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时间,自2007年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蝶》,在东莞玉兰大剧首演,时至今日,我国观众对音乐剧的兴趣,日益浓厚。本文将通过对西方音乐剧的简单概括,浅谈原创音乐剧本土创新。

  • 标签: 原创音乐剧 本土化创新
  • 简介:释奠是中国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仪式。8世纪初,日本模仿唐朝建立大学寮制度,释奠被引入日本。8世纪中叶,吉备真备借鉴《大唐开元礼》,整顿释奠,使其初具规模。平安前期,嵯峨天皇时设定了“天子幸释奠”的情况,并首开“七经轮转讲读制”、诗宴和内论义,后两者的恒常凸显了日本释奠的本土特色。日本释奠既包括准备、馈享、讲论等固有仪程,也包括诗宴、内论义等衍生仪程。讲论是大学寮教官展现才华的重要舞台;诗宴是文人表达尊师崇孔、以忠事君志向的场合;内论义是天皇参与释奠讲论的折衷方式。释奠是尊崇道统的表现,道统与治统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当皇权衰弱、大学寮衰败,释奠代表的道统也随之衰败。

  • 标签: 日本 平安前期 释奠 《大唐开元礼》 《延喜式》
  • 简介:幼儿音乐课程开发资源有着多样性,新疆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人类的四大文明曾在这里碰撞,东西的文化曾在这里交流、融汇、碰撞,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笔者以四个维度展示了四个不同的课例。

  • 标签: 幼儿音乐教育 课例
  • 简介:马来西亚是政治发展较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殖民时期的政治遗产进行了适当的本土改造,使民主与权威同时为政治稳定提供支撑,形成了介于民主与权威之间的政治体制.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经验说明,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本国国情对继承而来的政治遗产进行本土的改造,才能建立适合本国社会与历史特点的稳定的政治体制.西方的政治发展模式并不是普适性的真理,发展中国家在探寻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从而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标签: 政治发展 本土化 民主 权威 马来西亚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的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侨民中先天道有关,而后者则超越了华侨的圈子,经过越南本土宗教家的改造利用,参与和推动了当地的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研究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下层知识分子和宗教家在社会文化方面艰难探索的重要文献。

  • 标签: 汉喃研究院 经卷 民众宗教 越南本土化 先天道
  • 简介:埃及的本土埃及,经历了一个酝酿、开拓、发展、繁荣的发展历程。接受欧洲近代文化的知识分子,努力传播埃及的知识,为本土埃及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本土埃及发轫于欧洲列强斗争的夹缝中,形成了以卡马尔为代表的第一代埃及学家、以哈桑为代表的第二代埃及学家,这两代埃及学家是本土埃及的开拓者。在1922年埃及独立、图坦卡蒙法老陵寝发现的刺激下,埃及领域也出现了反殖民主义的声音,从而极大促进了本土埃及的发展,本土埃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第三代本土埃及学家群体,他们的成就得到了西方埃及学界的认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本土埃及进入繁荣期,第四代本土埃及学家在考古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究领域日益拓宽。

  • 标签: 埃及 本土埃及学 埃及考古
  • 简介:马薛里吉思为马可波罗在华的友人,曾任镇江路副达鲁花赤,其家族世传制作一种名为“舍里八”的饮品技艺。本文以该饮品为中心,从制备所需果品原料的角度考察了他先後任职华北、云南与镇江的原因,否定了前人将《回回药方》中的“舍刺必”视为“舍里八”的异译,并循该饮品在元代又意译为“解渴水”的线索,从元明史料中检索其在中国本士化生产後的十四个不同品种,且分析了元代御医罗天益撰《卫生宝监》中所记的一个因过量饮用而致病的案例.

  • 标签: 马可波罗 马薛里吉思 舍里八 镇江
  • 简介: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在人类研究中,作为专业知识生产者的研究者与所研究群体的关系在民族志表述危机的反思之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而在地文化精英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学术角色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于与一位塔吉克族文化学者交往的追忆,讨论了人类知识的生产过程,说明本土知识分子在关于一个族群或者地方的人类知识生产中的价值和作用,探讨了双方如何在互动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类和民族文化知识的扩展和变化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马达力汗 本土知识分子 人类学知识生产
  • 简介:叙事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 标签: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 简介: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境内所拥有的西方艺术品少之又少,相比起在西方国家那么多博物馆里面有东方馆、亚洲馆甚至中国馆,显然是大相径庭。这里面有许多历史的故事,也包括了国家之间、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焦虑。新的形势下,彼此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成果,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

  • 标签: 本土资源 西方国家 中国境内 艺术成果 艺术品 博物馆
  • 简介:本文以历史叙事理论资源的辨析出发,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围绕事实与虚构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对挑战的回应。以及历史叙事研究的可能等三个方面,着重对历史叙事乃至教育历史叙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做出必要的理论阐述。

  • 标签: 叙事 历史叙事 话语 事实
  • 简介:一贵州的文化源流,可以推到公元2世纪的尹珍从汝南许慎读书开始,但史料很少,15世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较为具体。朱元璋从实际生活中懂得用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用“尊王攘夷”、“三纲五常”这一套统治术,显然收到了功效。贵州定为行省,设布政使司,是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时代的决策。贵州在15世纪时,版图小,人口少,交通闭塞,民族复杂,经济和文化都落后,实在不够建为一个省的条件。但是这块地方名日西南边徼,蛮荒之区,它却是西南边徼的中心地带。

  • 标签: 贵州学 贵州文化 明代 西南地区
  • 简介:法国本土以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说法语。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法语也存在着多种法语的变体(方言)。欧洲的法语变体有比利时法语、瑞士法语、奥斯塔法语等。加拿大法语主要有魁北克法语和阿卡迪亚法语两大方言。此外,非洲、美洲、东南亚、大洋洲也存在着多种法语方言。本文介绍了这些法语变体的相关情况。

  • 标签: 法语 方言 欧洲法语 加拿大法语
  • 简介:吴江以水和桥著名。清康熙《吴江县志》称当时吴江的桥梁“以数千计”。至清末,有名可查的桥有503座。据1935年统计,吴江共有桥1194座,其中唐桥2座、宋桥8座、元桥11座、明桥114座、清桥409座、民国桥梁447座、年代不明者203座。后因战乱,许多桥梁被毁,至1985年文物普查尚存各类石桥260余座.

  • 标签: 吴江 叙事 虹桥 文物普查 桥梁
  • 简介:文化,可从这样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人化,二是人。人化,就是客体所承载的主体意义,主要是指人对非人因素的影响。人,就是现时文化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 标签: 本土文化 客家文化策略 全球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活着》 叙事理论 叙事艺术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大概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挟裹下,我们每每感叹当下的文坛,

  • 标签: 乡村叙事 叙事散文 东乡族 作家 文学 《文心雕龙》
  • 简介:泰西各国在近世突飞猛进、国力极臻,远东中国漏邑日甚、抱残守缺,昧于外情。地理大发现又使东西方在地理距离上拉近,怀揣贸易为国家安全之基本保障理念的英国首先利用坚甲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受益于条约制度,西人身影遍及西南商贸重镇重庆,其中英商立德乐在重庆的活动对近代重庆乃至中国内陆产生了深远影响。围绕立德乐及其活动做了三个方面的考察。首先,关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对中国西部内陆的觊觎;其次,通过过立德乐的视角窥见晚清渝城的社会面貌;最后,对立德乐与近代重庆社会,及与近代中国的互动关系做一述评。

  • 标签: 立德乐 《扬子江峡谷及重庆游记》 近代重庆社会 川江航运 重庆开埠
  • 简介:由赵轶峰教授倡议召开的“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选题。它触及到当下国际交往大背景下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是否需要国际视野,这早已不是一个疑问。实际上远在呼吁全球史之前的20世纪40年代,翦伯赞就已经在自己从事的先秦和秦汉史研究中,实践了由中国看世界,由世界看中国的理念。

  • 标签: 历史研究 情怀 国际视野 学术价值 学术研讨会 古代史研究
  • 简介:“元佑学术”不仅体现了北宋蜀、洛学、朔三大学派的某些相同的经学思想,而且辐射到了文学、史学、制度等多个文化层面,是元佑党人用来排斥“荆公新学”、废弃熙丰新法的理论依托。绍圣以后,“元佑学术”遭致严厉禁锢,也成了“绍述”新党排斥政敌的一个专门术语。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历史过程中,却以一种过於偏执的认同,以及简单的二分法和柔性叙事的手段,展开了以“元佑学术”为判断标准的历史叙事:并将“元佑学术”视为宋代进入“后三代”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元佑学术”的形成与被禁,到“元佑叙事”的展开,均与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优劣杂陈、得失参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 标签: 元佑学术 元佑叙事 朋党之争 政治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