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开发、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实施新的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采用新的科学手段,实现依法管理。

  • 标签: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 简介:"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对粮食非常重视。三年困难时期,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国家和人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 标签: 周恩来 粮食部门 困难时期 粮食问题 粮食工作 大跃进
  • 简介: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这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在以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则是史无前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始终是摆在社会主义历史面前的崭新课题。许多国家之所以历史地选择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了扬弃私有制基础上固有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诸如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劳资矛盾、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等等。当公有制在许多国家建立之后,他们大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或消除了私有制基础上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出人预料的是,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个体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压抑、企业效率低下、社会供给严重短缺,以及平均主义、官僚主义等等。所以,社会主义便驶入了和市场经济相接轨的历史。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基本上依赖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微观领域里积极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激励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增强社会供给,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然而,在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如何实现国有企业?

  • 标签: 国有企业 市场机制 监督和约束 所有制结构 民主和法制 激励机
  • 简介: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粮食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粮食产量和供应量锐减,而苏联政府必须确保前线士兵的粮食消费来打赢战争.面对粮食的短缺和时刻到来的饥荒,苏联在城市发放卡片,建立粮食卡片制度,实行定量配给来限制城市居民的消费,同时在其中亚和远东地区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鼓励城市居民参加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美国等盟国通过租借援助向苏联提供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战略物资,为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贡献.

  • 标签: 苏联 美国 粮食 租借援助
  • 简介: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从海南州近年来企业改革的情况看,虽已进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转机建制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全州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大部分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不容我们乐观。从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看,1995年全州共有国有企业59家,占全州企业总数的55.14%。工业总产值尽管由1994年的10000.29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11319.5万元,但企业亏损面由1994年的36.99$增加到1995年的38.82%,增加1.8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作为海南州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变型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不仅仅单纯是企业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央十二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大力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搞活国有企业,使之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海南州 改革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领导班子 企业管理
  • 简介:1968年,我走出校门进厂门,被分配到武汉市粮食部门工作,直到2001年退休.30多年从“粮”至终,其间我有幸亲历武汉粮食流通改革,是这段难忘历程的经历者、参与者与奉献者.我国的粮食体制改革,始终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有序展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施统一计划管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粮食改革的号角.从1979年计划管理下的限量议购议销.

  • 标签: 粮食流通改革 武汉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国家粮食安全 计划管理 1968年
  • 简介:光复后,台湾作为重要产粮区,与大陆在粮食生产方面的联系与流通日益紧密。在1948年4月召开的国民大会上,首次参会的台省国大代表就该省粮食生产、流通等问题提出一系列议案和调整意见,粮食部则及时作出回应,以期改进。

  • 标签: 台湾省国大代表 粮食部
  • 简介:<正>一粮食问题的产生中国为一农业国,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小,正常情况下,粮食供需尚能协调。在抗战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国统区并未产生粮食问题。抗战后方主要粮食市市场之一的成都市,在抗战爆发后的两年中,不但粮价稳定,且较抗战前略有下降。附表:成都市逐月米价指数(1937年7月—1939年8月)

  • 标签: 物价指数 粮食问题 国民党政府 市场 粮食供需 粮食政策
  • 简介:“保密”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是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二是对某事项不扩大知悉范围。修志人员在编纂粮食志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许多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和粮食工作内部事项的文件、电报、函件、统计数字、书刊资料等,前者需要做好第一义项下的保密工

  • 标签: 粮食志 保密工作 文献资料 志书编纂
  • 简介:王新礼在《史志文萃》1989年第4期上撰文,对新编志书中粮食志内容的漏记与旁逸发表看法。1.把土地税征收写进粮食志,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其实,它只能由税务志去记载,绝不能因它以征粮的形式出现、由粮食部门经办,就写入粮食志。2.粮油加工只能归属工业志,大部分粮食志都把它写了

  • 标签: 粮食部门 粮油加工 史志 文萃 漏记 商业志
  • 简介:清代前期继承自明代的漕运制度,解决了刚进京的政府官员和八旗官兵的口粮问题。漕运是政府制定的一项经济制度,是政府集中行政力量进行的资源配置,也是京师粮食供给制度。实际上,清代前期以皇帝为首的各时期政府并非固守制度不变,而是针对实际情况,欲对制度做一些变更,他们坚持的原则是因时制宜。只是改革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政府欲对漕运制度变革但没能成功。

  • 标签: 清代前期 北京 粮食供给制度
  • 简介:第一条本规程依各战区粮食管理办法大纲第二条之规定制定之.第二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直隶于所在地战区司令长官部,掌理本区内军民粮食之调剂运销及储备以供给战时需要,防止资敌.第三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置处长一人,由战区司令长官选员充任并以战区内各省政府民政厅长兼任副处长,必要时并得设专任副处长一人.

  • 标签: 粮食管理 副处长 军事委员会 战区 管理办法 粮食价格
  • 简介:第一条为适应抗战需要,调剂粮食之供求,并防止资敌起见,各战区得设立战时粮食管理处处理之.第二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直隶于战区司令长官部,其组织规程由经济部、内政部、军政部商询后方勤务部意见,会同拟具呈由行政院转送军事委员会核定.

  • 标签: 粮食管理 粮食仓库 管理办法 战区 军事委员会 运输
  • 简介:统购统销是我国政府在1953年开始对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了32年之久,直到1985年改为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它的实行对于建国初期城乡资本主义粮食工商业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和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粮食购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山西 粮食市场 统购统销政策 中国 经济管理体制
  • 简介:那个时代的人物,新旧杂陈,中西兼并,志趣各异,五光十色。读泰晤士插的一袭长衫,开口之乎者也的一身西服,满脸匪气的手捧老庄,遁入空门的以苍生为念,个个特立独行,各显其异。

  • 标签: 国有 特立独行 兼并
  • 简介:整整13年前,即1991年10月6日-8日,由省史志协会、洛阳市志办和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炼油厂(即现在的洛阳石化总厂)联合在炼油厂召开了“河南省首届大中型企业志研讨会”。在那次会上,来自全省29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的修志代表就编写中遇到的各

  • 标签: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志》 企业文化 编纂质量 篇目设置
  • 简介:广东地处季风著称的亚洲东南缘,因其纬度低,深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遍及境内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山谷低地,“尤其是河流冲积的地区,位于江河海滨,水利既充足,土壤又肥沃,自更属理想的稻米种植区”。早在宋时,广州米已远销今浙江、福建等地。然而明中叶后,广东缺粮的迹象日趋显露,至清初,“东粤(广东)固多谷地也,然不能不仰资于西粤(广西)”,这与当时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和非生产性城镇人口的增加不无关系。

  • 标签: 广泛 东南 清初 理想 江河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