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救戏事,传闻已久。今有目睹者,语其详,记之。1978年1月31日至2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榻成都金牛宾馆,即将出访尼泊尔,有关部门为他安排三天的晚会,都是看川戏。那时,戏曲只演现代戏,小平坚持要看传统戏。省里负责文艺工作的马识途,找来...

  • 标签: 现代戏 折子戏 传统戏 二次解放 邓小平 中国戏曲
  • 简介: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门槛)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取笔头座(郭)之,号为'退笔军'。-张怀难.《书断》【译文】南朝。僧人智永住在吴兴的永欣寺,常年练习书法,后来积累

  • 标签: 吴兴 退笔 书断 铁叶 公学 张怀
  • 简介:海南的群众对用木头、石头、泥土雕塑的人物偶像,习惯称为“仔”,故称木偶戏为“仔戏”。木偶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剧种,目前经常演出的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品种。而海南岛临高县的仔戏,人偶同演,风格独特,是我国稀有的木偶戏种,堪称木偶戏艺术的一绝。

  • 标签: 海南岛 木偶戏 古老剧种 提线木偶 风格独特 临高县
  • 简介: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上面这首清朝人的诗,颇有唐人七绝之风,传播很广。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旧体诗词勃兴,大陆和台港乃至海外的报刊,多以诗话中的'本事诗'形式刊载,但提到作者姓名和题目的却很少,文字也不大一致,只有一点相同:歌颂左宗棠督办新疆防务。我曾综观一些报刊,认定诗的作者为左宗棠的幕僚杨昌浚,生平不详;诗的题目,或作《赠左宗棠》,或作《左柳》。前者似为杨昌浚所题。杨昌浚一作杨昌澹。后者当为后人歌颂左文襄

  • 标签: 左公柳 杨昌浚 旧体诗词 玉关 文襄 清朝人
  • 简介:李仲,贵阳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1914年与李大钊一道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众议院首席秘书,参与《晨钟报》的创办,参加反袁、护法、护国运动。1924年在上海加入国民党。北伐战争初期,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处处长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军事委员会秘书处长、内政部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参事、政协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译著有《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烟禁问题》、《更生庐杂咏》等著作,系国民党军政要员中有名的诗人、书法家。

  • 标签: 李伸公 其人 其事
  • 简介:在光泽县城中心的后街上,立有一块清代盐政管理的“禁陋规”石碑,碑文记述了光泽民众当年抗争盐业官吏贪财勒索不法行为和争取到食盐供应正常的事件。石碑高约1.5米,宽约70厘米,镌文214个字,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而立。

  • 标签: 勒石 盐政管理 不法行为 光泽 石碑 清代
  • 简介: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又号糜,自称“清懒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载,陈眉自幼颖异,能文章,得到后来任首辅的同郡徐阶的器重;为诸生时,与董其昌齐名;当朝宰相王锡爵曾招他与自己的儿子王衡一起读书;“文坛盟主”王世贞“亦雅重”之。可以说,如果有意仕进的话,陈眉的确具有许多便利条件。可是,他却出人意料地在二十九岁时,焚弃儒冠,隐居昆山。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时,“招之,谢弗往”;朝中官员多次举荐,“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终生杜门著述,闲时与黄冠老袖登山临水,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明史》认为他“通明高迈”、“志尚高雅”,但也有人尖酸地讽刺他是“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蒋士锉《临川梦》)。本文拟从晚明“山人”心态这一角度切人,对陈眉“隐逸”之举加以评析,以便通过这一典型个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晚明“山人”的人格以及作品。

  • 标签: 陈眉公 袁宏道 晚明文人 《红楼梦》 自然人性论 士大夫
  • 简介:武是南宋著名的目录学家,著述很多,但大多散佚。本文在前人辑佚的基础上,在《郡斋读书志》中辑录了晁武的两则佚文,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辑录了《郡斋读书志》的一条佚文,总计三则。

  • 标签: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文献通考·经籍考》 辑佚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二重证据法",将《逸周书·祭》篇与西周铜器铭文、传世的《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比对,支持《祭》篇为可靠的西周文献的观点,并纠正了其中断句、讹误、脱漏等错误。

  • 标签: 《逸周书·祭公》 西周文献 新证
  • 简介:“绮亭生祠”又称“百豫坊生祠”“绮亭陈祠”等。它位于南海市西樵镇简村。简村为清末著名华侨实业家陈启沅的故乡,当地陈氏后人传说此祠堂系陈启沅为纪念其父“绮亭”所建的“生祠”,故有“绮亭生祠”之说。又因当年祠堂边陈启沅还建有由十七幢

  • 标签: 陈启沅 简村 西樵镇 蚕桑谱 缉斋 所建
  • 简介:汉声辞杂写,不可解读达千五百年之久,经逯钦立声辞分流研究,为解读及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杨骥首议它是现存最早的舞剧剧本,赵逵夫续有细说.也有异议.文体定性讨论已经历五十多年,尚未定论.在释难句、章解、情节、人物、主题各方面都有歧说.特别是舞台提示语多而杂.研究中又有引以为戒的学风问题.本文试就各方面的大端作述评.

  • 标签: 《公莫舞》 剧本 逯钦立 解读 人物 情节
  • 简介:神女成智琼的传说,始於魏晋年间,因其事写成《神女赋》及记录其事为传记者是谁,文献有不同的记载,本文探究故事的本源及其演变。传说流行之後,人们又将妇女画眉以及梅花加上智琼的名字,本文试勾稽其源流。神话在民间的衍变,此亦一例。

  • 标签: 张敏 成公智琼 神女赋 额黄
  • 简介:关于'跻僖'的讨论,是经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范例。事实上,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臣子一例'解释体系的确立,使得经学的讨论偏离了核心而横生枝蔓。关于'臣子一例'原则的确认及对其的否定,构成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线索,而由'臣子一例'与否所引发出的兄弟昭穆异同问题,使得问题的解释更趋复杂。在由经及传再及注疏的阐释过程中,存在后世的引申和发挥。本文即以'经—传—注—疏'为考察对象,阐述在'跻僖'问题上所展示之各家解释逻辑。

  • 标签: 问题的核心 经学史 公羊传 庶兄 孔疏 弗忌
  • 简介:《左传》为我国古代经典,注解此书者代不乏人。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杜预《注》,孔颖达《疏》,近代重要著作有日本学者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本文对前人注释《左传》有关训诂、史实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补充意见。

  • 标签: 《左传》 训诂 史实 新证
  • 简介:“四”是一个有趣的数字,有人不喜欢,因为它与“死”字谐音;但很多人却爱用它,如“四季平安”、“四海同心”等,又有“四大天王”、“四平八稳”等词,在香港就有“四大天王”男歌星,

  • 标签: 黄公望 “死”字 “四” 天王 歌星
  • 简介: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历代统治者大都推行钳口政策,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逼迫民众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国语》所载的周厉王姬胡,即是史上最早的钳口政策施行者。被孔子赞颂为"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到厉王当权时就衰败了。残暴的厉王胡作非为,引发国人诸多非议、批评,执政官邵都看不下去,认为百姓已不堪忍受、要出乱子。但厉王对那些非议、批评声音十分恼怒,专门找来卫国的巫者,派去监视老百姓,只要卫巫一有举告,便立即将批评者逮捕处死。

  • 标签: 周厉王 言论自由 闭口不言 《国语》 郁郁乎文 姬胡
  • 简介:属于早期的讲史话本.文章对其版本及作序之人进行了辨析,并对其成书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辨,认为现存是从张仁亶或郭元振的嫁接增饰而来的,并考查了之所以转嫁到狄仁杰身上的原因在于,张、郭二人与狄仁杰虽然同为唐代才兼文武的一代名相,但由于唐宋以来普遍地以返周归唐的功勋系于狄仁杰一身,狄仁杰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更为崇高,故民间艺人将张、郭二人的移植到他们所敬慕的狄梁身上.

  • 标签: 《九谏书》 《梁公九谏》 狄仁杰
  • 简介: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光绪元年(1875)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逝于福州.光绪皇帝赐谥号为"文襄".

  • 标签: 同治元年 回民起义 太平军 左宗棠 总督 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