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宋明时期的理学,继承并发挥了孔孟的仁孝观。理学中人将仁孝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并将其推广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医儒之间关系的特殊性,理学仁孝观在嵥渭捌湟院蟮囊窖е胁挠跋熳钗钤叮佣纬闪斯糯飞弦桓鲋档弥厥拥奈幕窒蟆“医为仁术”说和“知医为孝”说,是医儒关系中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理学 仁孝观 古代医学
  • 简介:在广州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夏葛医学院(HackeetMedicaiCollegeforWomen)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前身是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女医生富玛利(MaryFulton)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创办的广东女子医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女子医学校。光绪二十七年(1901)美国人夏葛(E.A.K.Hackeet)捐款建造多所学校校舍,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校改名“夏葛”医学校。

  • 标签: 女子医学院 夏葛医学院 中国 广州市 历史发展
  • 简介:1993年12月11日,外甥何崇统(大龙)第二度从贵阳来台湾,和他的七个弟妹团聚,并探望舅舅、舅母。翌日,他偕同在台北市居住的弟妹夫妇及其小甥女等,浩浩荡荡十余人来到外双溪我们家,老老少少四代同堂,真是开心极了。

  • 标签: 国立贵阳医学院 李彤 抗日斗争 洪廉 李贵真 生活经历
  • 简介:浙江省立医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民国元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简称浙江医专),它是我国自己最早兴办的高等医药院校之一。浙江医专在1947年暑期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后,即由留学归来的蒋亦凡出任首任院长。

  • 标签: 浙江医学院 蒋亦凡 生平 中国 医学研究 生平事迹
  • 简介: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进人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以后,中医的发展遇到了西医这个强劲的对手,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医学,中医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1904年,杜炜孙在绍兴开办医学讲习社,1910年,丁福保在上海开办绍兴医学讲习社,袁桂生在镇江创办镇江自新医学堂,蔡小香、了福保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会附设讲习所,这些是中国最早开办的中医学校。1917年,丁甘仁、丁济万在上海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请中医名家曹颖甫、丁福保。陆渊雷等执教,由于办学有方,该校不仅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而且为举办中医学校提供了一套有益的经验。当时办得颇为出色的中医学校还有包识生在上海创办的神州医药专门学校,范效霎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医药 中医学 中医期刊 《内经》 中医中药
  • 简介: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本世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在广州度过,先中秀才,后与革命党人游。毕业于西医学校并成为研究中国医学史的先驱。在广州成为天主教徒,并发愿撰写基督教史。而立之年始定居北京,因其成名于北京,故在广州之事,尤其是撰写医学论文及在石室教堂受法国传教士影响之事常过于简略。

  • 标签: 陈垣 历史学家 革命党人 先驱 传教士 青年时代
  • 简介:新安江流域的歙县、绩溪、休宁、黟县及婺源六邑,宋元以降都辖于徽州,上溯晋代曾为新安郡辖境,故后世又以新安为徽州的别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药材资源较为丰富,且少受战乱侵害,民生较为安定;徽商崛起后,促进了当地的教育,学术研究蔚然成风,医学也因此得到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安医学.北宋以来的近千年间,新安医学主要靠父传子、师传徒、祖传兼师承这三种传承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仅上述徽州六邑,见于史传的名医就有600多人、医著500多种.

  • 标签: 徽州 晋代 民生 新安江 黟县 别称
  • 简介:志书是记载一个地区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在一个地区内记述一个方面内容的志书,称之为专业志,它是记录某一类事物历史和现状的著作。《甘南藏医志》是一本全面记述甘南藏区藏医药历史和现状的专业性志书。据不完全了解,它是中华藏医志书中,率先以专志形式单独问世的著作。

  • 标签: 历史 专业性 志书 甘南藏区 综合性 著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神经及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看到我国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更加深深地缅怀我的恩师——我国神经病学、神经病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许英魁教授。35年前,在那个摧残科学、毁灭文明的动乱年月,许英魁教授不堪凌辱死于非命。他的死给我国神经精神医学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那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

  • 标签: 许英魁 中国 精神疾病 神经疾病 医学事业 生平事迹
  • 简介:在《黄宾虹书法集》中,收入了这样一帧条幅:歙之良医先著于宋。张扩从蕲水庞安时游,同学六十人,安时独喜旷(扩)。后闻蜀有王朴善脉,又能以太素知人福命,从之期年,得衣领中所藏素书,尽其诀。明清以来,传之程琎,著太素脉诀经验方。程衍道性沈静寡言,虽当笃疾濒危,未尝动声色,投剂立起,诊俟数十人,了

  • 标签: 黄宾虹 王任之 书法集 太素脉诀 庞安时 程衍道
  • 简介:本文从鲁学界历来有所讳忌的生理角度对阿Q进行医学人类学分析,认为其性格上、精神上的病态有部分生理因素.并认为,对这一因素的揭示,非但不会贬低人物的美学意义,反之对我们加深理解阿Q的典型性特征及鲁迅创作心理的深广性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阿Q 精神病态 医学人类学 鲁迅研究
  • 简介:“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形式。”看来,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民族语言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数代人的不倦努力,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为一批批后继者向更高层次的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语言学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还是有大量未经开垦的“处女地”的存在,尤其是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譬如医学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民族语言 形式 民族文化 专业性 领域
  • 简介:西医是近代西学东输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觉接受西学的过程中,吴汝纶时传统中医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由相信走向怀疑,最终转向西医。这一转变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完成的,是与晚清中国时西洋医学的认同过程和认识水平相一致的。它既是历史推力的结果,更是吴汝纶比较、权衡后的理性抉择。

  • 标签: 清代 吴汝纶 中医 西医
  • 简介:<正>藏医学《四部医典》这部论著,是作者精通了人体、疾病与治疗的本质后完成的。故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具有千古不朽的实用价值。是一部符合科学的最佳医典。这部医典的内容包括八支,故具广泛性,它还以气、胆、液三者作为主体,因此又具有层次性和完整性。在此,对八支集要中关于人体四元素,和气、胆、液等的本性、功能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系作一略述。

  • 标签: 藏医学 辩证关系 四元素 人体健康 疾病 四部医典
  • 简介:<正>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自十七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以康熙为代表的满族上层人物,开创了清初文化兴盛局面。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的开明皇帝。他一生上自天文、历法,下迨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美术、音乐无所不研究,是历代帝王中少见的。就其医学而言,他不仅通晓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而且又热衷于西方医药知识。《钦定骼体全录》一书就是他在学习、研究西方医学解剖学后,命法国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parrenin)用满文译著的一部解剖学专著,为西方医学解剖学正式引进我国的嚆矢。然而有关这部书的历史肯景,及医学体系渊源鲜为人知,

  • 标签: 康熙帝 全录 巴多明 满族 西方医学 解剖学家
  • 简介: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个组织得严密、和谐、有序的系统工程,是老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要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层次分明,生动有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40分钟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联系中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组织,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感悟过程所带来的知识魅力。

  • 标签: 小学 数学 学习辅导 教学方法 课程理念
  • 简介:詹天佑在1884—1888年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的广东博学馆(1887年改广东水陆师学堂)任外文教习,一大批有志之士都是他的学生。根据收录1919年7月27日广州各界召开的詹天佑追悼会挽联、祭文的《广州詹公追悼会祭文挽联汇抄》的送挽联者中自称“受业”(学生)者,对照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的《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及有关家庭的史料,证实如下几位是当时詹天佑在黄埔长洲岛任教时的学生

  • 标签: 詹天佑 广州市 中山图书馆 追悼会 近现代
  • 简介:<正>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成立.该伪政权采取了鼓励留学日本的政策,以便训练为日满合并效力的骨干分子,培养汉奸政权的中坚及接班人.除以各种形式派遣公费留学生外,还重用留学回国人员.1936年末,伪满统治下的东北各主要城市举行第一次留学生考试,卒业者全部被伪政府及各特殊会社录用.从而使留学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职位的诱惑下,一些青年乐于赴日镀金.更有一些汉奸亲日分子,为表其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都积极地将子女送往日本.由此造成了公费、自费留日者络绎不绝,人数大大超过关内同期留日学生数的现象.据1936年“日华学会”统计,在5909名中国留日学生中,伪满的学生有1833人,几乎占到1/3.

  • 标签: 中国留日学生 留学日本 合并效力 留日运动 伪满洲国 亲日分子
  • 简介:在西方,中世纪的军事医学常常表现为理论强于实践。这种理论以观察及希腊与阿拉伯流传下来的医学知识为基础,但在实践上却因止痛无方及无法预防创口感染而大打折扣。F.H.加里森(F.H.Garrison)中校在其《军事医学史评注》一书中写道:十三世纪时,有一种值得注意的上升的趋势,许多治疗最终都是以军事外科的形式完成的。然而预防医学、解剖、生理学与病理学却几乎不存在……①但13世纪的西方却有几位处于其时代前列的内科医生。亨利·德·蒙德维里(HenrideMondeville)、法王美男子腓力的御医,在1316年所写的一篇有关外科手术的专题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大肠创伤的颇为现代的治疗方法:他建议如果大肠受

  • 标签: 成吉思汗 军事医学史 蒙古人 中世纪 战争创伤 斑疹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