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梁白泉,1929年生于重庆,1946年入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学习,后转入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分配至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工作,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馆员,1992年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现离休。编著有《国宝大观》《南京博物院藏宝录》《南京的六朝石刻》等。近日,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前那个动荡时代

  • 标签: 六朝石刻 中央大学 南京博物院 大学校友 口述历史 历史系
  • 简介:李映福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聚落遗址及墓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直接反映生业经济形态的动植物遗骸和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大量出土,清楚地表明川西高原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就已形成了旱作农业、狩猎一畜牧、半农半牧三种成熟的生业经济类型。

  • 标签: 早期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川西高原 经济形态 考古学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她把自己的脸往左微微扭一点,下巴压低一点,面前一面大落地镜,她从那里面看见自己脸上的光和影,判断照片的拍摄角度是否符合心意,对面手持相机的摄影师,

  • 标签: 时代需要 拍摄角度 摄影师
  • 简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童话故事之一,灰姑娘的故事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古代的埃及还是在古代的中国,都有类似灰姑娘的故事出现。而从埃及的洛多庇斯到唐朝的叶限、再到夏尔佩罗和格林兄弟笔下不同版本的灰姑娘,主人公的形象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恰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本论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灰姑娘形象的变化,研究时代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影响。

  • 标签: 灰姑娘 形象 时代 文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型现代泗州戏《一罐黄金》自己创作实践的思索和总结,充分论述了现代戏创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贴近现实、表现当代生活,才能把民族戏曲薪火相传遗韵不绝;把握时代精神,传递人文关怀,完成与当代情感的对接,讴歌真善美,文艺才富有力量和价值,也才能熠照时世、烛照人心,成为精神的火炬和心路的航标,也才能把对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和对人民的热爱熔铸到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去,从而让优秀的艺术创作洋溢感人的精神、情感的力量。

  • 标签: 泗州戏 皖北淮河 当代题材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农民变市民 传承发展
  • 简介: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草书《孝经》,传贺知章书(简称贺书)。江户时代书贾得自长崎,後为近街家熙所得,明治初年一度散落民间,辗转入藏御府。日本学者多认定其为贺监真迹,而中国学者大多持相反的观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草书《孝经》,传孙过庭书(简称孙书),实为宋人伪托。唐宋时代《孝经》文本的演变极为复杂,跨越写本时代和刻本时代,兼有今、古文及其不同注本的彼此消长,以及玄宗先後两次《御注》(《始注》和《重注》)。前人对於贺书作者和时代的认定多凭书法风格,缺乏直接的、确切的文本依据,所以我们从文本切入,通过文本校勘,将其置於唐宋时代《孝经》今、古文以及《始注》《重注》文本变迁的背景之下来考察,以期相对准确地进行定位并加以判断。同时,以贺书为坐标系,整合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文本类型的石经、写(钞)本、刻本,并透过这一相对完整的文本系统来洞悉唐宋时代《孝经》文本演变的轨迹。

  • 标签: 贺知章 草书 《孝经》 文本 校勘
  • 简介:21世纪到来,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退,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废弃工厂改造处理的问题,针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废弃工厂都面临着荒废或拆除,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工厂,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随着旧弃工厂设计改造的千篇一律,工厂历史文化失去了其独有的特性,招商定位也出现了"动摇",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加入到艺术区中来,导致区内艺术气息减弱。怎样提高改造艺术区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和保持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后工厂时代 产业园
  • 简介:在先秦时代末期,在"中国"文明向四方辐射影响下,大中华区域轮廓逐渐清晰,并通过这一时期的古籍(如《山海经》《禹贡》《淮南子》等)完成了初步的构建。从古籍中,我们可以重建出一个西到青藏高原东麓,北到茫茫西伯利亚,东到东方诸岛,南到台湾、海南的大中华区域。随着儒家对经典的解释逐渐为官方接受并定为标准,一个异于现代民族国家国际秩序的以华夷关系为基础的亚洲特色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

  • 标签: 先秦时代末期 大中华区域边缘 华夷观念 少数族裔 四方五位
  • 简介:这里所谓明后严嵩时期,是指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革职后到明亡之间的一段时间。所谓史学生态,则包括国家的史学行为和民间的史学行为两个方面。严嵩作为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近年来为之翻案辩解的人日渐增多,哪一个应该是真实的严嵩形象,考查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分析后严嵩时期的史学生态,无论国家的史学行为还是私人的野史稗乘,都对严嵩的形象都有或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严嵩,就不能不追问和分析后严嵩时代的史学文本背后的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既要意识到徐阶、王世贞等对严嵩负面形象建构的影响,也要意识到艾南英等竭力为严嵩开脱者与严嵩的乡谊关系,结合思考,庶几可以接近真实的严嵩的形象。

  • 标签: 后严嵩时代 史学生态 形象建构
  • 简介:对于记忆的激活、解释、刻写、塑造一直是国家重构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寨妇女集体化时代经历的访谈,发现她们的记忆呈现清晰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与典型村被塑造过程中妇女的身体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政治仪式的不断展演过程中合法性的固化密切相关。她们的讲述展示了政治权力怎样通过操纵记忆的生产实现对于女性的改造,而对于女性的改造本就是典型村国家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大寨妇女 社会记忆 身体实践 仪式展演 权力展示
  • 简介:赵现海著《明长城时代的开启——长城社会史视野下榆林长城修筑研究》一书于2014年6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正文7章,加导言、结论,计56.3万字,是继其《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之后,关涉长城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 标签: 大学出版社 明长城 社会史 修筑 榆林 中国边疆
  • 简介:蒋维乔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新式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痛苦转型的时代,而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上海,也处于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的状态。本文以蒋维乔的日记为线索,讨论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其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 标签: 过渡时代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上海 蒋维乔
  • 简介:在中国文化史上长久占据一席之地的、典型而多变的"莫愁"符号,其最初的人物原型为南朝石城的歌伎莫愁,歌伎莫愁又为活跃在汉水大堤的艳姬群体成员。石城莫愁之个体、大堤艳姬之群体,共同构建了中古时代襄沔地区作为历史表征的区域人文景观。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之形成,缘于诸多历史本相元素的共同形塑。先秦以来,襄沔地区的汉水大堤、楚地的女子好游风俗以及地域记忆中的神女想象情结,为大堤艳姬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魏晋时期,襄沔地区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与四方凑会的地缘优势,吸引南方蛮族大量北迁、西北胡人频密东徙,加之地方特产宜城美酒的名声渐起,最终导致大堤艳姬群体的生成与为人熟知,而其代表人物"莫愁女"亦逐步成为文人争相吟咏与记忆的文化意象。

  • 标签: 中古时代 石城莫愁 大堤艳姬 历史表征 历史本相
  • 简介:十年前,笔者应邀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文章提出我们在欣赏巴勒克拉夫等人的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的同时,不能对“全球历史观”所面临的多种挑战视而不见。这种挑战首先表现在“全球历史观”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没有能够进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第二是时代背景的转换对“全球历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对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的进展视而不见,不能仅仅体现为对非西方国家历史公正阐释的追求,而应该体现为对“西方中心论”和原来意义上“全球历史观”的双重超越;第三是应对当时迅速崛起的全球化的理论探讨对“全球历史观”构成的理论挑战。

  • 标签: 全球历史观 全球化时代 理想与现实 世界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强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 标签: 商人群体 财富力量 官商模式 体制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