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德国传教士施劳德先生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东木拉霍尼其发现了,演唱者是画匠官布希加.后经瓦尔特·海西希整理,以德文出版.

  • 标签: 土族格萨尔 格萨尔语言 表现形式特殊性
  • 简介: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都有一段特殊经历,那就是风起云涌的高举“三面红旗”的特殊年代——为了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加快建设步伐,党中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致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昆山城乡闻风而动,出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组织,大干快上的项目,一呼百应的行动。笔者时在千灯中心学校就读三年级,由于正值少年时期,只能跟在大人后面去凑凑热闹,但也曾有过身历其境的参与,往事历历,至今印象深刻,并感慨万千。

  • 标签: 经历 “大跃进”运动 回忆 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 人民公社
  • 简介:一、黄宾虹的“大”与潘天寿的“高峰意识”在潘天寿先生身上,看到一个“高峰意识”。所谓“高峰意识”,是说我们要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点,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两个高峰;又要站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变迁中,以及每个时代如唐、宋、元、明、清绘画的最高点去审视。一个是艺术的最高点;一个是民族文化的最高点。有潘天寿的高峰意识,才能认识黄宾虹艺术之“大”与“化”:“孟轲云:‘五百年,其间必有名世者。’吾于先生之画学有焉。”(《黄宾虹先生简介》)

  • 标签: 中国画 精神 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 最高点 潘天寿
  • 简介:本期介绍的是客家地区存在的几种特殊的婚姻模式,如童养媳、隔山娶亲、花囤妹婚、转房婚、换婚、入赘、二婚亲等。

  • 标签: 客家地区 婚俗 婚姻模式 童养媳 娶亲
  • 简介:近几年来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交替以及境外黑社会势力渗透等因素,长期销声匿迹的黑社会又在中国大陆活跃起来,并从广东、海南、上海蔓延至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南和东北等地。其犯罪形式主要有:走私。澳门黑社会"友谊堂"头目傅延钦等人在1988、1989两年中走私贩卖黄金达700余公斤。香港黑社会头目邹伟权等人向广东口岸干部大量行贿,仅在1990年2月至9月中就走私运进几十辆高级轿车和数以千计的高档家电

  • 标签: 黑社会组织 犯罪形式 澳门黑社会 中国大陆 黑社会势力 走私
  • 简介:编辑同志:你们好!过了元旦,春节就近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到银行的柜台上换新钞票,给孙子们准备压岁钱。大年初一的早上,儿孙们来拜年,我把包成红包的压岁钱分发给他们,又喜庆又热闹!我发现,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压岁钱的数额不断加大,从过去的十块二十块,到现在的几百甚至上千元。不知不觉中,压岁钱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水涨船高的比拼和衡量长辈对晚辈的爱的筹码。

  • 标签: 名人传记 目标锁定 古稀老人 物质生活 这一天 一本
  • 简介: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先后4次访问了曾在桂林越南学校工作多年的唐纪荣同志,听他讲述那段特殊时期开展援越工作的特殊经历。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仿佛又使我重温了在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时期,桂林人民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那段历史。

  • 标签: 特殊时期 学校干部 越南 桂林 国际主义精神
  • 简介:乐舞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汉帝国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乐舞艺术空前繁荣。乐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也是汉王朝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乐舞秉承先秦乐舞写实的风格和反映世风的特征,功能上从“娱神”的歌颂和祈求转向以“娱人”为主要目的。在继承先秦乐舞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独具风格的“乐舞”剧目,如雅乐中的“四时舞”、俗乐中的“盘舞”、“建鼓舞”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本文以汉代画像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常见的几种汉代乐舞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乐舞艺术 汉代画像 汉代乐舞 艺术形式 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
  • 简介:选择随着与丁玲、王剑虹两位女性的频繁来往,瞿秋白的个人情感波澜迭起,沉默与忧郁也与日俱增。后来,施存统老师告诉丁玲,瞿秋白承认自己坠入爱河,但不肯吐露他爱的是谁。犹疑不安中,丁玲跑去把此事告诉了王剑虹。而心神不宁的王剑虹要随父亲回四川老家酉阳。丁玲逼她把话讲清楚,得到的却是沉默。事后,丁玲气得躺在床上苦苦思索:'两年来,我们之间从不秘密我们的思想,我们总是互相同情,互相鼓励的。她怎么能对

  • 标签: 丁玲瞿秋白 特殊交往 瞿秋白特殊
  • 简介:客家人的历史是以民族大迁徙为背景的,其民居建筑属于以家族为单元的集合性住宅模式。维特鲁威1认为建筑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适用、坚固、美观。为了适应荒蛮的环境,客家民居建筑的居住和防御功能都十分强大,而且墙体坚固耐用,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仅如此,其美学特征在形式上也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客家民居 维特鲁威 集合性 形式美 美学特征 民族大迁徙
  • 简介:<正>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 标签: 吐蕃时期 盟誓 形式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 松赞干布时代 盟会
  • 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煦,在1940年,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面对外敌入侵,国难当头,毅然归国,受聘在母校交通大学讲授"无线电工程"、"长途电话工程",开中国电信科教事业之先河。世途多磨。1957年,与人与事无争的张煦也身不由己地被卷进那场政治风暴。张煦从此步入坎坷人生。至70年代初,他翻译出版了《数据通信原理》、《数据传输》和《通信传输系统》三本美国名著,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批关于数据通信的系统教材。70年代末,久处逆境的张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秋,他调回阔别22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张煦先后亲授近千名高级科研与教学人才(或谓,直接受他教诲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近千人),著述(含译著)近900万字。贡献卓著。1997年7月7日,香港文汇报整版刊登张煦的照片和事迹。光纤通信发明家、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锟博士读后认为,张煦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不遗余力,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 标签: 光纤通信 中国人民 通信传输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数据通信
  • 简介:城区志是记载城市的一个城区范围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是方志园中的一个新志种。编纂城区志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笔者就编纂城区志的一些特殊性,谈点粗浅看法。

  • 标签: 特殊性 城区 编纂 自然与社会
  • 简介:“宝元通”一个特殊的商店徐君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允许有私营企业。在四川恢复了两个私营企业:一是民生轮船公司,一是宝元通百货商店。民生轮船公司是解放前从一条川江内航的小轮船开始,在卢作孚的经营下,发展成拥有数百条船,航线之长及于沿海的大公司。改革...

  • 标签: 练习生 民生轮船公司 图书馆 劳动股 圣西门 售货员
  • 简介:'特殊职业女性'是天津日本居留民团史料中对从事艺妓、娼妓、女招待、舞女等职业女性的统称。随着近代日本海外扩张的步伐,中国许多城市都有日本'特殊职业女性'的足迹。以20世纪前半期曾生活在天津的'特殊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她们是被日本政府利用又被歧视的弱势群体,属于时代的受害者。但同时,她们在日本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本侵华的大背景下更是积极主动地协助侵略战争。

  • 标签: 特殊职业女性 天津 殖民扩张 战争协力
  • 简介: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苏州,最有名的酱油大概就是虾子酱油了,它是选用新鲜虾的虾籽加本色酱油,配白糖、高梁酒等熬制而成,其味肥腴鲜美。笔者最近收藏到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酱油瓶标,发现了半个世纪以前苏州的一种特殊美味——蚕蛹酱油,听名称似乎略有一点重口味。该酱油瓶标上半部画有一个放射光芒的太阳,太阳前站立着一只红色公鸡。图案下方,标有该酱油的中文商标:"红鸡牌蚕蛹酱油"几个红色大字占据了瓶标的中间部分。瓶标最下方,标有出产工厂:地方国营苏州新泰洽酱油厂;厂址:苏州阊门外吴泾浜六号;电话:一○一九·一九○等基本信息。

  • 标签: 蚕蛹酱油 虾子酱油 鸡牌 柴米油盐酱醋茶 地方国营 阊门
  • 简介:人们大多认为,1942年空袭东京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杜立德是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其实早在1938年,以徐焕升为首的中国空军曾对日本进行了一次鲜为人知的“纸片轰炸”。

  • 标签: 空袭 抗战 日本本土 空军飞行员 中国空军 第一人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抓紧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经调查证明,林彪、江青一伙炮制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是用伪证写成的,是全党最大的冤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 标签: 刘少奇 国家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 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