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明代章回小说论略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清两代出现的众多章回小说,无疑最值得夸耀。时至今日,所谓“四大小说”或“六大小说”,仍非章回体莫属。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章回小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也取得...

  • 标签: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民间叙事 长篇小说 小说家
  • 简介:在宣传郑和七下西洋伟大历史事迹中,应处理好两种人际关系。一是下西洋几万人的群体与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莫要只顾突出领导人而置几万人为群氓;二是主要领导人之问的关系,莫要人为地贬一褒一,兰海著章回小说《三宝太监下两洋》就是这样违背史实的。

  • 标签: 七下西洋 章回小说 反面人物 太监 领导人 历史事迹
  • 简介:明清时期的图书出版市场上,小说与戏曲是当之无愧的宠儿。明末清初李渔说:“今人喜读闲书,购新剧者十人而九;名人诗集,问者寥寥。”(《笠翁一家言文集·与徐冶公二札》其二,《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232页)而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大家钱大昕甚至在其《潜研堂文集·正俗》中感慨小说成了比儒、释、道影响更大的“小说教”,

  • 标签: 图书出版市场 小说戏曲 明清时期 浙江古籍出版社 古代 明末清初
  • 简介:明清小说中的有关宣卷和进香活动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妇女生活的状况。听卷和进香,成为明清妇女消除寂寞和拓宽生活空间的重要宗教活动。尤其是那些婚姻生活不幸和艰于子嗣的女性,她们从中寻找精神归宿,也借此外出游山玩水、遣怀散闷。同时,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内心隐秘世界,也是研究古代宣卷仪轨的重要史料。

  • 标签: 明清小说 听宣卷 进香
  • 简介:内阁官署名。明初,为加强皇帝专权,废丞相,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秉承帝命,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因设在宫内,称为内阁,实际掌有宰相之权。成祖时,以官阶较低之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阁;仁宗后才以尚书、侍郎等重臣入阁。阁设大学士、学士若干人,首席大学士称首辅。清沿置。

  • 标签: 大学士 内阁 宰相 皇帝 丞相 翰林院
  • 简介:<正>王明清,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自幼博学多识,熟读经史,有多种史料笔记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三种:《挥麈录》、《玉照新志》、《投辖录》,其中《挥麈录》包括前录、后录、三录、余话,共二十卷。另有《清林诗话》一部,卷数不详;《熙丰日历》一卷①;《摭青杂说》一卷②;《春娘传》一篇③,述当时单符郎与邢春娘流落离合故事。王明清出生世家,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王铚之次子,所交游亦多名流巨公,因此他所记录的当时人物事件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多为《续资治通鉴长编》等重要史书引用。且

  • 标签: 王明清 挥麈录 投辖录 汝阴 博学多识 王铚
  • 简介:由王天有、徐凯教授主持的'明清工程'正式启动。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末世的两个王朝,历时500余年。从明代中叶起至清末正是古代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观念、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由微至著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几乎与西方国家近代化进程是同步的。明清工程将明清两朝作为一个整体,打通1840年作为近代开端的界限,直至1911年推翻帝制,治有清一代史。

  • 标签: 近代社会转型 明清社会 明代中叶 民族关系 古代传统 近代化进程
  • 简介:明清时期有关城隍封爵的说法,所在皆有。从明清城隍祭祀制度及其实施的层面,并无敕封之事。城隍封爵叙述的盛行,除受传统民间信仰中城隍当有其爵的观念影响外,明洪武二年的大封天下城隍及其相关遗存,也对城隍应有封爵这一氛围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就绝大多数的情况而言,所谓城隍封爵叙述是不能成立的。城隍受封并非来自朝廷,而是人们对城隍封爵历史的重温。城隍封爵叙述本质上是一种解释性传说。

  • 标签: 明清时期 城隍神 封爵
  • 简介:目前学界关于贵州“土人”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有待深入探讨。笔者通过对明清贵州史籍中出现的“土人”进行分区域论述,总结出“土人”概念的具体含义,厘清了贵州“土人”群体的民族属性及族源问题。

  • 标签: 明清 “土人” “杨黄” 民族属性
  • 简介: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十分发达,并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学风;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教学一般采用自学钻研,相互问答及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的徽州书院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徽州 书院 教育 讲学
  • 简介:学风问题并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一代学风的形成和转变,往往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它往往为当权者的统治意图所左右。当然,一代学风一旦形成,它在社会生活中就不会是消极的、被动的,它要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有时甚

  • 标签: 学风问题 当代政治 影向 新学风 朱舜水集 复社
  • 简介:清远现存明清时期古桥梁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但目前对清远古桥梁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对古桥梁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本文试从清远明清古桥梁的分布、分类和特色等几个点切入,通过对古桥梁的现状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见解,以促进清远古桥梁的研究、开发和保护。

  • 标签: 清远 明清古桥梁 文物保护
  • 简介: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晚明”与“明清之际”,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如遗民、贰臣)。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

  • 标签: “晚明” “明清之际” 文学作品 文学艺术 学术训练
  • 简介:小说本体论的认识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可以从对'小说何为'与'何为小说'的回答中来衡量,这是一个方面的两个问题,牵涉到小说的功能、内容、形式,以及作家的问题,只不过出发点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其实就小说的存在而言,二者是一体的。就中国的情况来说,从班固到金圣叹,从金圣叹到梁启超,小说何为与何为小说的问题在中国自己的语境里似乎已经得到了理论的解决,不是吗?金圣叹和梁

  • 标签: 小说小说
  • 简介:本文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直隶所属州县4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 标签: 明清时期 回族进士 考证 直隶 补充
  • 简介:我国玉饰源远流长,已有7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淳朴的自然美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工艺美术品。因此,在我国玉饰的出土量和传世量都相当大。这些历朝历代流传至今的玉饰品种类繁多、形式各样、图纹丰富、雕琢精美,可以说是集山川、人文之精美,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 标签: 明清 瑞丽 工艺美术品 艺术魅力 雅俗共赏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