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独木桥少见,独索桥更少见。但在清镇境内,却有两处独索桥。一处位于清镇县暗流乡沙田与黔西县交界的鸭池河上,称沙田索桥,以糯谷草心二成和竹丝一成纽成长索,系在两岸岩石上。索上套一用棕绳紧扎的竹筒,筒上系麻索作坐具,并在筒的两端系长索作牵引。

  • 标签: 鸭池河 端系 暗流乡 清镇县 上系 主索
  • 简介:索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大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峭,两山之间,河流湍急,阻断了交通。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有才智。生活在这一区的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因谷深水急,难以修建一般的桥梁,开始时创造了藤条索桥,继又创造了竹篾索桥,人们坐在悬挂在藤(竹)索道上的吊戽,滑渡于大河之上,两山之间。在藤(竹)索桥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到架设铁索桥,以解决大规模的交通需要。我国最早的铁索桥是云南澜沧江上的澜津桥,它建于汉代。

  • 标签: 贵州 劳动人民 大西南地区 中国 澜沧江 铁索桥
  • 简介:长江三峡,素来为江上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有不少王朝或割据政权恃险自安,在此修建关城,搭设浮梁、索桥,悬缀铁索,作为御敌工事。如今,那些设施只在历史的记忆中依稀可见,不时唤起人们的追思。三峡地段的桥梁,最早出现于东汉初期。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末),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当革命火焰燃遍关中、中原、江淮时,一些贵族、官僚、土豪乘机起兵、割据郡县,称王称帝。公孙述占领巴蜀,公元25年,自称天子,叫白帝。33年,白帝派田戎率领数万军队出江关(夔门南岸)东下,攻克西陵峡口两岸的荆门、

  • 标签: 交通咽喉 兵家必争之地 西陵峡口 西汉末年 田戎 割据政权
  • 简介:过去学者多认为藏山崖建筑主要是出于防御需要,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建筑主要同世俗权力相关,它的起源与苯教观念有密切联系。由于藏最初之王及吐蕃王系均被称作自天上降临人间的“天神之子”,这意味着西藏世俗权力最初是借助苯教信仰中的“天神”来获得的。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的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山冈上,此传统为后世所延续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山崖建筑所体现的“王权天授”之内涵,正是其与世俗权力相关的原因。此外,苯教“以上方作供祀天神”所派生的以“高”为神圣的观念,也是山崖建筑的重要文化土壤。

  • 标签: 山崖式建筑 苯教信仰 天神之子
  • 简介:1929年,上海犹太商业巨子维克多·沙逊在外滩南京路口,建造了美轮美奂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维克多·沙逊的祖上是巴格达犹太望族,他自己曾是英国空军的上尉,有一次在战斗中受伤致残,从此以后只能拄拐走路,人称"跷脚沙逊"。沙逊家族靠贩卖鸦片起家。退役后的沙逊加入家族经商事业,先在印度,后转战到上海。在上海,他转而投资炒作房地产,大获成功,因此成为上海滩首富。

  • 标签: 饭店 国际会议 上海 黄浦江 南京路 首席代表
  • 简介:拓殖是古典时期雅典以其征服土地上划割的份地为存在基础、以维护城邦海外利益为直接目的、以公民权利和义务为联系纽带而建立的一类特殊的海外定居点。拓殖在公元前5世纪于雅典的作用不甚明显,几乎被古典著作家不加区分地与殖民的概念混用,但到公元前4世纪,随着雅典内部实力的衰退和外部局势的剧变,拓殖对于雅典的重要性愈渐凸显,尤其表现在经济和军事方面。

  • 标签: 雅典 拓殖者 拓殖地 殖民地
  • 简介:闽西谚语:'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这是说营建工程要听从风水先生的安排。所谓'风水',是相术的一个俗称。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清人范宜宾注郭璞《葬书》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 标签: 范宜宾 葬书 地形环境 相宅 水则 青乌
  • 简介:西回鹘国(WestUighurKingdom)①的领土跨越天山东段南北.公元840年,游牧的回鹘帝国(UighurEmpire)崩溃之后,许多回鹘人(Uighurs)从蒙古高原(Mongolia)迁居此地.他们选择了定居生活,而那些非突厥语的当地人则学习使用了这些势不可挡的新来者的突厥语言.由此,一个被称为“畏兀儿”(Uighuristan)的国家形成了.

  • 标签: 畏兀儿 突厥语言 回鹘人 蒙古高原 国家形成 领土
  • 简介:《中国情报告》是"一体两翼"用志工程中的"一体",是地方志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创新之举。本文以《中国情报告(2017)·民生福祉》为例,阐述选题主旨,并从选题典型、资料多元、数据"说话"、经验有益、"对症"施策五个方面分析主要亮点,由此体现《中国情报告》的资政功能,并从加强培训研讨、完善编纂体例、实施"开门撰稿"、用好方志资料、提升报告深度五个方面提出编写建议。

  • 标签: 民生福祉 扶贫 选题主旨 主要亮点 建议
  • 简介: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成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限。属渭北高原最南部。东界黄陵、耀县、铜川,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85米,南部三水河底,海拔850米,相差1035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为东北——西南向条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塬差异分明。

  • 标签: 旬邑县 东北 西南部 中部 平均 甘肃
  • 简介: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艰难,十三岁能脱父冤狱,遂辍学营生以养亲。溪谷林麓之间,颠沛万状.至壮岁渐赢。然自五十以前,率百里徒步不肩舆。尝日:“非力弗能乘,念亲苦也。”伤以贫失学,课子孙为学敦甚。期望之殷,每形忧叹。尊师笃旧,乐善分灾,此吾祖所以崛起中微翼我后裔者也。前乙未、丙申间,家遭大难,陷贼十余口。渔仲府君,因心侧友,义不反兵,毁室复完,

  • 标签: 李光地 《诚子孙》 历史 清朝
  • 简介:福荫园,昔日是座落花地大策直街和联桂北街之间的一座大花园,与东园(今醉观公园)相毗连:该园占地四十多亩,也是清朝时广州四大豪富潘氏的物业。其环境幽雅,风景优美,深受康有为先生之喜爱。因此也留下了不少先生的事迹。康有为先生于清光绪十四年,曾吟咏一首七绝句:“东山白云日夜飞,西樵山下柘桑肥;百亩耕花花埭宅,先生归去未必非”。表达了先生当时的心情。

  • 标签: 花地福荫园 中国 广东 历史发展
  • 简介:清代河北旗初探铁男清代的旗,是有清一代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既有历代封建王朝封疆的一般特点,又有明显不同之处。清代的旗,即所说的圈占土地,与历代封建王朝封疆一样,统治阶段占有大量土地,以满足其奢侈生活所需,这是主要的主面。但是,还分给八旗下级...

  • 标签: 内务府 清代旗地 清政府 八旗兵丁 青龙满族自治县 庄园
  • 简介:梁润枝在《方志研究》1991年第3期《论情与修志》一文中提出:地方志的研究,实际上是地域中的情信息的研究,地方志的记述,也是人们在地域中实践产生的情信息的记述。文章分三个部分:一、地方志是地域情信息的产物,从古迄今进行了论述。二、地域是地方特点的根基。因此,研究地域性,①是新编地方志的重要观

  • 标签: 修志 地情 方志研究 地方特点 文中 功过得失
  • 简介:提起东山岛,我就想到风动石,想到两个著名的人物:古人黄道周,今人谷文昌。去东山前,重读《走近谷文昌》,满脑子都是当年风沙茫茫,寸草不长的荒凉景象。于是,就更想看看今天的东山了……汽车越过跨海大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东山。然而,周遭的一切,跟漳浦县那头没有两样!公路宽广,绿树成睛,田间地头,片片翠绿;远处的山丘坡地,也是绿装,其间新建的楼房,虽然不高,却光鲜耀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到了东山。记得

  • 标签: 黄道周 东山岛 东山县 文昌 跨海大桥 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