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晚清学者郑珍所著《说逸字》,是一部利用文献材料考证《说》逸字的专书。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历代典籍引用古本(《说》的语料与今之通行本的互勘,寻找逸字的踪迹,旨在恢复许书原貌。郑书所引相关典籍由汉代至宋元,共计48种,为同类著作之最。书中还历数文献典籍之间的渊源关系,有助于辨清(《说》在后世的流传。《逸字》一书,对于(《说》的版本和校勘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 标签: 郑珍 《说文逸字》 文献 版本
  • 简介:我敬重的文化老人萧乾.今年离世已经十六个年头了。1992年秋,我在北京探望一些文学前辈,谈起去萧乾、洁若寓所,吴祖光老师说:“他俩接受了一个大任务,忙透,忙透,不过萧乾最热情好客,他可能不会给你们吃闭门羹。”

  • 标签: 萧乾 龙马精神 吴祖光 寓所
  • 简介:挚虞《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挚虞以“文章”笼括众家之体,显示了文学史“全史”建构意识,《文章流别集》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各体文学史料,《文章流别论》成为分体文学史专论,《文章流别志》、《文章志》则显示了以作者为线索的文学史雏形。挚虞以流别为主纲,以作者为辅线的总集编撰体例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挚虞 文章 流别 文章志
  • 简介:对应表现是博物馆进行近现代文献实体复制活动时的行为理念,而方法则是此下根据不同条件所采取的合理措施。由于文献产生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层级多跨度大,不仅使复制工作时常出现方法与理念相左的现象,而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互补长短的技术方式,传统方法是指按照"原技术、原材料、原工序"的基本原则,进行对应制作的一种方法。近现代文献修复的现代技术,是指借助数字化操控等专用设备或工具,采取数据化操控的等手段对近现代文献进行复制的综合运用的技术。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虽然所处年代不同、功效水平不同,但若结合运用得当,也可以解决因传统印刷材料短缺造成复制工作窘困的问题,助推复制工作做得更好。见于我们在这方面工作,已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试就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具体情况,做些梳理和介绍,以推动文物博物馆领域近现代文献复制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形制对应 传统做法 现代技术
  • 简介:2014年12月24日至2015年1月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在台北“国父纪念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是本馆首次赴台举办的大型专题展,共展出馆藏孙中山相关档案文献140余件、图片70幅。

  • 标签: 档案文献 孙中山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纪念馆
  • 简介:“万里”轮触礁荣成湾临危受命驰援1948年4月12日上午9时05分,时国民政府交通部上海岸电台、“万里”轮船船主福民轮船公司、青岛港务局先后收到如下呼救信号:

  • 标签: 万里 遇险 客轮 轮船公司 1948年 青岛港务局
  • 简介:在博物馆里浸淫多年,被人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们在博物馆里都干些什么呀?肯定很.清闲吧?每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不禁莞尔,只想用一个词语回答:冷暖自知!的确,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辛酸,但也一定有着快乐和满足感,其中的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方能深切地体会到。

  • 标签: 快乐 博物馆 满足感 行业 自知 方能
  • 简介: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c.扎兰阿扎布于1958年所著《(喀尔喀法规)是蒙古早期法律文献》一书,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研究《喀尔喀法规》的专著,该书利用了《喀尔喀法规》以外大库伦沙毕衙门其他档案资料,如《乌兰哈齐尔特》、《衙门规则》等,在研究蒙古法律方面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在书中对清朝与外蒙古关系的看法是蒙古国学者的观点,与中国学者的观点不同。将清朝称作“满洲”,与国内学术界的用语也不相同,请读者在阅读时留意其不同的观点和提法。

  • 标签: 喀尔喀法规 法律文献 蒙古国 早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学者
  • 简介:贵刊2014年第9期刊登过于安龙的《长征党的报刊活动》一(以下简称“于”),以比较丰富的史料勾画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报刊活动及其影响作用(其他红军如红二、红四方面军除个别报刊名字外,几乎未提)。这些史料,以前一些论著也提到过,于虽没有新的史料,但将这段历史过程进行了综合梳理。

  • 标签: 中央红军长征 报刊活动 补遗 史事 红四方面军 史料
  • 简介:普鲁塔克的《传记集》和《道德论集》,实际来自后世对其126篇存世著作的分类汇编。这一格局初见于公元三、四世纪的《兰普里亚斯书目》,后随著作主要抄本、印本、译本编纂的变化而逐渐成型。国内学界在谈及此两个著作集时,往往将其误作普鲁塔克当时写成的两部书。而以《希腊罗马名人传》命名所有50篇存世传记的做法,虽效仿文艺复兴时期阿米约法译本和诺斯英译本,却忽略了两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也与其中46篇以希腊—罗马形式配对写成的《对传》相混淆。《传记集》和《对传》的内容性质并不相同,研究应区别对待。

  • 标签: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 《对传》 分类 命名
  • 简介: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获得各类重要的军需物品,以及收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秘密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及电视连续剧《51兵站》就是当年秘密交通线的生动写照。在这几条地下交通线,有一条是在上海浦东的高桥、高东地区,因而被称之为浦东的"51兵站"。

  • 标签: 张爱萍 地下交通 徐家 长江入海口 汤景延 浦东开发
  • 简介:《旧唐书》传世各本之中,嗣雅堂钞本是一部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早期文本。该本大致抄成於明代中后期,所据底本则源出南宋绍兴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较之明清两代通行刊本,钞本更为忠实地保存了《旧唐书》的原始文本面貌,可与唐宋时期诸多同源文献记载相印证,从而为《旧唐书》的校理提供新的版本依据。

  • 标签: 《旧唐书》 嗣雅堂钞本 文献价值
  • 简介:张说(667-731,字说之,封燕国公)是初盛唐之际重要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其文集流传的版本丰富而复杂.本文在全面、系统整理和研究张说集的版本的基础上,对清代季振宜《唐诗》、康熙《全唐诗》的张说诗,《全唐的张说辑佚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清代增补宋本《张说之文集》后五卷的情况.

  • 标签: 张说 《全唐诗》 《全唐文》 辑佚
  • 简介: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 标签: 先秦佚籍 文献学 传统文化 意义
  • 简介:在西南联大时期,师生们经常躲避日本飞机的空袭。一旦警报响起,老师便带领学生们逃离教室。躲避到防空洞或其他安全地带去。有一次,刘典跑警报的时候,正好遇见沈从文也和学生们一起跑。心中不悦了起来,讽言道:“陈寅恪老师跑警报,是为了留存国粹,我刘典跑警报是为了肚里的庄子(学问),学生们跑嘛,是为了国家的未来,那个沈从文跑的是为哪般呢?”

  • 标签: 沈从文 刘文典 过节 西南联大 警报 学生
  • 简介: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 标签: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
  • 简介:清代方志艺文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分类体系主要有四部分类法,经籍、金石、艺文三分法,文体分类法,时间顺序分类法,文体、区域、时间相结合的分类法等。每一种分类体系的存在都有其特殊原因。清代方志艺文志的类目设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通过新增、删减、更易名称、调整类目位置及隶属关系等方式规划设立自己独特的类目体系。

  • 标签: 艺文志 分类体系 类目设置 四部分类
  • 简介: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文化背景,以及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记载民族发展历程的文献。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民族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展,同时去丰富它的内容,体现出它的价值,并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做对它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区域文化建设 民族文献 发展
  • 简介:2004年底,笔者完成博士论文《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时就有一个感觉:要想获得对宋代档案文献编纂更为深人的认识,极有必要唐宋联言,即把唐宋档案文献编纂放到一起做整体的考察.一方面,因为很多宋代的问题或现象,在讨论时总是要追溯到唐,其源流在唐、根基在唐,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 标签: 档案文献编纂 继承与发展 唐宋 会通 历史 博士论文