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清代学术史上,方树可谓嘉道时期一位学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学者,尤以扬宋抑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对方氏理学观的认识,遂大多着眼于其尊崇朱子、批判汉学,为程朱理学正名,抑或宋兼采。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方树其人其学,则不难发现,其理学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树的理学观既有借“辟佛”以攻乎陆王、近世汉学家的一面,也有援佛入儒,对理学本身加以修正的一面。在宋兼采、倡导经世等方面,他与同时期夏炯等交相呼应、殊途同归,展现出此一时期理学发展的新趋势,颇值得玩味。

  • 标签: 方东树 理学观 援佛入儒
  • 简介:于廑(1913~1993年),原名保安,祖籍安徽休宁,少年成长于大运河畔的江苏宝应。1935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9~1941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习经济史。1941年秋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留美公费生,入哈佛大学文理研究院,1944年和1946年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7年应周鲠生校长邀请,回国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兼任系主任。

  • 标签: 吴于廑 陈序经 西方史学 治史者 历史学家
  • 简介: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

  • 标签: 武汉市 西藏山南 民族团结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家中,冠中可以说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中国从现代到当代跨世纪绘画的典型的画家之一,他一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与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几十年孜孜以求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作品恪守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情实感和创作理念,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标签: 当代价值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油画民族化 文化艺术事业 西方绘画
  • 简介:严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天演论》翻译,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奠定的。由于知识结构、时代因素,严复的翻译并不是一气呵成,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过程。在那知识饥渴的年代,《天演论》自然形成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叶尔恺、汝纶等对《天演论》传布、定稿,都有不同贡献。

  • 标签: 严复 《天演论》 吴汝纶 叶尔恺
  • 简介:开栏的话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光荣而喜庆时刻,我刊特别策划“与共和国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栏”,邀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子女们回忆和讲述他们眼中的父母以及他们传奇一生,一期一篇,全年共十二篇。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兰州
  • 简介: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代表。两书约在丽末鲜初传入朝鲜半岛,明人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义例改订的版本迅速风靡朝鲜社会,成为朝鲜各阶层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渠道。曾、江二史在朝鲜王朝前期备受推崇,出现了诸多续补之书,但到朝鲜王朝后期,士人特别是实学学者受清代学术影响,针对两书展开了系统批评,不仅抨击其义例与内容不符之类形式方面的问题,也对书中所载史实的可靠性进行质疑。即便如此,两书在童蒙教育中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普及性史书 《少微通鉴节要》 《十八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