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泱泱五千年的华夏。你是历史那枚锃亮的铜镜中,最耀眼的亮点。闪烁一千三百多年,再过千万年后,你还是那颗让人仰望的星辰。泛黄的书页,帮我们打开了那个唐朝盛世,你那豪情万丈的诗句,像风、像雨,更像雷,把一个金碧辉煌的朝代,淋在春雨中,春雷隆隆地作着呼应。难怪,有位台湾诗人这样赞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其实,你的才华滋润了一个大唐王朝,大唐王朝才这样锦心绣口。

  • 标签: 李白 诗意 台湾诗人 唐王朝 王朝才 唐朝
  • 简介:历史上极负盛名、被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到他25岁出川之前,在家乡江油度过了奠定其学问基础并基本形成其思想性格的青少年时期。

  • 标签: 李白 江油 生平 文学家
  • 简介:李杜是中国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大诗人,韩愈《调张籍》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然而后世对二人的研究却颇不平衡。自宋代抑李扬杜之风始,一千多年来,有关李白的研究远不及杜甫。近一百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虽已有很大改观,但整体观之,李白研究无疑还有许多新的领域有待进一步开拓或深入,这之中,文化研究便是重要途径之一。而这一研究视角的合理性显然也与李白其人存在直接的关涉。李白号称诗仙,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家世至今尚无确考,学界观点可谓众说纷纭。如其先祖,有云汉将军李广者,有云汉李陵者,亦有云唐高祖从弟族人者、李建成、李元吉者,甚至域外胡人(陈寅恪之说)者;其出生地,则有中亚碎叶、焉耆碎叶、西域、条支、四川江油、都城长安等不同说法。又据文献所载,李白早年好剑术,喜结豪侠之士,又好观奇书,常有游仙问道之举。后在长安,更是御手调羹、高力士脱靴等传说。

  • 标签: 文化解读 李白文化 李白研究
  • 简介:李白是奇人。若与他的朋友杜甫、高适、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相比,其思想、作风与人生道路均有很大的差异。他为什么这样特殊?学术界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试图解开李白之谜。我则试图从文化背景的不同上说明李白的特点。为此我除了从中国固有的儒、道、法、纵横等不同学派的影响上进行剖析外,还从李白先世居住地区的地域文化着眼,说明李白与突厥文化的关系;从蜀地区域文化着眼,说明他与南蛮文化的关系。今从李白先世与早年居住地区的民族文化背景着眼,考察李白与羌族文化的关系,藉以说明李白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与人生道路问题。

  • 标签: 羌族文化 李白 民族文化背景 人生道路 居住地区 地域文化
  • 简介:<正>自宋代罗愿《新安志》出,李白是否到过黄山,就成为历史上一件“积案”。近年,随着黄山对外开放和宣传,尤其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进行,“积案”一变而为“急案”。但近年出版的一些书刊,如《李白在安徽》、《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古代

  • 标签: 黄山 李白诗文 徽州 新安江 对外开放 方志编纂
  • 简介:《李太白全集》之《独涟篇》诗题颇为费解,若仅就字面,殊难理解。王琦注本在该篇篇首有大段题解:萧士斌日:《独漉篇》即《拂舞歌》五曲中之《独禄篇》也,特《太白集》中“禄’’作“漉”字,其间命意造辞亦模仿规拟,但古词为父报仇,太自言为国雪耻耳。古词日:“独禄独禄,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

  • 标签: 命意 注本 李白 古词 诗题 王琦
  • 简介:在盛唐诗人中,李白素称是受道家影响的代表诗人。葛景春《儒道释结合熔铸百家的开放型思想——李白思想新论》(《中州学刊》1986年2期)一文提出: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对李白有重要影响;而李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大同理

  • 标签: 盛唐诗人 葛景春 《中州学刊》 百家 政治理想 人生理想
  • 简介:巴歌,顾名思义是指巴地民歌.绵州处于涪江流域,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也正是古代巴、蜀相互争夺,势力此消彼长的地带.特别是鉴于四川盆地这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巴歌应是早于湘楚(按:宋玉记有楚都郢传唱"下里巴人"事)在这一带传唱.传唱于绵州一带的民歌实际上已应叫做巴蜀民歌或四川民歌;但绵州曾为巴西郡,所以人们还是习惯称为绵州巴歌.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一首隋代同名的:

  • 标签: 李白 “下里巴人” 《绵州巴歌》 四川盆地 文字记载 民歌
  • 简介:古典文学界常把李白和杜甫对举,而“少年读李,中年读杜”的通行说法,言下之意也是李白词气飞扬,无拘无束,如同天马行空,是属于少年意气的类型,不同于老杜的沉郁顿挫,蕴蓄深厚。李白在多数读者心目中都深刻地留下了这样一种任达自在的印象。近日重读《李太白...

  • 标签: 李白诗歌 《与韩荆州书》 《将进酒》 《行路难》 《古风》 峨眉山月歌
  • 简介:李白的收录在、及."旧山"就是大匡山,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均认为是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冬.杨栩生先生分析说:"它当是李白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春投刺苏颈不中而七八个月后归旧山读书处所作.""以诗所写屋舍环境的荒废程度上看,不像是短暂的投亲访友式的离居,正似七八个月无人居住料理."

  • 标签: 《冬日归旧山》 李白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安史之乱是一次突发的动乱,性命所系,故极隐秘,事前少有人能预知其事。诗人李白既非唐廷要员,不参机密,何以能察觉安氏必反?若其诗辞为文学笔法,则天宝十一载冬其北游幽州究竟为何?本文从逻辑角度否定过去对李白《赠韦良宰》一诗有关其幽州之行词句的过度诠释,并参考诗人的个性、家世与此行背后安禄山、哥舒翰的边塞幕府情况,将史料呈现的种种信息放置于较合理的解释框架内重新检讨,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李白此行为的是投奔幽州幕府。可见研究安史之乱前后的史事,需要对史料的客观度保持警觉并努力对史料进行更为圆通的把握。

  • 标签: 幽州 李白 家世 安史之乱 文学笔法 过度诠释
  • 简介:唐代诗人李白与高适的自我人生设计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心高志大,自负自信,寄希望于君臣遇合,一飞冲天,而不愿走一般人走的科举入仕的常道.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的若干突出特征.李、高的人生设计都表现出积极入世和进取的精神,这对于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推动的力量.

  • 标签: 高适 李白 盛唐 唐代诗人 入仕 士人
  • 简介:从历史的审美角度看,旅游是文化创造、继承和传播的一种方式。中国旅游史上,留下若干意义深远的煌煌巨篇。其中让我感动与难忘的,恐怕要算司马迁和李白的文化之旅了。司马迁:文化之旅是《史记》的源头活水提到司马迁,人们立即会想起被鲁迅先

  • 标签: 司马迁 李白 文化创造 汉武帝 项羽 史记
  • 简介:(一)一部集大成的煌煌巨著——对李白作品全方位的阐释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以下简称《集评》)一书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重点项目。全书繁体竖排,三百四十万字,近五千页,煌煌八大本,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李白、杜甫被称为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但前人与近人对李白文注释的成就远远

  • 标签: 全集校注 李白全集 校注汇
  • 简介:偶翻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千家诗》(1999年出版),诗、书、画三者结合,形式完美,印刷装订也很不错。但是浏览一下题解、注解,却有不甚洽意之感。这主要是有的不必注的注了,该注的却没有注;或者注释、说解不太贴切,甚至注错了。特别是翻到李白《望天门山》一首七绝时82页,

  • 标签: 李白 七绝 《望天门山》 完美 99年 形式
  • 简介: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有340首,在其全部诗作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李白之所以喜爱月亮,大概有三种原因:其一是性格品质决定。诗仙豪爽、倜傥;月亮光明、透彻,这两者是契合的。其二是生活习惯决定。李白家境优裕,有夜生活习惯。《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夜别张五》从这些诗题看,李白的夜生活很丰富。

  • 标签: 李白 咏月诗 生活习惯 中华书局 性格品质 月亮
  • 简介: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打破以往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来,这种命题方式就一直沿用下来,这使诗歌鉴赏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 标签: 诗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 命题方式 语文教师 教学心得 学生
  • 简介:1935年冬的春节前夕,在天津法租界劝业场三楼的茶社里,爱好新诗歌的青年举行了一次茶话会,有的是事先认识互相串连来的,有的是听说要举行茶话会而来的。我当时是天津中学的学生(该校即现在的铃铛阁中学),在读初中二年级时,受到王荫浓老师(胡适的学生)和同班...

  • 标签: 邵冠祥 风诗 日本帝国主义 地下工事 天津 打电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