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吴江以水和桥著名。清康熙《吴江县志》称当时吴江的桥梁“以数千计”。至清末,有名可查的桥有503座。据1935年统计,吴江共有桥1194座,其中唐桥2座、宋桥8座、元桥11座、明桥114座、清桥409座、民国桥梁447座、年代不明者203座。后因战乱,许多桥梁被毁,至1985年文物普查尚存各类石桥260余座.

  • 标签: 吴江 叙事 虹桥 文物普查 桥梁
  • 简介:黄慎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职业画家,兼有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家之长。他从十四岁学画,画龄长达七十余年。他又是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于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笔墨所及,形神飞动。他又具有很强的开创精神,率先突破传统描法、皴法的局限,以草书笔法入画,别开生面,自创新格。他的精湛画艺和革新精神,迥迈时流,超轶前古,对后世画苑影响巨大而深远。他在清代雍乾间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集画艺之大成,在画史上的地位恰如诗史上的杜甫。一九八七年纪念黄慎诞辰三百周年时,陈大羽教授在宁化县新建黄慎塑像的基座碑上题词称颂黄慎为“一代画圣”,可谓知言。黄慎对此赞词是当之无愧的。

  • 标签: 黄慎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风格 文化素养
  • 简介: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勇敢,开拓奋进,民风淳朴,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土族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名史册的功绩,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目光远大的土族先民、政治家阿柴

  • 标签: 名垂史册土族 土族历史名人
  • 简介:自古以来,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气节风骨为人称颂。“红梅化作骨,翠竹节为神”,“贤者灵怀与竹同,世间清品至兰极”,很多植物的品性特征往往都成了人们的座右铭。

  • 标签: 操守 草木 梅兰竹菊 气节 君子
  • 简介:汉调皮黄腔随着闽、粤的海外关系流传到了东南亚。特别是粤剧,从清末开始,除传到东南亚地区外,还传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闽、粤有三个唱皮黄腔的剧种,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据我1982年去闽西和粤东采访汉剧老艺人及有关业务研究人员(陈坤福、罗恒报、邓景舟、丘煌等同志)所得的资料来看,汉剧不仅在东南亚各国演出,还播下了汉剧的种子,并生根开花。早在光绪初年“荣天彩”班到泰国等处演出,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清宣统初年,“老三多”班,是个大戏班,有百余演员,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演出,长达三年多时间,演出效果甚佳影响很大,使南洋群岛的华侨戏曲爱好者先后成立了业余戏班,如:新加

  • 标签: 湖北汉剧 外江戏 向国外 皮黄腔 东南亚 新加坡
  • 简介:汉剧流传面很广,据我所知,全国13个省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54个剧种与皮黄腔有关联。汉剧国内传播皮黄腔的时间很早。大约明末清初时,皮黄腔(南北路)就传播到了鄂西与四川交界的土家族容美土司,他们不仅演出皮黄腔,还把皮黄腔传播到了四川的川剧,由川剧又把皮费腔传播到了云南的滇剧。滇剧称“西皮”为“襄阳腔”,称“二黄”为“胡琴戏”。虽叫法不一样,腔调板式相同。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当时昆曲遍及全国,流行一时,但楚调在沙市同昆曲由唱对台戏,到分庭抗礼,后盛行全省,并影响邻省兄弟剧种。清初康乾年间,楚调向汉调演变,皮黄腔流行全国南北各地,并影响几十个兄弟剧种。清末民初,汉调改为汉剧,皮黄腔发展到了更高峰

  • 标签: 皮黄腔 湖北汉剧 清末民初 九江弹腔 广东汉剧 明末清初
  • 简介:学风问题并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一代学风的形成和转变,往往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它往往为当权者的统治意图所左右。当然,一代学风一旦形成,它在社会生活中就不会是消极的、被动的,它要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有时甚

  • 标签: 学风问题 当代政治 影向 新学风 朱舜水集 复社
  • 简介:<正>我首先表示,我对我的书第一次在北京出版感到万分高兴。如果我能稍稍保留我积累的经给而重新开始生活的话,那么,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中文。《变》是对西方问题的思考,西方味十足。因此,我提供一些线索作为参考,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品,大概不能算多此一举吧。1)“新小说”法国人民在第二次大战中无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都受到极其严峻的考验。我国在世界上

  • 标签: 罗马帝国 巴罗克艺术 语言 罗马人 罗马天主教会 第二人称
  • 简介: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封闭妓院的决议》,原文如下:“查妓院乃旧统治者和剥削者摧残妇女精神与肉体,侮辱妇女人格的兽性的野蛮制度的残余,传染梅毒淋病,危害国民健康极大。而妓院老板、领家和高利贷者乃极端野蛮狠毒之封建余孽。兹特根据全市人民之意志,决定立即封闭全部妓院,集中所有妓院老板、领家、鸨儿等加以审查和处理,并集中妓女加以训练,改造其思想,医治其性病,有家可归者送其回家,有结婚对象者助其结婚,无家可归,无偶可配者,组织学艺,从

  • 标签: 学员 人民代表会议 共产党 侮辱妇女 精神与肉体 妇女解放
  • 简介:中国古代汉人从'席地而坐'及坐姿以跪坐为主。转化为普遍使用椅、凳、杌及坐姿以脚高坐为主,是一个涉及到生活起居方式根本性交化的进程。本文的研究指出,中古汉人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高足家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才基本完成;而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直至南宋末,仍有许多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坐'时期的坐姿,前期以跪坐为主,后期以盘坐为主。

  • 标签: 北宋末 南宋初 北宋前期 绳床 南宋末 正宰相
  • 简介:“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项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

  • 标签: 项伯 泄密 刘邦 历史事件 鸿门宴 “忠”
  • 简介:修志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内容之一,修志的主体机关是政府,修志的构架是政府主持,故转变“我要修志”为“要我修志”,是完成修志工作的保障和必需条件。

  • 标签: 修志工作 “要我修志” 工作态度 地方志
  • 简介:洛松秋画过许多许多画,而他最得意的是十世班禅大师的画像。慈眉善目的十世班禅端坐于六灵宝座之上,手握金刚杵、铜铃,面带微笑,专注地凝视着他所牵挂的藏族人民和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巍峨的冈底斯山和珠穆朗玛峰,还有札什伦布寺以及数朵祥云,紧紧地环绕着他……

  • 标签: 洛松向秋 藏族 中国 绘画艺术 思想品德 艺术生涯
  • 简介:培良,湖南黔阳人,生于1905年,死于1959年,是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美术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北伐时期,曾经担任过武汉政府的机关报《革命军日报》的副刊编辑。宁汉合流以后,他来到上海,和戴望舒合作编辑过《青春月刊》。1936年经潘公展介绍,主办过上海大戏院,

  • 标签: 博士 导演 副刊编辑 1959年 中国大学 北伐时期
  • 简介:我们党的历届正式领导人,从陈独秀开始,瞿秋白、忠发、李立三、王明、秦邦宪、张闻天、毛泽东、华国锋……一一回顾起来,最得人心的我个人以为是胡耀邦。他去世已经十五年,可是声誉更隆,更被怀念,在党内党外公众的心目中,他是党的良心,社会的良心。耀邦是应该得到这样的历史地位的,因为他是真正扭转乾坤,推动历史前进的一个人物。党在毛泽东去世时解决了“四人帮”后,面临“中国何处去”的问题。

  • 标签: 胡耀邦 序言 学习 “四人帮” 毛泽东 领导人
  • 简介:由于欧风东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传入我国,而国内经济体制亦不得不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同时,近代社会消费水平相对从前来说有所提高,传统商品和消费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此情况下,武汉的一些旧式行业走向衰落,新型商业行业和店铺出现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崭露头角.这种变化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

  • 标签: 新型企业 经营方式 企业制度 人身依附关系 资本主义企业 消费水平
  • 简介: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道光皇帝曼宁下了一道谕令:“……上年十二月,逆裔张格尔,纠约布鲁特多人,欲乘岁除潜入卡伦。经长龄、杨芳分带官兵,探闻该逆向阿尔图什回庄前来,因被黑帽回子四百余人持械拦阻,旋即折窜出卡。杨芳带领官兵,连夜赶至卡外喀尔铁盖山内,追及贼尾,分路兜剿,立毙贼匪二百余人……,贼匪向山沟逃窜,我兵力追,剿毙三百余人,仅剩马贼三十余骑,拥护该逆上山。

  • 标签: 杨芳平 张格尔 清朝 中国 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