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避暑山庄北宫墙外狮子沟北,矗立着两座藏式建筑,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一座是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这两座建筑体量宏伟,气派非凡,以独特的风格,为避暑山庄平添了许多景色,让游人叹为观止。它们分别完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和四十五年,这时正是清朝的全盛时期,在人力物力上自然不成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两座建筑,其初衷却不是为留供后人观览,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图,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这要从乾隆经营西藏说起。

  • 标签: 驻藏大臣 乾隆 达赖喇嘛 准噶尔 西藏政局 政治目的
  • 简介:浙江德清莫干山海拔700多米,素有“清凉世界”之称。莫干山满山秀林翠竹,到处流水潺潺,“白日不用扇,晚上把被盖”。在那里避暑可享受“竹经清风涤烦暑”之妙。江西庐山东涉鄱阳湖,北临长江,风行水上,气候宜人。7月平均气温仅226℃。庐山自古有“匡庐瀑布...

  • 标签: 避暑胜地 莫干山 承德避暑山庄 月平均气温 河南鸡公山 气候宜人
  • 简介:现在全国各地正在编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地方志,习称“续志”。由于第一套地方志才出版不久,有些地区第一套地方志还未出齐,觉得第二套地方志有些相对稳定的内容未必需要,例如地理,觉得山还是那几座山,河也还是那几条河,不必在“续志”编写“地理”内容。对此,笔者提出不同意见,抛砖引玉,希望引起讨论。

  • 标签: 续志工作 地方志 时代精神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 简介:<正>避暑山庄创建于18世纪初,最后完工于18世纪末。山应兴建近百年,历经康、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清朝政府不仅完成了统一边疆大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而且在经营、开发边疆过程中,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在清代开发祖国边疆过程中,以长城边外的开发最早,而山庄的兴建几乎与边疆开发同时起步,同时发展。康乾时代出现的人口北迁高潮及北疆初具规模的开发成就,这些都为山庄的兴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将以这一时期内地流民北移.清政府对策以及边外地区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避暑山庄兴建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与研究。

  • 标签: 蒙古地区 喀喇沁 康乾时期 清朝政府 边疆开发 蒙古人
  • 简介:<正>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 标签: 康乾盛世 喀尔喀蒙古 乾隆 多民族国家 热河行宫 经济文化
  • 简介:腐败现象成为涣散人心、困扰经济发展、削弱党的形象与威信以及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羁绊。要有效惩治党内腐败现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战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并从强化教育、强化制度、强化监督、强化执纪执法等环节采取相应惩治对策。

  • 标签: 党风 党内腐败 惩治腐败 标本兼治
  • 简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出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掌权、理政用权的根本要求。而要解决如何理政用权和执政为民的问题,其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执政为民 领导干部 领导方法
  • 简介:当前,新一轮修志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具体的编纂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必须经历部署启动工作、制定编目纲要、资料收集整理、总纂出版成书等阶段。然而.续志工作不论处于任何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都是重中之重,贯穿于当前的日常工作中,直至志书的出版完成之时。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拟就做好续志资料的收集整理这一核心工作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资料收集整理 续志工作 注意 收集整理工作 修志工作 编纂过程
  • 简介:文章认为在新的时期,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中,不仅必须进一步贯彻好民族政策,还要完善民族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制定一新的优惠政策。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标签: 西部开发 民族政策 宏观调控 民族法制建设
  • 简介:本文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青海1984-1999有关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长期以来,青海省草原畜牧业主要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结论。无论从社会对畜产品需求的增长看,还是从青海省草原畜牧业自身的发展看,青海省草原畜牧业必须走出业放型增长之路,尽快走上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道路。

  • 标签: 草原畜牧业 粗放型增长 集约型增长 科技进步 资源稀缺性 需求增长
  • 简介:中共十六大在论及中华民族精神时作如是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一个颇具时代感和历史感的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 标签: 中华民族精神 历史感 时代感 中共十六大 团结统一 爱国主义
  • 简介:依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新世纪伊始全面启动的军事志续修工作,其指导原则与第一届修志相比,既有基本相同的要求,又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就是上届修志中不可能提出、而续修军事志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 标签: 军事志 续修工作 修志 相同 发展变化 指导原则
  • 简介:结合续修《衢州市志纲目》,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在第二轮修志中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坚持“三贴近”就是打造志书新品格,坚持“三贴近”的实质是志书内容创新,坚持“三贴近”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坚持“三贴近”是增强志书可读性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续修 三贴近 创新
  • 简介:<正>张元济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我国史学史、校勘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已故刘节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稿》中称《衲史》“为保存宋元以来所刻正史之大结集”,张舜徽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称“它为全史中最标准的本子”,都是从《衲史》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来说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衲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伴随《衲史》的

  • 标签: 校勘记 张元济 校史 二十四史 百衲本 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