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汉剧的前身称为楚调,又名楚腔、楚歌、楚曲及郢曲等,是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其它三大古老剧种为昆、弋、梆),已传播到国内十几个省、市和几个国家,影响了几十个剧种,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繁多的名优剧种。议调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魏良辅《南词引正》中载:“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无南腔字者佳……五方语音不同,有中州调、冀州调、弦素调,乃东坡所仿(睛)偏于楚腔。”吴幻声在《吟碧馆剧谭》中说:“祝允明(字技山)所著猥谈中有云,‘昆曲之支派自宋元剧本,传至于明分有曼绰、弦素调,二种古音渐失,流传于北老,为大阳腔、高阳腔等,调杂有朔燕之音,其流传于汉者称为机阳腔,流传于湖广者称为襄阳腔云云…

  • 标签: 汉剧 皮黄腔 容美土司 田舜年 戏曲 艺人
  • 简介:<正>我国治金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末期使用青铜器开始,到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兴起,经历了长期实践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青铜文化艺术。建国以来,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在全省各地先后进行多次普查,大致上摸清了自商周至汉代有关冶铜、冶铁遗址的分布情况。对唐宋时期的冶铁遗址,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冶铜遗址共十五处,如郑州西郊牛寨河南龙山中晚期遗址、偃师二里头三期文化、郑州商城南关外、安阳苗圃、洛阳市东北郊、新郑城关阁老坟和小吴楼、南阳市瓦房庄等。冶铁遗址三十多处,如战国时期以

  • 标签: 冶金考古 原始社会末期 青铜器 遗址 文物考古 唐宋时期
  • 简介:《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13类:沿袭旧史致误;改元不统一;人名错误;时间错误;混淆史事;史事重复;脱字、衍字、错字;史料错误;不明史事而致误;避讳未改回;记事自相矛盾;文字颠倒致误;删改、概括错误。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仔细查找史源,以便真正弄清史料原意而不致产生讹误。

  • 标签: 宋史 礼志 点校本
  • 简介:<正>一、教材《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 标签: 教学参考书 王永兴 中学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 陈寅恪先生
  • 简介:民国时期,洛阳地方主要官员更迭频繁,这大概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系。由于史料缺乏,且记载不一,因此,考证这时期有多少官员在洛阳任过职,他们的任职时间及先后顺序,就显得非常困难。有时,对同一人就有几种说法。现在,就我在洛阳查找到的史料,寻求洛阳地方主要官员的情况记述如下。

  • 标签: 民国时期 洛阳市 地方官员 地方志 县以上官员 县政府官员
  • 简介:从80年代中前期开始,全国各地先后部署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出版各类综合志书5000余部。这些志书,着重反映近百年来各地的历史,特别是1949年以来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填补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和历史借鉴,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志书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标准 评价 精神文明建设 1949年
  • 简介:梅州大侠廖安祥先生,190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经历生活的种种磨练。1925年初到香港,从此在外拼搏达七十余年,于1997年1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廖安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深受世人景仰。

  • 标签: 业绩评述 大侠 梅州 先生 香港 山村
  • 简介:富察敦崇的《思恩太守年谱》是记述咸丰五年(1855)到宣统三年(1911)年间作者生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纪实类著作。笔者通过对《思恩太守年谱》中的主要碑文("以宁公墓志""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六世祖恪僖公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进行考析,考证史实,对相关一手资料进行剖析、组织,得出富察家族在边疆防卫、为官为民及清廷前期政权巩固三方面的贡献,并升华其学术价值,以供同好者析疑。

  • 标签: 《思恩太守年谱》 碑文 以宁公 双忠祠
  • 简介:夏:禹治水有功,后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所以,禹的儿子启把建立的国家定名为"夏"。商:汤的始祖契,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所以,汤在灭夏后便以"商"为国名。后来,因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称殷朝。周:周武王灭商(殷),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以"周"为国名。

  • 标签: 盘庚迁都 于岐 部落首领 周原 夏后氏 河南商丘
  • 简介:讲究志书语言的简洁、凝炼,是我国修志工作的优良传统。历代方志学家都强调志书语言要“文约事丰”、“文约忌广”。当代不少方志学家在论及志书美学观时,一般都将语言美列为方志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语言美包括准确性、鲜明性等诸多因素,而讲究语言的简洁性、浓缩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 标签: 方志学 修志工作 语言美 简洁性 志稿 浓缩性
  • 简介:<正>一、前言汉字结构研究历来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六书理论则是对汉字结构最早的理论概括。从文字学的开创期——汉代小学开始,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周礼》六书的阐发,就成为了近两千年来汉文字学基本理论的核心。而宋元明时期,文字学的发展进入消沉期。六书理论的研究只是在汉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缓慢的部分的推进。清代至今,随着金石学的复兴、古文字学的分立,以及大批古文字资料的发现,文字学得以振兴,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学者们对单个汉字的分析有进展、有

  • 标签: 汉字结构 形符 郑众 中国文字学 开创期 全面发展时期
  • 简介:当前,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概括地讲,一是保持农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力争2000年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二是保证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本世纪末,使绝大多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到小康,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 标签: 农牧民 小康 农畜产品 脱贫致富 农牧业 收入
  • 简介:本文对近百年来"新政"的当事人与后世研究者关于"新政"中断原因的见解逐条予以分析,进而指出,腐朽的清朝统治者迟至20世纪初年才推出"新政",加重了改革的难度与风险。而政治改革预备立宪的具体操作如何,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慈禧太后的后继者载沣等人不是尽力化

  • 标签: 中断原因 主要原因 近百年 世纪初 清末 政治改革
  • 简介: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经过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时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改变了红军错误的政治路线、解决了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从而使红军从失败走向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长征行》、人民网的《沙窝会议》及《毛尔盖会议前后》、南方新闻网《毛尔盖会议》、中国网《长征途中决定红军战略走向的历次会议》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 标签: 人民网 藏族群众 红色记忆 战役计划 编辑整理 懋功
  • 简介: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 标签: 国民党军 红色记忆 藏族群众 懋功 胡宗南 两河口会议
  • 简介:我市在完成县志稿编纂工作后,侧重对专业志(含部门志)稿的修改和铅印出版工作。1988年以来,本人通过10多本专业志的编写和修改,对编修专业志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因此,我认为,一部质量高的专业志必须是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整体融汇,即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统率事物的素材,以科学的态度分类归纳各方面的史料,以翔实的资料晓以历史题材。下面就谈谈资料的审核及志体的体例、文风、特色等几个主要问题。

  • 标签: 志书质量 志体 编纂工作 志稿 分类归纳 出版工作
  • 简介:学习辽、金史需要问读的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基础书《辽史》、《金史》中华书局点校本较好,亦较通行。此本已吸收过校勘各书可取处。若用非点校本,自行点校,遇可疑处,再与点校本核对,亦能有所得。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电》、《元史》和辽金相关部分,都要翻着看一看,这些书也是点校本较好。

  • 标签: 《金史》 参考书目 中华书局点校本 学习 《五代史》 《辽史》
  • 简介:新发现的浙江省龙泉市档案馆藏民国地方法院档案,共17333卷,88万余页,时间自咸丰八年(1858)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司法史、社会史、法律社会史三个层面。它为研究中国司法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包括制度、程序、法理、实践等各方面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近代浙南地方经济民生、政治军事、宗族组织、婚姻形态、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龙泉 诉讼档案 民国 地方法院 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