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明代系自石晋以降几百年来汉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宋朝只能说偏安),唯其如此,明朝较之前代而言立国态势空前严峻,对此,明人谢肇淛有这样一番言论:

  • 标签: 海防 海运 明初 谢肇淛
  • 简介:道光年间,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曾在松江府任川沙营参将,但是关于关天培在上海任职时期的具体活动,在新老方志中均付之阙如。道光六年(1826年)的漕粮海运是清代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潲粮海运,参与海运的上海沙船就行千余艘之多,关天培等押运委员随沙船队伍北上参与护航,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此次海运的文献为主要依据,以关天培参与的漕粮押运为主要线索,梳理出关天培在漕粮海运活动中的主要事实以及他作出的贡献。

  • 标签: 海运 漕粮 护航 道光年间 民族英雄 近代中国
  • 简介:<正>清代东北与内地的海运贸易问题是目前史学界正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笔者检索《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及地方志书,发现大量东北与内地各省间粮米海运贸易的资料。透视这些资料笔者感到:有清一代东北与内地的海运贸易,尤其是粮米贸易相当频繁。就其粮米贸易的流向前后期有明显的变化,清前期粮米由内地流向东北,清中叶以后转为东北流往内地。这种变化与汉族民人大量流入东北,开垦土地,促使东北农业生产力提高,粮米贮藏增多有密切关系。笔者不揣寡陋,试就清代与东北地区粮米海运贸易及其有关问题,加以考察,求教史界。

  • 标签: 东北地区 十三年 直隶总督 清实录 史学界 天津
  • 简介:十九世纪中期,清代漕运制度出现了由河运到海运的重大变革。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元年(1851),中央政府迫于仓储、库储之压力,自上而下地推动江苏的漕粮海运海运作为财政困境下的筹款策而出台。筹办之初,户部将浮费转化为正项的初衷大致得到实现。咸丰三年以降,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海运基本丧失了筹补仓储、库储之机能。另一面,从河运到海运,漕务最基本的环节——州县一级的收支未能厘清与规范,故以海运革除漕弊之设想难有成效。无论是仓储抑或漕务层面,道咸之际的漕粮海运均末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是由于,户部、督抚关注的只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漕粮收入的分配格局,他们无意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改革漕粮制度。

  • 标签: 江苏 江南 漕粮 漕运 海运 财政
  • 简介:丘濬在其重要著作《大学衍义补》中提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海运构想”,表面上从运输漕粮的经济角度出发,力主恢复“河海并运”,以海运来补充河运之不足,实质则为基于国家战略层面的设计。对于已停罢海运多年的明朝来说,这种表面谨慎的提法已然是一种突破。随着《大学衍义补》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此构想也成为此后朝廷“海运之议”的重要依据,为“海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体现了明代“四书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然而“海运构想”终未实现,失败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弘治朝政治环境与现实需要之制约,又有国家决策中各集团利益博弈之扰动,且在义理上的弱点与技术条件上的不足也多为反对者所诟病,而究其根本则为明代国家发展重心之限制。

  • 标签: 丘濬 《大学衍义补》 海运构想
  • 简介:中国古代远洋航行的历史悠久,至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极盛时期。以朝廷主办的沿海“海运始于元”,“终元不废”;明代少有举行,终以“海运险远”而将其罢除。两相比较,何以彼盛此衰,本文试析其原因。

  • 标签: 中国古代航海 郑和下西洋 大运河 元明海运
  • 简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巫医类文献中,帛书《养生》和竹简《杂禁》是相对来说研究讨论较少的两种。这其中《养生》虽然分量很重,但是保存状况并不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杂禁》只有十一枚竹简,内容很少,所以讨论的学者也不太多。

  • 标签: 马王堆三号汉墓 养生 简帛 校读 整理工作 竹简
  • 简介:新罗区境内土楼众多,与永定、南靖圆土楼显著不同的是,新罗土楼绝大部分为方形土楼,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其中的古风楼是福建省境内已知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楼。

  • 标签: 新罗区 土楼 中国 福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 简介:高3.8厘米,前端宽10厘米,尾宽9厘米,长14厘米,估为试制产品,满身沾粘窑渣。器底前端附两台足,呈前高后倾状。砚盘内无釉,余施黄绿色釉,釉质肥厚温润。虽为箕形但又有宋代抄手砚的稚模,线条见棱见角,系水车窑仅见方形器,殊为难得。

  • 标签: 方箕形砚 私人收藏 古董 宋代
  • 简介: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Ⅰ型超敏免疫反应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喉间哮鸣如水鸣声,或伴有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哮喘加剧。随着环境污染严重.过敏原增多,哮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以下食疗药膳在防治哮喘中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防治方法 饮食习惯 营养结构
  • 简介:澍,号六岳,无为人,清末民初时期在安徽颇具影响的诗人。光绪二十年中举,曾任李鸿章幕僚,兼东馆塾师。后外放江浙为盐运使,仅一年即辞职,归居故里“绣溪草堂”,后被推为劝学所长,服务桑梓,直至谢世。其诗文现存有《濡须诗选》、《岭南吟稿》、《紫蓬山志》、《巢湖志》等。读书与交友方六岳生于无为县福路口铁匠岗张村。自记事后,目睹清廷腐败、列强入侵。六岳怀着一腔救国济民之志,

  • 标签: 盐运使 国济 方澍 清末民初时期 濡须 光绪二十年
  • 简介:行(1915--2000),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文献史料的编选和文物、博物馆管理的领导工作。早年曾任《团结周刊》发刊人、《综合半月刊》和《学习半月刊》编委、《大耳朵丛书》副主编,1945年任《新文化半月刊》副主编和《消息半月刊》副主编。解放前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党工作。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并为上海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和上海图书馆学会会长。编有《谭嗣同全集》、《谭嗣同真迹》、《李大钊著译系年目录》、《李大钊选集》、《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唐才常著作系年目录》、《徐光启著译集(廿集)》、《樊锥文集》,《王韬日记》、《宋人佚简》等,并为影印出版《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鲁迅辑校石刻手稿》、《鲁迅重订(寰宇贞石图)》、《鲁迅藏汉画像》等书的顾问。后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副主任、上海政协之友社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主编、《上海文献丛书》主编、《上海当代丛书》编委、《瞿秋白文集》编委、《郑振铎文集》编委。

  • 标签: 《谭嗣同全集》 管理委员会 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文化》 口述 上海市
  • 简介:近年湖南常德夕阳坡二号战国楚墓出土两枚完整的竹简,各长6.8厘米、宽1.1厘米。一枚32字,另一枚22字,计54字。二简文意相属,涉及到楚、越、舒三国,殊为引人注目。杨启乾《常德市夕阳坡二号楚墓竹简初探》、刘彬徽《常德夕阳坡楚简考释》。先后就这两枚竹简进行探讨。刘

  • 标签: 夕阳 常德 新证 出土 楚简 竹简
  • 简介: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了一个“家有神童”的节目。在屏幕上,看见了几个很可爱的小孩,别看他们不过三五岁年纪,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或者识字,或者计算,或者念外语……的确不愧“神童”的称号。他们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出现在屏幕上,

  • 标签: “神童” 中央电视台 教育频道 屏幕 节目 播出
  • 简介:岳诗词校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好在两方面:岳诗词特色鲜明;诗词的注释,也颇具鲜明的特色。岳(1199—1262),皖南祁门县人,历仕南宋宁、理二宗。南宋后期,外有异族加紧侵犯,内有权奸乱政殃民,国势日益危殆。疾风知劲草。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一些爱国志士奋身而起,岳就是其中出色的一员。他力主外抗强敌,内除权奸。曾供职兵部,赴抗敌前线,治军有方,被誉为'儒者知兵'。为救国救民,他不畏强暴,不惧挫折。曾上书力反奸相史嵩

  • 标签: 方岳 救国救民 南宋后期 宋宁 一本 秋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