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目前进入了规划编制、执行和考评的攻坚阶段。精准扶贫、重大项目、环保督查等诸多问题和麻烦,占据了书记和市长县长的大量时间。怎样才能高效且全过程监督并科学考核呢?SRVS(思路石)为各级书记、省市县镇长的规划决策与乡村振兴监督考评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 标签: 乡村振兴 思路石系统 智慧决策 业绩考评
  • 简介:自汉代以来,传统天文分野学说主要有十三国与十二州两套截然不同的地理系统,古今学者皆以战国时代的政治版图与汉代十三刺史部来解释它们的来历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出自汉初星占家之手的十三国系统,是在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大国十二”之说的基础上,再加上周王室拼凑出来的;始见於《史记.天官书》的十二州系统,则源於武帝元封间所建立的十二州制。前者大致反映了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化地理观念,而後者则主要体现的是汉武帝以後“大一统”的政治地理格局。自东汉以後,这两种分野地理系统逐渐走向合流,至西晋时期最终形成一种以十二州系统为主并兼容十三国系统的分野学说。

  • 标签: 天文分野 二十八宿 十二次 十三国 十二州
  • 简介:一、今人对南汉地理的若干误解五代十国时的南汉是继南越国后,建都广州的第二个国家,立国虽只五十五年,但处在唐宋之间,承前启后,要想了解宋代行政区划,必须弄清南汉地理情况。谈岭南地理沿革,今人往往以宋代上接唐朝,略过南汉这一关。既难于阐明沿革情况,亦有背于历史实际。南汉疆域究竟多大?现行著述多略而不言,或则含糊其词;即或言之,亦多欠当。如《简明广东史》131页:“刘晟从楚国手中夺取了13州之地。交州又称臣,这

  • 标签: 南汉 清海军 交州 地理沿革 马殷 岭南
  • 简介:一、黔江历史水文地理考释《明史》卷四三《地理志》重庆府黔江县下载'南有黔江,源出贵州思州府界,正流自涪陵江合大江,支流经此,下流为湖广施州卫之清江'。《明史》卷四四《地理志》施州卫唐崖长官司下载'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依据文献考证,《明史·地理志》对黔江和黔水的记载是错误的。从文献记载来看,黔今即涪陵江,也即今之乌江。《宋诗钞》卷四六载'黔江自南来,胥会涪之东'。《大明一统志》卷六九载'黔江自思州之上发源,经五十八节名滩与施州

  • 标签: 土家族地区 地区水文 地理志
  • 简介:南海子,又称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它在北京城南10公里,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为北京旧城区面积的三倍多,是古代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皇家游猎场所。它之所以能经历数代,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历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北京城 地理特征 三代 经历 地理位置 独特
  • 简介: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最南端是东山县的兄弟屿大柑山,北纬23°32′,靠近北回归线;最北端是浦城县忠信乡的无名坑,北纬28°19′;南北纬度相差4°47′。最西点是武平县东留乡的南坑,东经115°50′;最东点是福鼎县台山列岛的门前屿,东经120°43′;东西经度相差4°53′。全省东西宽约540千米,南北长约550千米。陆域的北、西、南三面,分别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为邻;东濒东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两省最近处相距仅70海里。

  • 标签: 地理志 东三省 东南沿海 武平县 纬度 台湾海峡
  • 简介:嘉央曲吉丹增成列(1789一1838)的《大世界广说情器明镜》、松巴·叶西班觉(1704—1788)的《世界概说神奇妙言》和扎敦·格桑丹贝坚赞(1897—1957)的《世界地理概说》,是近代出现的三部有关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理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前两部为佛教学者所著,后者由苯教学者著。扎敦·格桑丹贝坚赞是著名苯教大师夏尔杂·扎西坚赞的高足,师徒二人均是近代苯教新派的大师和重要学者。《世界地理概说》继承了苯教传统中的地理学说,吸收了佛教的许多地理概念及其解释,既有吐蕃、大食、波斯、象雄、松巴、突厥、勃律、李域等传统历史地名的地理和方位的详细阐释,也有巴拉、哈拉罕等极少出现在历史地理著作中的地名,实为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 标签: 苯教 象雄 大食 波斯 汉地
  • 简介:在南中国分布着一列著名而且是最大的山系——南岭。南岭不仅是我国亚热带林木和野生动物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地下宝藏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宝库。

  • 标签: 南岭地区 地理学 中国 广东 人文地理 历史发展
  • 简介:从首山到尾山,经过距离长达六千七百四十四里,是中距离最长的.经中包含了不周、钟山、昆仑、积石、三危、天山等名山,表明上古时期先民所具有的我国西部地理知识.但是按照现今所称释的这些山的位置,按该经所述各山的次序连线(如不周山为西倾山,钟山为阴山,昆仑山在青海省中部,积石山在青海省东部,玉山在和田,三危山在敦煌,天山在新疆中部),则连成的线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网成一团,与经中所述各山的方位及距离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在的其他各经中是没有的.这就使人想到:是不是人们今天所称谓和释解的各山,与中所述的各山,不在一个位置.

  • 标签: 《山海经·西次三经》 祁连山 历史地理 玉山 白龙堆
  • 简介:一、引言《地理志》为廿四史常设的志书之一,共有十六部之多(或称《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这十六部《地理志》就其文献性质而言,其实是最後成书的定本。至於定本如何形成,纂修人员又如何组成,由於档案文献尤其是原始稿本的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多还粗略。

  • 标签: 地理志 纂修 清史 文献性质 档案文献 定本
  • 简介:张廷玉《明史》以体例严谨、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而著称,但也存在不少疏漏讹误。今依据相关史料,从时间、地名、水名等方面对《明史·地理志》中的6则条目进行考疑正误。

  • 标签: 《明史·地理志》 考正
  • 简介: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为新时期、新阶段全国地方志事业的基本纲领,它不但全面总结了全国地方志工作以往30多年的发展成果,而且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为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事业指明了发展思路,为各地更好地开展地方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政策保障。可以说《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在地方志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之一。

  • 标签: 《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信息化建设 地方志工作 系统 新疆
  • 简介: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自明朝以来为军事重镇。清康熙、乾隆时期最盛,堪称河南四大名镇,与朱仙镇、道口镇、赊旗镇齐名。清末民初开始衰落,是历史上典型的商业城市之一。一、周家口名称的由来周家口相传由周家埠口演变而得其名。15世纪时,该地三河交汇形成渔村...

  • 标签: 周家口 朱仙镇 沙颍河 贾鲁 水陆交通 周口市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经·东山经》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经》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经·山经》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经》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经》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经.西山经》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经》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经》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经》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经》、《西山经》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经》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联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先生文集》作序谓:“白是,闽士始知所向慕,儒风日以振起,相师不绝。迤逦至于杨龟山(杨时)、李延平(李侗)辈,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学大明,道统有归,吾闽遂称海滨邹鲁矣。

  • 标签: 地理分布 人才 州府 明代 欧阳詹 理学家
  • 简介:《地形志》:“义州,萧衍置,武定七年内属。户二百一十五,口三百二十二。”《隋书·地理志下》殷城县:“旧曰包信,开皇初改名焉。梁置义城郡及建州,并所领平高、新蔡、新城三郡,开皇初并废。”又定城县:“又後魏置弋阳郡。及有梁东新蔡县,後周改为淮南郡。又後齐置齐安、新蔡二郡,及废旧义州立束光城郡,至开皇初,五郡及郢州并废。”

  • 标签: 地理志 淮南 北齐 新蔡县 建州
  • 简介:志书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编,对全面系统记述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做到"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经广泛调查研究,并在听取政府办、科技局、发展与改革局、经信局、工商局、公安局、城管局等政府部门的意见基础上,设置"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编的篇目结构布局。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篇目
  • 简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是在同一种研究的不同分支中进行工作的,即研究人类及其环境,研究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卡尔·《历史是什么》

  • 标签: 社会科学家 信息 历史学家 环境 人类
  • 简介:广西自古为多民族边疆省区,地跨云贵高原与两广丘陵两大地貌带,地形复杂。境内山岭众多,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数十座,分别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相隔,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地形区。区内地势自西北、北部,向东南和南部倾斜,河流纵横,形成一个巨大的“树状”水系网。因山岭与河流的自然分隔作用,广西又形成若干个小的地理区域,每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而从人文地理看,广西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底层文化为百越文化,表层覆盖着浓厚的汉文化。

  • 标签: 广西 自然地理 地名 中原文化 百越文化 云贵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