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涉及跨语言交流,需要翻译;涉及跨学科交流,需要文化翻译;涉及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研究。上世纪的很多翻译工作侧重跨语言翻译,但翻译中国故事类型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而中西学者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传统中编制中国故事类型,及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的对话和争论,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艾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围绕它展开的多国学术讨论,正是这种个案。此个案告诉我们,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要信息互通、伦理互守、文化互见、学术互动和方法互补。时下大力提倡跨文化研究,解读这个个案,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助于缩短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的距离,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与共同繁荣。

  • 标签: 中国故事类型 翻译 跨文化研究 钟敬文 艾伯华
  • 简介:满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满族民间故事的一种,其创作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有历史依据的传说内容,有传奇性色彩的传说情节,灵活丰富的创作技巧,相对固定的流传范围,其内容总体上是关于满族历史人物和渔猎文化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到隐含的历史遗迹以及满族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取舍和审美价值的判断。

  • 标签: 满族民间 传说故事 历史
  • 简介:被認爲陳起編刊的數十種清代宋人小集1本至今仍廣泛地運用於江湖詩派研究之中,這些宋人小集的内容存在許多疑點,與江湖詩之間的關係也未能確定。本文通過分析宋代文獻和《永樂大典》殘卷的記載,認爲《中興江湖》、《前賢小集拾遺》屬於體例嚴謹統一的總,而《江湖後》、《江湖續》屬於以小集形式彙編而成的叢刊。曾經曹寅、郎廷極、吴允嘉等人遞藏,現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的一部宋刊本宋人小集,無論小集名稱還是作者題名方式都與《江湖後》、《江湖續》入編小集非常吻合,應該是從江湖詩集中散出的零册。從宋刊本衍生的數十種清鈔本宋人小集1本,雖然主體内容相似,但所收小集的種類和家數或增或損,有的屬於江湖詩,有的是書商故意造僞,有的是後人對江湖詩缺乏認知而編入,使用這些小集進行研究應該非常謹慎。

  • 标签: 江湖詩集 宋人小集 文獻還原 文獻流傳
  • 简介: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说,《愤怒的小鸟》这个热门IP其实是一块烫手山芋。其中的难度在于,游戏的角色形象过于平面与简单,小鸟和猪都没有手脚、没有声音,更没有性格。除此之外,《愤怒的小鸟》几乎没有明显的故事线和成熟全面的世界观。

  • 标签: 讲故事 抛物线 剧本创作 角色形象 世界观 愤怒
  • 简介:都说宴席是腐败的滋生物,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个反差式的描述,更把宴席直接与贫苦对立了起来。然而,宴席真的是因腐败而生的吗?一个菜系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

  • 标签: 淮扬菜 故事 宴席 腐败 菜系
  • 简介:绪言《宋大诏令》一书的史料、文献价值早经学界公认。胡玉缙先生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史部·诏令奏议类》《宋大诏令》提要(后称'胡氏《提要》')中,评价说:'然北宋典制,所存实多,非特为制诰之渊海。其足据以参校《宋史》者不胜枚举,可与《唐大诏令》并存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大诏令》(后称'点校本')《校点说

  • 标签: 宋大诏令集 点校本 文献价值 《宋史》 典制 宋会要辑稿
  • 简介: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又有相当一部分保留在民间,尤其是满族聚居地区。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在辽宁省民委及各市县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2012年开始,在省内满族聚居地区陆续开展了"辽宁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收录编撰"工作。本文即是在调查收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内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做一详细梳理,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些珍贵资源,从而推动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满族 民间历史文化遗存 抢救保护
  • 简介:一个世纪的创造下,社会不仅在科技技术方面有着飞速的发展,一些民间的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中国油画最初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一门艺术,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坎坷,近年来随着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发展,民年美术也成为当代油画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事实上民间的美术作品恰恰是将人类的朴素又真实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下文便从民间美术对现当代油画的影响与启示做一点阐述,希望可以与读者有一些共鸣。

  • 标签: 民间美术 美术色彩 现当代油画 研究
  • 简介: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日俭与勤;安家两字,日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

  • 标签: 故事 家教 家训
  • 简介:本文分析了元中后期汉人文臣王沂的诗文集《伊滨》羼入他人诗作之由,并透过《伊滨》考察了王沂生平事迹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伊滨小考 元人王 沂伊滨
  • 简介:朱松是南宋朱熹之父,其诗文集《韦斋》对于研究其生平学术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对于《韦斋》的版本源流一直缺少细致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今人对《韦斋》和《玉澜》的合刻时间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韦斋》的一些宋、元本的鉴定,前人存在一些失误;部分公立图书馆所藏旧题宋元本皆是明代刊本。对于以上问题,本文一一进行了考辨。

  • 标签: 朱松 《韦斋集》 版本源流
  • 简介:元宵过后,料峭春寒之中,有富阳山区之行。车行群山之间,蜿蜒起伏,乱峰扑面,我们行行停停,走了湖源、常安、环山诸乡的几个村。此行主要是想近距离观察乡村文化,不过来去匆匆,只能走马看花,所获难免肤浅。回来之后,那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却常常会在脑海中闪过,出现最多的,是那一座座宗祠,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乡贤,以及各村颇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于是以此为题,记下点滴见闻与零散观感。

  • 标签: 乡村文化 民间信仰 富阳 随感 山村 祠堂
  • 简介:董必武48岁参加长征,在中共革命队伍中被尊为“五老”之一。在女儿眼中,父亲是个生活很简单的人。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工作之余除了看书,最愿意干的事就是逛书店。

  • 标签: 母爱 故事 儿女 延安 董必武 女儿
  • 简介:革命者在战场上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在牢狱中是浩然正气的勇者,他们尽管没有多少机会亲自教导子女,却以勇气和信仰给后代留下了难忘的精神遗产。

  • 标签: 母爱 故事 儿女 延安 精神遗产 革命者
  • 简介:回族民间儿童歌谣是回族口头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从民间的、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回族民间儿童歌谣虽然是“稚子之歌”,却因为它“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博大精深的道德教化,其内容涉及宇宙人生、伦理道德、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回族人民聪颖智慧、热爱生活、善于创造、精明干练、热情好客、精于商贾等民族特点。回族民间儿童歌谣又因为内容的饶有趣味、形式的生动活泼、语言的通俗易懂、节奏的鲜明、音韵的和谐、儿童乐于接受等特点而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成长和兴趣培养,因此成为回族儿童喜闻乐见的别具深刻意义的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的良好教材。

  • 标签: 社会伦理秩序 儿童歌谣 回族 民间 传统 口头文化
  • 简介:周承武《余昊》的出版,既具有相当的文献史料价值,也是作者数十年躬耕地方文史研究的总结。若在近代地方文史学术之变的历史视野作一观察,此书还表征着被现代知识分工与学科建置所排斥在外的地方文史研究者、不断与这一趋势进行抗争的努力,就此而言,其努力应予充分肯定,至于其中所折射的问题,亦须学界内外省思。

  • 标签: 地方文史 学术史 学术体制 《余昊集》
  • 简介:施邦曜与王阳明有深刻的牵连,施邦曜所编《阳明先生要》不仅传播了王学,且体现了施本在评点上的意义及其价值,建立了新的诠释体系,创新评点内容的运用机制,意义非凡。

  • 标签: 施邦曜 《阳明先生集要》 价值
  • 简介:我们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至今仍健在的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的真实故事。通如海泰早在1928年四五月间,即在如皋西乡戈家堡宝庆寺成立了“如泰工农红军”,1930年4月,在如皋贲家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吴九成就是那年参加红军的。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故事 战士 如皋
  • 简介:虞舜是孟子非常推崇的一位上古圣王。孟子将虞舜塑造为一位躬行孝道的"百世之师"。《孟子》中的虞舜行孝的故事根源于《尚书》的《尧典》、《舜典》等篇章,但并非完全忠实于历史文献,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文学演绎。在虞舜形象文学化的过程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伦理主张,并成功地塑造出舜和其弟象这两位经典的正反面角色。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孟子借用历史经典事件和人物作为原型,使得故事内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并且在其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孟子 虞舜行孝 故事生成 文化内蕴
  • 简介: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

  • 标签: 张掖大佛寺 《西游记》 壁画 故事 历史文化名城 中心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