适时而变”是这一暑期上海帮会最为显著的特点。“适时而变”使其获得了特殊的生存空间,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但某些资本主义色彩并未改变其反社会、反现代理性与法则的破坏性本质。

  • 标签: 现代化 社会边缘化现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帮会 上海
  • 简介:2050年代之前,由于大多数非洲地区仍处于西欧殖民国家的统治之下,美国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主要以资源为中心。随着2050年代欧亚冷战格局的形成以及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美国决策者开始重新评估非洲在其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非洲的自然资源在美国决策中的地位随之逐渐下降,而其战略利益与意识形态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非洲政策也开始逐渐摆脱以欧洲为中心的模式,转向把欧洲与非洲分开考虑的政策。

  • 标签: 美国 非洲 艾森豪威尔 NSC6001
  • 简介:世纪五六十代,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开发山区经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沿海人多地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适应今后斗争形势需要’”的号召,按照“由沿海向山区移民”的计划,经当地党政组织发动.闽南晋江地区(今泉州市)一些区县农村的部分人口迁徙到三明地区(今三明市)清流农村定居,他们以“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或“参加山区开发建设”等名义,历经报名、审定等程序,然后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离开故土家园.移民到清流来支援山区的经济建设。

  • 标签: 山区移民 清流 沿海 60年代 20世纪 山区经济
  • 简介:联省运动是联省自治运动的重要层面,它是省自治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1922年特殊政局所造成的结果,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是运动的发起者,政客和地方军阀是运动的附合者,他们召开了国是会议,也成立了联省自治促进会,但昙花一现,旋起旋灭。尽管这一运动具有鲜明的进步与民主色彩,但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其失败的结局是难免的。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初 联省运动 联省自治运动 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
  • 简介:20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 标签: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 简介:五六十年代商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农业生产主要属于集体所有制。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生产资料及产品的分配,是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直接分配的,不需要经过商业流通。集体所有制经济内部基本也是同样的分配形式。保留商品交换的领域仅在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

  • 标签: 北京商业 60年代 20世纪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调整
  • 简介:民国时期,湖北水灾十分频繁,仅2030年代就发生了两次特大水灾,这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反思。"惟是已成之灾,政府固应尽赈救之责,而根本治导,预防灾难之再至,政府之责,则尤为重大。"灾后政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从修复堤防到植树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 标签: 年代湖北 湖北水利建设
  • 简介:2060年代,在中西方都爆发了大规模的青年运动,不仅震动了全世界,还牵引了世界的未来走势。迄今,关于"60年代"(TheSixties)的研究,在全世界仍是热门的话题。然而,中西方青年运动在发生机制、运动特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存在着相当宽阔的探究空间,并可引发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本文尝试一谈,属抛砖引玉。

  • 标签: 1960年代 中外青年运动 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