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出生于嘉庆年间、活跃在道咸两朝政治舞台上的清代名臣杜受田的传统身份决定了他的传统经历、思想和眼光,但终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却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现在发掘的史料看,他的为政并没有任何突破传统官僚的建树,在其所处的时代他也未曾扮演像他身后短短十数年即涌现出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类的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色;但不容忽视的是,杜毕竟是处于时代即将变动的前夜,他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人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中国未来的走向。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是,两则十分有趣的逸闻出现了,这两则史料影响极其深远;它的出现并不是小说家漫无目的地偶然为之,而是代表了清末民初的一股反思与回顾思潮。不幸的是,杜受田作为与核心人物关系最为亲密的传统官僚,成了被层累构造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 标签: 杜受田 南苑围猎 皇储之争 层累构造 反思思潮
  • 简介:中国近世谱形成于宋元时期,以族谱为其主要形式,文章以徽州程氏族谱为例,对宋元时期宗族谱系的构造进行分析.徽州程氏族谱可分为本宗谱和氏族谱两部分,两种谱系是建立在族与氏族区别的基础上,以名族为本位结合在一起.本宗谱系的构造特点是宋元时期族亲属关系的反映.氏族谱系则是追溯姓氏来源,通过神祖祖先的历史化和世系化,确立氏族的名族地位.

  • 标签: 徽州程氏 宋元谱系 亲属关系
  • 简介:本文对八十多年来校读法作为一种治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学者们对这个名称的使用理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多同文献学、校勘学混同与重合,六十年代初彭铎发表《古籍校读法》,对校读法的概念、具体进行的方法、涉及的范围作了论述,七十年代末彭先生又发表《古籍校读法与语法学习》,对校读法的作用等作了深入的论述。彭铎继承陈钟凡、孙德谦之说而加以发展,确定了校读法的基本形式,使校读法作为一种学习与研究古文献、古汉语的方法同校勘学、文献学相辅相成,鼎足而三。

  • 标签: 陈钟凡 校读法 彭铎 《古籍校读法》 《古籍校读与语法学习》 《文言文校读》
  • 简介:唐代长安城裹有三大内,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分别为不同时期帝王政治活动的中心,其中大明宫为唐代中後期主要的政治核心(图1)。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对大明宫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研究也陆续展开。这些勘察与发掘,

  • 标签: 唐朝 大明宫 构造形式 中央决策部门 职能变迁 中国
  • 简介: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 标签: 城市社区发展 条件
  • 简介:新中国的中共党史、地方志事业,起步于50年代,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如何认识和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史志工作,我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史志工作的实践,作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史志 市场经济条件 史志部门 邓小平理论 资政 存史
  • 简介:过去五年间,西藏实施各项利寺惠僧政策,全力改善僧尼修行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了全区寺庙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还为僧尼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为改善僧尼修行条件和生活环境,西藏1787座寺庙实现报纸、文化书屋、广播电视全覆盖,1785座寺庙实现通路,1779座寺庙实现通水,1751座寺庙实现通讯。西藏将全区寺庙僧舍维修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维修改造寺庙僧舍3万余间。

  • 标签: 生活环境 僧尼 西藏 修行 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性住房
  • 简介:本文介绍日本学者前田直典关于日本历史是以中国、朝鲜的历史发展为前提条件的观点,以及另一日本学者西嵨定生所提出,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世界的运转,系以册封体制(指中国王朝与其周边各国间结成君臣关系的体制或秩序)为轴心的构想。按照西嵨的构想,中国先进的文物制度正是通过这一册封体制向周边传播和得到理解的;而日本,虽没有与中国结成册封关系,但仍以朝贡国的地位,吸收中国文物制度。本文还介绍不同意上述构想,或与之有差异的种种看法。并希望今后中日两国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探讨、研究这一类问题。

  • 标签: 朝贡国 君臣关系 研究动向 句丽 律令制 隋唐时代
  • 简介:郑和七下西洋,创建了世界航运史上的伟大壮举。15世纪以及明朝中期,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处于世界各国发展前列的文明古国中国,为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成功,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基本保证。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科技保障 明朝中期 15世纪 文明古国 基础条件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无数风流人物,在中华灿烂辉煌的古文明的基础上,大展宏图,创建了无数丰功伟业。明朝三宝太监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经历28年,七次下西洋,经过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继续远航到达非洲沿岸国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科技保障 中华民族 古代文明 古文明 东南亚
  • 简介:中世纪英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方式与法国和德意志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它是在氏族公社瓦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的封建因素,如:大地产制正在形成;从土地中产生出了个人依附的政治关系;以及国王给予基督教教会的特殊权利,使其介入了国王的世俗事物,等等.这些社会条件已经使英国从氏族公社制走向了封建制度,诺曼人的征服加速了这个过渡的步伐.英国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方式决定了其封建制度发展的特质.

  • 标签: 英国 封建制度 王权 地方贵族
  • 简介: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产业技术现状,逐层分析了民族地区实现产业技术跨越所要依托的技术、经济、制度和文化等诸多条件,并阐述了这些条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对技术跨越行为的制约机理。

  • 标签: 西北 民族 产业技术 跨越 条件
  • 简介:成吉思汗五次征伐唐古特国的自然条件[法]单泰陆(MikhailSANTARO)我提出这篇短文,是为了对唐古特研究贡献一些微薄之力,同时还想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赐教。在史籍中,对蒙古人所称之唐古特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中均有不同的名称和记载。在《蒙古...

  • 标签: 成吉思汗 唐古特 贺兰山 蒙古国 自然条件 《蒙古秘史》
  • 简介:论普鲁士道路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正当性孙炳辉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进的过程中,土地问题是中心问题。尽管欧美各国都按自己的条件,取不同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如英国的"地产清除",法国的小块拍卖,美国的出售"后备土地",俄国、德国的赎买等等,...

  • 标签: 普鲁士道路 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 资产阶级化 十九世纪中期 历史条件
  • 简介:2014年以来,中央已对西藏下达专项资金40.1亿元,其中中央专款21.2亿元,统筹中央其他义务教育阶段资金18.9亿元,将1034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实施校舍改建、设备配置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覆盖西藏74个县(区)。目前,规划内45.4%的校舍完成建设,装备类已全部完成采购并配置到校,教育信息化全面铺开。

  • 标签: 中央 学校条件 西藏 农牧区 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学校
  • 简介: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自古以来是中外史学家、思想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近代以来,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对此多有卓见;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确立了在这个问题上的科学理论①。由于历史的原因,自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标签: 地理条件 黄河流域 历史进程 长江流域 中国历史 环境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