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80年代后期以来,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派的思想颇受注意,而学派的灵魂人物则是吴宓。吴宓(1894—1978),字雨僧,陕西泾阳人。他曾经和人说过自己的人生必有三个28年。后来,果如其言。第一个28年是1894年至1921年(虚岁)。1911年他入清华学堂,1916年毕业,1917年赴美留学深造,先入弗吉尼亚大学英国文学系,后转入哈佛大学,入比较文学系,1921年获硕士学位回国。第二个28年是1921年至1949年。回国以后他任南京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与梅光迪等人创办《学》杂志,反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采撷中西文化的精华。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院主任,上任伊始就聘

  • 标签: 《学衡》杂志 学衡派 梅光迪 中西文化 吴宓 白壁德
  • 简介:《学》这个冷落多年的旧期刊,近来被炒得又似乎热起来了。有些先生对它当年的办刊宗旨,即所谓“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者,十分欣赏,十分推崇。说这表明了《学》的基本立场既不同于文化的“复古派”,又不同于“激进派”,能发扬传统文化,且吸收新知识云云。

  • 标签: 《学衡》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复古主义 《晨报副刊》 复古派
  • 简介: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进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初期创作的面貌和特色。在陈哲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大胆追求和实践中,既显示出其小说创作的发展和进步,也留下了新文学女性先驱者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途程中筚路蓝缕、开拓前行的足迹。更多还原

  • 标签: 陈衡哲 现代小说 足迹
  • 简介:洪心(1900—1993年),字梦湘,福建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人。1914年入福州英华学校学习,1924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53年,洪心到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与著名学者叶圣陶、吕叔湘、吴伯箫、张志公、张中行等人共事,编写全日中学《汉语》教科书。人们认识洪心,多从语青学家方面开始。

  • 标签: 福建协和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生 诗词 英华学校 著名学者
  • 简介:胡佩及其山水画嫣然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对君期册感当年,撞破金瓯世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有此好山川。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赠给现代著名山水画家胡佩的一首七言律诗,对胡佩的山水画给予高度评价。胡佩(18...

  • 标签: 山水画 节奏感和韵律 桂林 美术教育 中国山水画 编辑工作
  • 简介:在建党8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图片史料展》。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驻足在毛衣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何叔和林伯渠两位战友握手道别的情景。这件样式极为普通的毛衣,凝结着两位革命老人深厚的战斗情谊,见证了他们艰苦的革命生涯。原来,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四位革命老人,他们是何叔、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四老"经常聚在一起畅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叔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叔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

  • 标签: 何叔衡 毛衣 徐特立 苏区 革命博物馆 沙坝
  • 简介:《上社公书》不是刘道呈文的原件,而是刘道已经流落缅甸时期编辑诗文集时的文稿副本的传抄本,到沙元的文稿抄件已经是第四次抄本,早已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帅府文献的价值,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不能作为评论杜文秀大理政权外交政策的证据或依据。在刘道诗文集文稿末所抄录的“大元帅批”文,也看不出是否是“大元帅批”文的原貌。刘道呈送《上杜公书》后,并没有移送帅府内阁审议,并对审议结果作出裁定。仅有杜文秀个人对他文章的评论,称之为“古文好手”,没有涉及他的献策内容,更谈不上是否采纳他的献议,刘道谋求出任大理政权派赴英缅专使的企图也落空。

  • 标签: 刘道衡 《上杜公书》 史实考证
  • 简介:哲是20世纪中国最早的女教授,也是新文学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出现的有关论著对其生平经历的叙述却多有错漏。本文就关于陈哲几个流传甚广的史料错误加以辨正。

  • 标签: 陈衡哲 史料 教育背景 辩正
  • 简介:刘道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刘道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臣”,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 标签: 刘道衡 假充义子 伪造使臣身份 骗局
  • 简介:由万仕国、刘禾校注的两卷本《天义·报》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天义》和《报》是1907—1908年刘师培、何震旅居日本期间创办,以宣传女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主要内容,为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亦是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和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资料。1907年2月,刘师培与其妻何震东渡日本,参加东京同盟会本部《民报》撰稿等工作。6月,何震与陆恢权等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并于当月10日,

  • 标签: 衡报 天义 清史研究 女子复权会 刘师培 《民报》
  • 简介:TheTibetanastronomicalcalendricalcalculationhasalonghistory.TherearemanydocumentaryrecordsandTibetanpeoplehaverichexperiencesofit.TibetancalendricaldesignationofyearsasasummaryofTibetanpeople'sexperiencesintheirstrugglewiththenatureisanimportantpartofTibetanastronomyandcalendricalcalculation.Ittakestwelveyearsasasmallcycleand6oyearsasabigcycle.Abigcycleiscalled“rabjung”{rab-byung}inTibetan.Thefirstrabjungstartedin1027andthecurrentrabjungisthe17thrabjung.

  • 标签: 藏历纪年 西藏 计算方法 民族文化
  • 简介: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

  • 标签: 遍照金刚 文境 南卷 山水诗 《诗格》 以物观物
  • 简介:藏族天文历算是祖国天文历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历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纪年、纪月、纪日等独特的历法知识,长、中、短期气象预报,而且还与藏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文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藏族传统天文历已显得极为迫切。

  • 标签: 传承和发展 天文 藏族 文化体系 文化全球化 发展演变
  • 简介:《陆士文集》的宋刻本已经不存,今所见者有明代陆元大翻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影宋钞本。影宋钞本原为鲍廷博珍藏,曾经赵怀玉、卢文招等校勘。嘉庆年间阮元寻访《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进呈,即所谓《宛委别藏》。现以其中的《陆士文集》与影宋钞本以及赵、卢诸家校语对勘,可发现其相似程度极高,故该集应即据影宋钞本再度影钞。明乎此,对於陆机文集的整理自属必需,也有助於增加对於《宛委别藏》的了解。

  • 标签: 陆机 《陆士衡文集》 《宛委别藏》
  • 简介:汉代度量制是后世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度量体系的基础,在古代经济学、古建筑、科技发展史和中医药古经方等领域的研究中,汉代计量单位量值大小的正确认定至关重要。本文用'以汉代文献记载为准则进行推导运算,以实测出土的汉代有关实物作为考校'的方法,论证并确认了汉代各类计量的单位量值换算成现代法定计量单位的约值,确认了汉代的金衡和药衡的量值,论证了汉代粮谷计量中常用的容量和重量间折算。本文还对汉代'新莽嘉量'的铭文作了解读,对'黄钟乐律'作了通俗解释,对当前业界在汉代度量方面流传的一些误解作了辨析。

  • 标签: 度量衡 汉代 单位量值认定 黄钟乐律
  • 简介:《桂海虞志》是南宋范成大于乾道八年(1172年)在广西任静江府知府、经略安抚使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最终撰写成的一部历史地理文献,被誉为“广右地区的博物志”。本文从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疾病地理、历史民族地理以及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重点阐述该文献的历史地理价值。

  • 标签: 桂海虞衡志 范成大 历史地理
  • 简介:两汉三国吴时期,以“”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赋”意为“以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事。”的“”指有“”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一样,指实际服“”的口数。“”、“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
  • 简介:宋代学者聂崇义在中以'轭'释'',将'轭'与''看作同一物件.其误当是承源于汉儒包咸.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考证,指出了聂氏与包氏的疏误,说明在古代车制中''与'轭'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二者并非同一物件.

  • 标签: 车制 《新定三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