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由此兴起了对当地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随着市民意识和自我归属感的增强,除了专业学者进行通史性和专业史研究外,民间人士也纷纷加入了历史文化研究的行列,涌现了一批热爱本地区文化的文史爱好者。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利用自己熟悉生活地区的优势,开始专注于地方文史的研究。《天津

  • 标签: 天津记忆 记忆天津 记忆记忆
  • 简介: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与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与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与公众史学的关系。

  • 标签: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 简介:或许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过往,点点滴滴的记忆浮现于心头时,才发现刚刚经历过的真切的历史片段,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住这些记忆,才能在充满浮躁气息的现代社会中守候心灵的最后一方净土,

  • 标签: 记忆 变迁 县城 现代社会 历史片 净土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初,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反”运动,加上土改运动的“斩获”,一批批“地富反坏军警宪特分子”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被投入监狱。一时间,各大中城市和县城的监狱看守所人满为患,亟需组建一批能容纳并教育改造众多罪犯的场所。于是,地处黄海之滨的“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北新人农场”应运而生。

  • 标签: 劳改农场 刑事犯罪分子 记忆 土改运动 军政委员会 50年代
  • 简介: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专程视察恩施。这次视察活动历时6天,胡耀邦先后视察了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建始、巴东共7个县市。随同胡耀邦视察的,有乔石、胡锦涛等同志。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委副书记钱运录陪同视察。胡耀邦在视察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精神,

  • 标签: 湖北省委书记 关广富 中共中央总书记 钱运录 宣恩 来凤
  • 简介:敬爱的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52年耀邦同志调任团中央书记,长期掌管共青团工作,领导全国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由于工作关系,我与耀邦同志有过多次接触。

  • 标签: 胡耀邦 同志 无产阶级革命家 记忆 共产主义战士 共青团工作
  • 简介:我是1945年秋考入上海法学院~②政治经济学系。校址在四川省万县。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法学院校址由上海迁到安徽屯溪,万县是分院。在上海法学院分院读书期间,有一段经历让我至今难忘。1946年底,北平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发生,在全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上海法学院的同学在万县三马路茶馆中宣传“沈崇事件”及全国抗暴斗争。

  • 标签: 尘封已久难忘 难忘记忆
  • 简介:满族说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末、民国的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的“乌勒本”至迟在辽金时期应已趋于成熟。目前,很多传统的满族说部已散佚,有的因为年长者的离世而不再为人所知,有的仅保留在民众的记忆中,有的仅有片段留存。从已出版及即将出版的51部来看,满族说部的文本演述、传播主要经历了七个时期:口述记忆时期;以口传为主,讲古习俗盛行时期;明末清初新说部大量产生时期;清代康乾至宣统讲述说部习俗定型期;辛亥鼎革影响下对满族母族文学有意识传承期;满族说部与乌勒本定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迄当下的定型期。

  • 标签: 满族说部 乌勒本 演述 传播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与公众史学的交叉互动出发,以"成都一东方伊甸园"城市品牌营销、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选择"太阳神鸟"这两个事件为案例,探究在城市形象塑造活动中,公众如何共享历史话语权以及城市历史与公众记忆如何互动。

  • 标签: 公众史学 人类学 城市形象 东方伊甸园 太阳神鸟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土族族源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认识方面也逐渐趋于一致,达成一些共识。逮至2002年土族学者吕建福教授的《土族史》问世,在土族族源的认定方面便似尘埃落定。这主要是缘于《土族史》重视和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凭借坚实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基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追溯考证,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使得《土族史》具有了学术上的权威性。土族源于吐谷浑的结论,不仅为青海土族研究会所采纳,也为广大土族群众所接受。实践证明,土族族源的认定,对挖掘土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族学者祁进玉先生近期出版《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一书,重新拾起土族族源认定的话题。作为学术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研究和探讨,只要探讨的价值取向正确、探讨的方法得当,自然是应该鼓励的,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祁进玉先生的专著出版之后,引起学界的一些反响,本刊特刊载桑吉仁谦、程起骏、任玉贵等的文章,自然是学术上的一种回应。本刊无意由此再引起一轮土族族源的争论,只是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性的学术氛围,以期呵护学术领域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 标签: 土族族源 历史记忆 重构 《土族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术态度
  • 简介:本文在建立人口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GCPA模型的运用,对西藏2008—2011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现状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西藏人口安全现状的总体水平虽然有所上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

  • 标签: 西藏 人口安全 评价 GCPA模型
  • 简介:在清末民国的数十年间,仿川剧而走向舞台化、游走于街市堂会而趋于大众化、舞动于茶馆戏园而走向精英化的成都皮影戏,作为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象征,具有特别显著的城市文化意味。然而,这也为成都皮影戏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随着新兴娱乐方式的渐趋流行,成都皮影戏终于还是成为这座城市的过客。消逝只是时代进化的必然结果,历史的假设只是记忆与想象的基础,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并不在于真实的城市与乡村,而只能取决于它的受众。

  • 标签: 成都 皮影 城市 乡村 记忆
  • 简介: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在《重构》一书中,祁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认定工作,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并加否定。在《绪论》中写道:中国也从部族国家进入公民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国家政治整合的进程中纷纷由部族共同体进入民族共同体的行列,那么理应是自然过渡的共同体被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彻底打乱了自然演变的步伐,从而演变为政治过渡,这种过渡究竟省略了中间的什么环节?

  • 标签: 民族识别 土族族源 《重构》 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 民族共同体
  • 简介:高台马社火,源自由古老祭祀演化出的民俗行为艺术,时空文化特征浓郁,被誉称六盘山地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在现代化加速引起传统文化式微的背景下,宁夏隆德县山河乡这一民俗活动被保存并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本文对高台马社火传习演变保护现状调查后发现,其流布、传承、展演等方面存在着可以深化保护认识的“问题”。针对如何因地制宜科学保护,提出个人思考。

  • 标签: 高台马社火 调研 思考
  • 简介: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活态传承的规范执行,客观科学评价其传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结合专家问卷法,筛选出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了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模型

  • 标签: 民族地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