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纽约城市发展史上,威廉·布拉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执掌纽约市警局期间(1994~1996),基于'犯罪可预防'的理念,破除重重困境,将'破窗理论'全面运用于整治纽约城市犯罪的实践之中,并大获成功,影响极为深远。

  • 标签: 威廉·布拉顿 纽约市警局 犯罪可预防 破窗理论
  • 简介:如果说《林来疯》以个人的历程重新确定了"美国"的身份和梦想,《家族的国度》则以"既非此亦非彼"的历史困局相呼应。美国1970年代平权运动不仅是黑人族群的战斗,也鼓舞了其他少数族裔表达诉求。在纽约唐人街,崔明慧、徐克与PeterChow创办了非赢利组织AsianCineVision(ACV),以训练亚裔影视工作者制作有线电视节目为己任。两年之后更多的学者、策展人加入,带来更多元、异质的影像作品,由此创立了美国亚裔影展简称亚美影展),后在1990年代更名为美国亚裔国际影展(AsianAmerica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AAIFF),距今已有36年。影展发展至今有两个清晰的主打战略

  • 标签: 徐克 影像作品 策展人 有线电视节目 少数族裔 崔明
  • 简介:本文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来说明,在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的限制政策使得在上海租界执业的外籍律师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 标签: 外籍律师 限制政策 上海
  • 简介: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F·Durdin)1937年12月15日以前居于南京,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后在城内大肆屠杀、焚烧、抢劫、强奸等滔天罪行,尽管德丁15日便离开了沦陷后的南京,他所目击、记录的仅仅是日军进城后最初几天的暴行,但这已经是十分骇人听闻的消息。12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德丁所撰写的这篇报道,将日军的暴行公诸于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它向全世界人民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禽兽般的残暴行径,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特由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教授将该文译出如后。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纽约时报》 外国人 安全区 中国军队 日本
  • 简介:省银行滥觞于清末,北洋政府时期达于鼎盛。由于北洋政府中央控制力虚弱,省银行成为各省军政长官的金融地盘,依赖省银行的纸币发行为地方财政的挹注,纸币发行混乱而且多不能兑现,流通区域分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对省银行的发行权进行整顿,从限制、收束到利用,逐步将省银行的发行置于中央财政的控制之下,这一沿革过程反映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

  • 标签: 省银行 纸币发行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 简介:布鲁克林区的布朗斯维尔,是纽约市最为缺乏治理、暴力频发的地区之一,被美国媒体称为纽约的“谋杀之都”。对于在布朗斯维尔出生和长大的孩子而言,群居在少数族裔贫闲人口聚居的“城中城”中,加入帮派、枪杀朋友、入狱服刑,似乎是生活里的“家常便饭”。

  • 标签: 纽约市 谋杀 教育家 学校 创办 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