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冯玉祥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吴组缃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两个人物怎能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知道,吴组缃和冯玉祥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师生情缘.想当年,年仅27岁的小说家吴组缃给53岁的民众抗战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当了国文教师,而且一当就是13年!冯玉祥将军虽为行武出身,但他喜好诗文,曾写过很多诗歌,自称其诗为“丘八诗”.为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他于1935年1月,聘请年仅27岁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吴组缃担任他的国文教师.吴先生的主要工作是为冯玉祥选讲古今诗文,修改冯玉祥所作诗文和传记,抗战期间兼作冯的秘书工作,代拟函电稿、讲演稿、谈话稿等.担任冯

  • 标签: 冯玉祥 吴组缃 秘书工作 中国现代史 文学水平 考古探险队
  • 简介:张玉凤与晚年毛泽东毛泽东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在主席逝世后,回到了铁道部做老干部工作。她出身于工人家庭,14岁参加铁路工作,18岁在长沙专列上,开始在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保健工作。

  • 标签: 毛泽东 贝多芬 铅中毒 机要秘书 海森伯 晚年毛泽东
  • 简介:70余年前的1929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西湖博览会,一时间,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在明媚的山水之间写下了永恒难忘的记忆。本文拟对这一盛会作一简略的考察。

  • 标签: 西湖博览会 1929年 展览会 浙江 历史资料
  • 简介:鲁迅少年时邂逅的那间,叫做三味书屋。宋人有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若单论味道,想来读书之事,何止三味.当真五味杂陈。红袖添香自然是一种,温柔旖旎,甜蜜动人。汉书下酒是另一种,酣畅淋漓,爽朗醉人。:苦读的,凿壁借一缕烛光,囊萤聚一分昏亮,寒冬映雪,月夜升屋,用心处各有千秋,展页时苦中有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书之味》
  • 简介: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寓意,为书圣主萎之第七子。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囊之,父子台称二王。

  • 标签: 王献之 家学渊源 书法家 东晋 草书
  • 简介:在长征中,朱德三次经过草地。第一次是1935年8月中下旬,在草地走了5天,到达阿坝。第二次是同年9月下旬,张困焘将朱德渊离左路军司令部,要他随前线部队南下,又一次经过草地,到达松岗、党坝、

  • 标签: 草地 朱德 博览会 野菜 司令部 长征
  • 简介:民国年间,中国不仅出洋参加过许多大型国际博览会,取得一定成绩,而且还自行筹办过不少国内博览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 标签: 国际博览会 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
  • 简介:《水》是水族先民最早的一部古筮书。其写作目的在于适应占筮的要求,预测人事的吉凶,寄托着人们试图征服自然以及沟通超自然力量的幻想,反映出人们试图预测历史运行、社会治乱的渴望,带有早期的神话学和民俗学的色彩。作者的天道观是迷信神权的,为了遇事向神请示,才编写《水》,作为水族原始宗教的工具。张为纲先生在《水家来源试探》一文中说:“今日水,已失却其文字之功用,转而为咒术之工

  • 标签: 占筮 神话学 超自然力量 天道观 洛书 趋吉避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瑶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评皇券牒》、《盘王歌》、《盘王》是瑶族民间珍藏的三部历史文献。它们流传时间长,是研究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瑶族《评皇券牒》和《盘王歌》,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撰文研讨,取得了不少成果,唯对《盘王》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文拟就《盘王》作一初步探讨,谬误在所难免,希同道者不吝赐正。(一)瑶族崇祀盘瓠(王),早在晋代就有“每常为猱杂鱼肉以归,以祭盘瓠”的记

  • 标签: 瑶族文化 瑶族先民 社会发展 封建王朝 历史悠久 重要资料
  • 简介:蒋介石平生有阅读的习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囚禁中的蒋介石待惊魂稍定,除了诵读《圣经》外,还"阅墨子自遣"。张学良深知蒋的阅读习惯,曾批评他读书范围太窄,思想太旧,"所看之书多是韩非子、墨子一类"。蒋介石对"韩非子、墨子一类"的确情有独钟,但他的读书范围又不限于这一类。

  • 标签: 蒋介石 韩非子 西安事变 墨子 曾国藩 阅读习惯
  • 简介: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标签: 道教文献 隐语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 简介:今天,对我和我的全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认识蒋兆和就是从认识《流民图》开始。1943年《流民图》在沦陷区北平太庙展出时,她强烈的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从那以后这幅巨作伴着我度过了50余年的风风雨雨。《流民图》在身边时我细心照...

  • 标签: 历史的见证 细心照顾 中国美术 家庭 太庙 遗愿
  • 简介:为什么我们对书籍如此一往情深?为什么我们一生大量聚,毫无节制?我们的藏书除了用作求知,还有更多象征意义——书籍便于携带,价钱适中,又赏心悦目.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连。我们对的那种难舍难分之情,似乎是与生俱来,即使是信息革命和电脑光盘的侵入也未能取而代之。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与书为伴》
  • 简介:<正>《太史公》,已知其为谈、迁父子合撰矣,而《汉书》亦有类似之问题,玆一陈之。班固作史,模仿史迁《自序》,作《叙传》一篇以述其家世及著作之意。其叙父彪事甚简,止录其《王命论》全文,并记其避地河西与举茂才,为徐令数事,又总论之曰:“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未尝一字道其作史也。至自述作史之故,则曰:“固以为唐、虞、三代,《诗》、《》、所及,世有典籍。……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则《汉书》之作,发意由己,成事由己,绝无可疑也。

  • 标签: 班固 司马迁 后汉书 太史公 春秋 班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